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空襲遠東軍團
這種火槍原本大量裝備在西班牙軍隊中,由於在戰鬥中能對敵軍的重甲部隊造成巨大的殺傷,因而逐漸在歐洲各國軍隊中廣泛流傳。
而羅剎國在與歐洲軍隊作戰時,繳獲了一些這種重型火槍,然後便將其進行了改裝,用來專門對付東歐國家的重型裝甲步兵。
這種重型火槍因其重量達到了十幾公斤,而羅剎國又製造出了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的重型火槍,重量達到了二十多公斤。
需要兩名身強力壯的士兵才能將其準確地擊發。
這種加強版的重型火槍已經堪稱一門炮了。
而且其作戰威力巨大,射程極遠,能達到三百碼的射程,再加上兩名士兵便能夠攜帶使用,使其成爲羅剎軍中的啃利器。
但是現在洛奇卻發現數千支重型火槍對着空中的那些巨型氣球射擊,居然沒有對那些氣球造成任何影響。
這明這些氣球的高度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這些重型火槍的射程。
而羅剎軍中雖然裝備了不少射程更遠的重炮,但是這些重炮卻是根本無法對空中目標進行射擊。
此時的洛奇看到己方無法對這些恐怖的氣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於是立即大喊道:
“命令全軍,立即離開這片區域!”
然而,當他的命令發出後,卻發現此時他的軍隊已經被炸得暈頭轉向。
很多人想跑都不知道向哪邊跑。
而空中的那些巨大氣球也已經向着他所在的方向移動過來。
眼看着就要把那些可怕的炸彈扔在他的頭頂上了。
洛奇只能先在親兵的護衛下趕緊向外圍的區域逃離。
而在羅剎軍中,也已經有不少士兵在四散逃跑,只是這些跑開的人數並不多。
大多數人還依然被混亂不堪的大隊人馬滯留在原地。
然後被緊接着移動過來的巨型氣球扔下的炸彈炸得死傷一片。
洛奇看着這個令他絕望的場景,只能不斷地呼喊着,派人去傳令,讓羅剎軍的士兵們都離開這個區域。
隨後,羅剎軍中的不少士兵都開始反應了過來,拼命地向外圍的區域逃竄。
而此時空中的那些巨型氣球已經投下了數千枚炸彈,幾乎將整個羅剎遠東軍團覆蓋了三分之二。
現在雖然已經有數萬人逃離了這片區域,但死贍人數也至少有七八萬人。
還有很多人雖然現在看起來沒事,卻是被爆炸產生的破片造成了各種各樣的輕傷。
而空中的那些巨型氣球現在還不停地在一邊移動,一邊向下方的羅剎軍投下炸彈。
只是現在下方的羅剎軍已經開始四散逃離,所造成的傷亡已經沒有開始時那麼密集。
一陣陣密集的爆炸聲接連地響起,到處都是四散而逃的羅剎士兵。
他們雖然有着二十萬大軍,此時卻對空中的這些巨大氣球毫無辦法。
只能被轟炸的到處逃竄。
來自空中的轟炸持續了將近半個時,這時候地面上的羅剎軍已經死傷了近十萬人。
剩下的也都跑得到處都是。
空中的那些巨型氣球似乎已經將攜帶的炸彈全部投擲完畢了。
然後一個個開始調頭向西南方向飛去。
而這次轟炸正是明軍的空中飛艇造成的。
這些巨大的氣球也是明軍派來的空中飛艇。
此時的第五軍團已經得到了加強,空中飛艇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五十艘。
這是朱君洛命人專門從美洲加急運送來的。
與此同時,還有大批的生產加工機械和無線電報機等。
而羅剎國的遠東軍團,早已經在明軍的密切監視之下,包括他們的一切計劃全部都被明軍所知曉。
早在他們出發前,明軍就將這些貿易站全部撤離,並且將沿途的蹤跡也全部清理乾淨。
而在羅剎軍的遠東軍團進入大明境內之後,所遇到的那些村莊和城鎮,也早已經廢棄不用。
這是由於在得知羅剎國即將要進軍大明之後,專門將這裏居住的百姓全部遷往了內地。
這裏只剩下了一些貿易站在向羅剎國進行交易。
而在羅剎軍的遠東軍團的行軍途中,他們的一舉一動全部被明軍所監視。
一方面有着熱氣球和空中飛艇,另一方面則有大量偵察騎兵。
而第五軍團的指揮官趙陽,則是以善守着名。
他曾經以一個步兵師一萬餘饒兵力,將清軍五萬來犯之敵全部殲滅在陣前。
自此,趙陽便被軍中一衆將領所推崇,並一路升遷至第五軍團的指揮官。
現在趙陽受命負責大明東北邊境的安全。
此次受到羅剎國遠東軍團的入侵,趙陽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
先是故意示弱,將這個人數多達二十多萬饒羅剎遠東軍團引入大明的腹地,然後再利用空中優勢,對其造成大量的殺傷。
然後在這片土地上,將這些羅剎軍全部殲滅。
這次空中轟炸,第五軍團調動了全部的空中飛艇,向其發起了突然的猛烈轟炸。
因爲這些羅剎軍從來沒有見識過明軍的空中飛艇厲害。
所以在這第一次打擊的時候,要盡一切努力將其傷亡增加到最大。
因此這些空中飛艇全部都滿載了各種型號的炸彈。
然後排成地毯式轟炸的隊形,向地面上的羅剎國遠東軍團發起接連不斷的轟炸。
在這樣的轟炸下,第一次遭遇明軍空中飛艇的羅剎軍,一開始便被炸得暈頭轉向。
後面反應過來的時候,卻是有一多半人陷入了混亂當鄭
十數萬人馬擠在一起,根本無法週轉。
於是在接下來的轟炸中,也被炸死大量的羅剎軍士兵。
而後,雖然這些羅剎軍終於反應了過來,開始四散逃離這片區域的時候,明軍空中飛艇所攜帶的炸彈也已經快要全部消耗完了。
追着羅剎軍又轟炸了一陣之後,明軍的空中飛艇才返回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第五軍團臨時指揮部。
但是很快,這些空中飛艇便又折返了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