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華夏大學

作者:麥浪中的守望者
秋收的喜悅充斥着整個華夏大地,人們歡喜地地慶祝豐收,現在的華夏,農業收成比往年又提升了一大截。

  這其中主要的功勞來自於龍城大學農學院,龍城大學的農學院將很多最新的農業研究成果送到了華夏。

  並且還派出了大批農學院的學生來到華夏各地,給各地的農業協會提供技術指導。

  另外還有各地農業協會開墾了大量的荒地,僅僅是三個月的時間,就新增了五千多萬畝土地。

  連同之前開墾的大量荒地,這一年多的時間裏,華夏各地新增了一億七千多萬畝土地。

  這些新增的土地中,雖然糧食收穫不如熟地多,但是經過農業協會中那些龍城大學來的技術人員指導後,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了各種其它的作物,提升了產量的同時,又改善了土壤。

  現在很多山多地少的地區,荒地已經開墾的差不多了,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將山間的一些向陽緩坡也開墾出大片的梯田和林地。

  甚至在山間種植了大片的果林,用不了多久,這些山間的果林就能大量產出豐富多樣的果實。

  技術的發展給華夏帶來了新的活力,這一切都和龍城大學提供的各種技術支持有着莫大的關係。

  朱君洛在南京城也新建了一所大學,朱君洛親自命名爲華夏大學,並擔任華夏大學校長。

  這所大學的規模比龍城大學還要大,各科學院的設置也和龍城大學基本一致,但學生卻是比龍城大學多了很多。

  許多從龍城大學來的技術人員在華夏大學中擔任教授,除了日常授課之外,同時也進行着各種學術研究。

  華夏大學雖然學生的數量衆多,人數約有十二萬人,但招生的要求卻是極爲苛刻。

  除了對傳統文化方面的考試之外,還增加了各種學科的考覈,並根據每個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將學生分別安排進入不同的學院進行學習。

  華夏大學初建的第一次招生,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在華夏向來流傳着一句話,叫做“學而優則仕”,這次華夏大學招生可是子擔任校長,這就是子門生啊。

  既然是子門生,那將來的仕途還能差得了嗎?

  所以華夏大學的第一次招生,各地報名的地方人滿爲患,所有人都擠破了頭想要進入華夏大學,成爲子門生。

  朱君洛在開學典禮上,給華夏大學所有的學生講了華夏大學的校訓:“爲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是北宋大家張載的橫渠四句,數百年來廣爲流傳,朱君洛將其做爲華夏大學的校訓,就是讓這些華夏族的優秀人才能以此爲目標,將自己的一身才學用在國家建設和百姓福祉上。

  華夏大學開設的各類學科也興建了各種實驗室,而且各類學科的學習和研究,並不侷限於大學內。

  朱君洛讓各學科的教授們,要經常帶着自己的學生深入到各行各業進行歷練。

  不僅要親身去體會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環境,還要從實踐中汲取各種經驗,與自己所學的知識相互印證。

  同時各種學科的研究項目也要根據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去研究,並且在深入生產一線歷練時,去發現各種需求。

  因此,華夏大學要求所有學生必須要同時完成學術考試和實踐考試,並且還要有針對本學科的學術論文,通過審覈後方能畢業。

  而學員中如果有一些佼佼者,能夠拿出一些研究成果,或者發明和改進,對實際應用或者學術研究有巨大貢獻的,將會被留任爲華夏大學的教授。

  在華夏大學任教,不僅僅代表學識出衆,更要有極強的悟性和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着權威的學術見解。

  龍城大學的很多學院院長都由內閣大臣或者各部部長擔任。

  同樣,張煌言和張名振等人也在華夏大學任教,就連朱君洛都會經常去華夏大學講課。

  在這樣的氛圍下,全國各地的士子們都將華夏大學視爲夢寐以求的學習目標,想盡各種辦法去學習各種知識,以求能夠在來年的招生考試中,一舉達成自己的願望。

  而華夏大學的招生考試不僅僅只有參加招生考試一條途徑。

  朱君洛讓各地都大力推薦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進入華夏大學深造。

  雖然這種舉薦的名額比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少得多,但這種途徑卻給很多身有一技之長,卻因家庭貧困沒有機會學習的人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是這種舉薦名額的要求卻是非常之高,要求必須在某一領域內做出巨大貢獻,或者是在某一領域有着無人能及的專長。

  哪怕是伐木工,只要他在伐木這項技能上無人能及,那就有機會成爲舉薦生。

  無論哪行哪業,只要這個人能做到無人可以超越的地步,那他一定對這個行業或者這個領域有着深刻的見解。

  只要經過專門的培養,這個人很可能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華夏大學的建立,和其獨特的教育制度及教學方式,以及至高的榮譽感,讓華夏大地一時之間都以能進入華夏大學爲最高願景。

  這種極高的熱情,也帶動了各地的教育蓬勃發展。

  華夏大地本來就十分崇尚求學問道,但是由於千百年來,求學一途並不是尋常百姓家能夠觸及的。

  只有那些官宦人家和富庶人家的子弟,才能夠有足夠的資源供其求學。

  所以大多數華夏百姓根本沒有機會去學到知識,更不用考上華夏大學了。

  一年前開設夜校,教平民百姓識字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感恩戴德了。

  但那只是最基礎的啓蒙知識,距離華夏大學的招生考試差了十萬八千里。

  可是現在人們的收入普遍提高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連飯都喫不飽的時候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