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自行車加擲彈筒
損失了三千多人後,這支先頭部隊只剩下了不到八千人。
他們現在根本不敢再向明軍發起衝鋒了。
在猶豫了一陣之後,他們決定等候主力部隊的到來。
雖然現在他們有着大量的迫擊炮,但是由於現在他們所處的安全區域,距離明軍的陣地,還有着至少三百多米的距離。
中間還有着大量的樹木遮擋,他們的迫擊炮需要有人進行目標方位的引導,才能夠對前方的明軍陣地進行準確的射擊。
如果沒有人給他們進行炮擊方位的指引,他們只能通過發射大量炮彈對明軍陣地進行覆蓋性的炮擊。
但這樣一來,他們就要消耗大量的炮彈,並且還不能保證對明軍的陣地造成足夠的打擊效果。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現在根本不敢再派人衝擊明軍陣地了。
即使是現在發射大量火炮,也根本達不成任何實際的作戰效果。
最多隻能給己方士兵一些士氣上的鼓舞。
可他們現在所攜帶的炮彈已經不多了,即使是想要鼓舞一下士氣,恐怕也很難做到。
於是他們只能在原地等候主力部隊的支援。
而他們的主力部隊,現在則剛剛進入叢林中,甚至還有一部分在叢林的邊緣地帶。
這個時候,這不到八千人的先頭部隊,只能先在叢林中原地等候,一時之間不敢再向前突進了。
而在此時,明軍的空中飛艇編隊已經將剩餘的熱氣球基本全部摧毀。
只有幾隻熱氣球降落到了叢林中,空中飛艇編隊並沒有對其進行追擊。
那些熱氣球落在叢林中後,已經對明軍空中飛艇沒有了任何威脅。
而在這個時候,後方的指揮飛艇上傳來溫小六的命令。
很快,一艘空中飛艇開始拉昇高度,並且緩緩向着歐洲殖民軍的方向移動。
之後,這艘空中飛艇便將歐洲殖民軍主力部隊的動向報告給指揮飛艇。
溫小六得知對方的主力部隊剛剛進入叢林,便立即給地面的明軍下達作戰命令,讓地面部隊出擊,向對方的先頭部隊發起進攻。
此時的明軍陣地上,收到命令後,立即從側翼派出了一支支明軍小隊。
藉助着叢林中樹木的掩護,開始從歐洲殖民軍先頭部隊的兩翼迂迴。
而那些在叢林中等候主力援軍到來的印度士兵們,也很快就發現了明軍的動向。
於是他們也派出側翼的部隊進行阻擊。
但是明軍出擊的部隊規模,比之前大了很多。
一支支多達百人的小隊,不斷地穿插在叢林中。
並且這些明軍裝備了大量的擲彈筒,在快速行進的過程中,也能對歐洲殖民軍進行猛烈的攻擊。
這些明軍的小股部隊,每一支的人數都在百人左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最讓歐洲殖民軍頭疼的是,這些明軍全部是騎着一種十分怪異的車子,快速地在叢林中的小路上穿過。
在歐洲殖民軍中,只有少數的歐洲軍官知道那是大明所產的自行車,雖然在歐洲本土也有,但數量很少。
大明的這些產品,在歐洲本土的價格十分昂貴,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買得起的。
只有一些貴族和富商,才能夠買得起這種輕便的兩輪車。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明軍居然給前線的部隊,也大量裝備了這種十分昂貴的車子。
一隊隊明軍部隊騎着這種車子,在叢林中不斷地穿插。
只要看到歐洲殖民軍的部隊,就會對其進行猛烈的攻擊。
原本這些印度士兵還想着,明軍到了他們的射擊範圍內,便能給這些明軍進行猛烈的回擊了。
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明軍的行進速度非常快。
而且這些明軍中,有着大量的小型火炮。
這種小型火炮,簡直讓這些歐洲殖民軍大開了眼界。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明軍居然還有這樣一種能夠邊走邊開炮的武器。
雖然這種小型火炮看起來體形十分小巧,但其發射出的炮彈,卻威力十分巨大。
這些炮彈並不大,但是落在他們的人羣中,卻能夠造成很大的殺傷。
明軍的每一輛自行車上,都有兩個人。
一個人負責騎車,在叢林中的小路上不斷地穿行着。
而另一個人,則拿着這種小型火炮對着歐洲軍隊射擊。
明軍在自行車上,攜帶了大量的擲彈筒炮彈。
而且擲彈筒的射程比起歐洲殖民軍的燧發槍要遠得多。
明軍所裝備的擲彈筒,其最大的射程能夠達到五百米。
能夠進行精準射擊的有效射程也能達到三百米。
在兩百米的距離上,基本上能達到半徑三米的射擊精度。
這個射擊精度範圍,對於火炮來說,已經非常之高了。
就算是迫擊炮,在這個距離上的射擊精度範圍,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而且擲彈筒所使用的炮彈,大多數爲爆破殺傷彈,其內部裝填了大量的炸藥和鋼珠。
在爆炸後,往往會造成很大的殺傷範圍。
至少能對半徑五米內的人員造成有效的殺傷。
而且這種擲彈筒的射擊速度非常之快。
因爲擲彈筒這種武器,完全是根據迫擊炮的射擊原理,進行改進後研製出來的。
其發射原理基本上與迫擊炮相同。
唯一的不同點就是擲彈筒的體形更小,重量更輕,更便於攜帶。
而不如迫擊炮的就是其炮彈的殺傷威力,不如迫擊炮。
當溫小六給部隊配備了大量的自行車後,經過幾次圍剿山匪,明軍就發明出了這種自行車戰法。
一名士兵負責騎車,另一名士兵則在後面的支架上坐着,負責對敵軍進行攻擊。
現在就是如此,大批明軍小隊,全部騎着自行車,在歐洲殖民軍的兩翼進行穿插。
遇到敵軍後,不等對方先動手,就是一波擲彈筒的小型榴彈砸過去。
而那些歐洲殖民軍卻根本對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