第390章 退位詔書
福臨覺得自己是大清最大的罪人,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不孝子孫。
正是在自己的手中葬送了大清的江山。
想着想着,福臨本來就不成熟的心靈中涌現出無盡的悲傷和憤恨。
他恨自己無能,不能像先皇和先祖那樣率領大軍征戰四方。
只能四處逃竄,現如今好不容易彙集起大軍,即將要南下奪回燕京城,卻因出師不利而導致聯軍面臨崩潰的局面。
福臨越想心中越是難過,他從接受了大量華夏傳統文化的教育。
君權授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他的思想中,此時福臨不禁悲哀地想道:難道這華夏大地真的不能讓滿人來做皇帝嗎?
他又想到了他們滿人本來就是大明的臣屬,起兵犯境,入關奪位,這本來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想到這裏,他突然明白了,這下本來就是大明的。
滿清不過是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而已。
雖然在福臨新政之後,頒佈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
而且明詔不得再對華夏百姓進行屠戮。
但依舊沒能得到華夏百姓的支持,之前造下的殺孽太重了。
福臨想明白這些後,心中反而豁然開朗,不再糾結於此時大軍面臨的危局。
而是拿起案頭的毛筆,開始寫下一行字:“退位詔書”
當福臨寫完這份詔書之後,臉上卻是一臉輕鬆自如。
如釋重負一般輕吐一口氣,吹乾紙上的墨跡,然後取出印璽,穩穩地將玉璽印在了上面。
又好好地看了一遍,才心滿意足地將玉璽放回盒鄭
然後叫來隨行的太監,將這份詔書遞給他,然後道:
“將這份詔書給母后。”
隨行的太監看到這份詔書,嚇得差點尿出來。
但又不敢向他的主子發問。
只好拿着這份詔書趕緊跑出帳篷。
而此時的布木布泰正在與吳克善商議。
吳克善將自己給那些部族首領們許諾的大赦十日之事先與布木布泰了。
而布木布泰聽完後,先是臉色大變,正欲發怒質問她的兄長。
但是看着吳克善堅定的神情,她很快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只好道:
“兄長,大赦十日之事,暫且封鎖消息,切莫讓外人知曉,到時候還請兄長盡力約束衆人,免得怒人怨。”
吳克善心中苦笑,這事情早已經是人盡皆知,何來封鎖消息一。
而且這種事情根本無法約束。
如何能將衆饒慾望約束得住,到時候怕不是要激起兵變。
但是這個時候,吳克善也只能是先將此事答應下來。
免得布木布泰和福臨母子二人再找他的麻煩。
此時他的心中想的只是如何能將科爾沁部的實力保存下來。
至於其它的,吳克善已經沒有精力去想那麼多了。
而在這個時候,將退位詔書交給隨行太監,送往太后處時。
福臨心中一片清明,他覺得這是他有生以來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大軍出征以來,中途遇到了明軍無休無止的襲擊,滿蒙聯軍死傷慘重。
雖然福臨並沒有親眼去看過那些陣亡將士的屍首。
但從每日的戰報中,也能看出來,每都有大批的士卒們被明軍殺死。
而滿蒙聯軍近二十萬大軍,卻對這些來襲擾他們的股明軍騎兵部隊毫無辦法。
直到現在居然沒有見到過一個明軍的屍首。
雖然每日報回的戰報中也時常會有擊殺幾十幾百明軍。
但福臨都覺得這些數字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這些戰報遞到他這裏,不過是爲了將來能從他這裏得到更多的封賞。
雖然福臨對這些明顯摻雜了水分的戰報有些不相信。
可是從中他也能看到滿蒙聯軍自從遇到明軍以後所遭受的重大傷亡。
就按每日戰報中的陣亡人數來看,聯軍幾日來已經損失了近六萬騎兵。
福臨震驚於這個數字的同時,也被明軍的強悍戰力深深震撼。
明軍每次來襲,各種炮火造成的巨大動靜,福臨也深有體會。
雖然很多時候,在遇到明軍襲擊的第一時間,福臨就被重重保護起來。
但哪怕隔着重重侍衛的保護,福臨還是能感受到那驚動地的劇烈震動。
每次明軍襲擊後,便能看到周圍走過的大批受傷士卒,這讓福臨心中感到了巨大的恐懼福
看到了那些受傷嚴重的士卒,從經歷了佛教洗禮,每日誦經的福臨心中更是覺得自己罪孽深重。
如果不是因爲他,這些人便不會受到這樣的重創,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人因此而喪命。
福臨將詔書送出後,心中想道:
就讓這一切罪過都由我來承擔吧,過去的那些殺戮也到此爲止吧。
從此再也不用有人因爲部族之間的仇恨而造下殺戮了。
想到這裏,福臨突然感覺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昇華。
甚至都有一種錯覺,一種佛光籠罩在自己的身上。
這讓福臨的心靈得到了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和幸福福
早知道這樣,當初在燕京城就應該將燕京城讓給明軍。
這樣就不會有後來的那麼多戰事,也不會有更多的人因此而死在戰場上。
這一切都毫無意義啊,那些死去的人們只因爲自己的一念之差,就喪命在戰場上。
而那些跟隨他一起南下的蒙古部族騎兵,更是被無謂地犧牲在了這裏。
福臨覺得自己現在才醒悟過來,實在是些太晚了,罪過啊。
但亡羊補牢,爲時不晚,這也算是自己的一樁善舉了。
而就在福臨洋溢在幸福的滿足感中之時,突然帳篷被人一把掀開。
正當福臨被帳篷外的光亮刺得睜不開眼時,猛地被人一個巴掌打在臉上。
福臨還沒反應過來,就聽到布木布泰的怒吼聲:
“你失心瘋了嗎?你就是這樣做皇帝的?”
“你忘記了太祖太宗皇帝是怎樣一步步起過來的嗎?”
布木布泰一陣憤怒的嘶吼聲將福臨震得呆在簾場。
他不明白一直慈祥溫婉的母后爲何會變得如此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