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全殲遠東軍團
但很快寂靜的場面,便讓一陣陣從遠處傳來的隆隆聲打破。
隨着隆隆聲離這裏越來越近,聲音也越來越密集。
緊接着,地面也發出了輕微的顫動。
而在地面的另一邊,慢慢地出現了一條黑色的線條。
然後這條黑色線條漸漸地變粗。
當黑色線條越來越粗,離這裏也越來越近的時候,在地面上投降的羅剎士兵們才發現,那居然全部是騎兵。
而那些騎兵全部身着黑色的軍服,連戰馬都是黑色的。
當他們看到這些騎兵的時候,這些騎兵的速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快了。
粗略看去,這支騎兵的數量至少在三萬以上。
如此數量的騎兵居然這麼快就到了這裏。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明軍早已經通過空中飛艇上裝載的無線電報機,將這裏的全部戰況發送到鄰五軍團的指揮部。
而趙陽早在發起攻擊前,便在這片區域的周邊部署了大量的明軍。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騎兵。
在秦銳將蒙古草原上的科爾沁部剿滅之後,其餘的蒙古部族便紛紛歸順大明。
他們很清楚,如果繼續與明軍對抗,他們的下場一定不會比科爾沁部好到哪裏。
於是秦銳率領的第四軍團很快便將整個蒙古草原收復到大明治下。
而第五軍團在東北的密林中,隨着氣候的漸暖,將潛伏在山地密林的滿清殘餘也全部剿滅。
隨後便與第四軍團一同將呼倫貝爾草原也收復到大明治下。
現在的明軍已經有了大量的戰馬,再加上蒙古各部族都爲大明提供了大量的部族騎兵。
此時的大明已經有了超過三十萬的騎兵部隊。
而這三十萬騎兵部隊此時大多數都分佈在北方的邊境線上。
分別隸屬於第三軍團、第四軍團和第五軍團。
專門用來應對接下來的羅剎國之戰。
對於這次與羅剎國的戰爭,朱君洛做好了兩手準備。
一方面通過在羅剎國內搞各種顛覆活動,如果能將羅剎國搞亂最好。
如果不能通過這種手段將其搞亂的話,那就做好正面對抗的戰爭準備。
於是在北方邊境的三個軍團中,都集結了大量的騎兵和空中部隊。
而且將大量的裝備和物資都全部優先供應這三個軍團。
此時的第五軍團,也有着八萬餘饒騎兵部隊。
除了在邊境線上堵截羅剎遠東軍團撤軍的三萬騎兵。
還有超過五萬騎兵,正在附近待命。
而趙陽在收到空中編隊發來的電報後,便立即電令最近的騎兵部隊前去接收這些羅剎軍戰俘。
很快,這些高速奔跑的明軍騎兵部隊便衝到了羅剎軍面前。
隨着明軍騎兵隊形中的一聲聲哨響,三萬明軍騎兵分成數支,分別將散落在戰場上的羅剎軍士兵們團團圍住。
然後將他們一批批聚集起來。
一隊隊明軍騎兵將這些聚攏起來的羅剎軍分別圍了起來。
就在這些明軍騎兵將這些羅剎軍士兵分別圈成一團一團的時候。
從另一邊的遠處,又傳來了一陣陣隆隆聲。
這是第二批明軍騎兵也已經到達了。
第二批明軍騎兵到達後,第一批先前抵達的明軍騎兵已經將羅剎軍戰俘全部包圍起來。
這時,第二批明軍騎兵便立即開始一批批接收這批羅剎軍戰俘。
經過清點後,此戰共俘獲羅剎軍戰俘三萬六千餘人。
這些戰俘將全部被送往大明在東北一帶建設的礦場進行採礦。
其中有一些傷者,將會在接下來的搜查結束後,進行基本的救治。
至於能不能活下來,則只能看他們的命夠不夠硬了。
擊殺羅剎軍十五萬餘,另有一萬餘重傷者,則基本沒有救治的可能。
此戰全殲羅剎國遠東軍團二十萬大軍。
至此,大明的東北邊境,已經沒有羅剎軍隊能夠對大明造成任何威脅了。
而在大明與羅剎的邊境交界處,大明已經陳兵十萬。
趙陽此時正在給朱君洛發報,在對此戰戰況進行總結之外,趙陽向朱君洛請求繼續出戰,趁着此時羅剎國遠東地區防備空虛之際,向羅剎國遠東地區發起進攻。
此時的羅剎國內,大部分軍隊都被哥薩克叛軍牽制。
而阿列克謝一世所期待的主力回援,也被蒙古饒襲擾打亂。
此時羅剎國遠東軍團又全軍覆滅,羅剎國的遠東方面已經全部裸露在大明的兵鋒之下。
明軍在邊境地區的十萬大軍,原本是用來防備羅剎國遠東軍團返回羅剎的。
但是現在羅剎遠東軍團已經在大明境內全軍覆滅了。
朱君洛收到趙陽的請戰書後,並沒有立即回覆,而是召集了內閣衆臣,進行商議。
此時大明已經將華夏全境收復。
並且各地的政府機構也在逐步完善,一切的生活生產秩序正在有序地開展起來。
大量的基礎設施在各地官員的組織下,逐步完成。
在中原的腹地,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工廠和作坊。
隨着與美洲的交通與聯絡越來越便捷,華夏大陸的技術水平也在飛速提升着。
現在的華夏已經開工建設了十幾個鋼鐵廠,另外還有大量的各種工業工廠正在建設鄭
預計在年底,華夏大陸的鋼鐵產量將達到二十萬噸。
隨着各地工業設施的不斷完善,華夏大陸的工業技術水平會逐漸追趕上美洲的步伐。
另外,華夏大陸的農田設施也進行了各種升級改造。
利用各種機械設備和風車等,將各種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提升效率。
另外還開工修建了幾座蓄水水庫,準備建設成水力發電站。
此時大明的發電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已經研製成功了各種發電機組。
而其中水力發電機是朱君洛最關心的研究方向。
這是因爲朱君洛知道現在的華夏有着大量的江湖河流和農田。
而華夏大陸常年會受到各種水患的影響,因此修建各種大壩,用來解決水患問題便成了重要的水利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