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拔苗助長
兩個扣籃,外加剛纔破解對方的夾擊,殺到前場助攻安德森命中三分球,讓人們對莊宇的印象大爲改觀。
尤其是安德森,他開始認可莊宇了。
之前的幾分鐘安德森沒有和其他人一樣排擠莊宇,甚至還給莊宇傳球,但那只是因爲他有着八分之一的中國血統,所以並不歧視莊宇,但不代表他認可了莊宇。
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靠的是實力!
砰!
一聲悶響,預備隊這邊凱恩投籃打鐵,蘭姆拿下籃板球,主動把球交給了莊宇。
這就是一個好現象
韋斯利教練收回目光,衝周志明示意,讓他繼續說。
“不瞞您說,以前我一直搞不懂,爲什麼我們的球員一到了國際賽場上,連基本的運球,傳球都做不好。”周志明道:“後來我仔細研究了美國的訓練方式,以及歐洲的訓練方式,終於有點明白了。”
說着,周志明露出一抹苦笑:“什麼身體素質不如歐美球員,這只不過是藉口罷了。並非所有歐美球員都有着恐怖的身體素質,如果單輪對抗的話,一些恐怕還不如我們的球員。”
“再說,你後衛對抗不如人家,那前鋒呢,內線球員呢?難道也都不如對方,不見得吧?”
越說周志明越覺得鬱悶,都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這不是說他看不起國內球員,只是恨鐵不成鋼,他心裏萬分希望國內球員能強大起來,男籃能強大起來。
可是
停頓了一下,平復心情,周志明繼續道:“不是身體的原因,至少不完全是。我認爲還是基本功不夠紮實,面對強防守無法流暢的運球,無法準確及時的轉移球,還有出現空籃投不進......這些都是基本功不是嗎?”
“究其原因,其實和我們的訓練體系有關。”
“我研究過歐洲的訓練體系,因爲相比美國這邊,歐洲的打法和我們更接近,更講究團隊配合,戰術運用,沒有那麼強調個人能力,也沒有那麼恐怖的身體素質。”
“他們的訓練體系和我們不一樣,歐洲的孩子在14歲之前只練技術,是不練身體的。”
“不管是U8,U10,還是U12的孩子,教練都只讓他們練技術,不讓他們練身體。”
聽着,韋斯利教練點了點頭。
這個他也是知道的,他去過歐洲那邊的球隊考察,也和那邊的教練交流過,的確是那樣。
周志明還沒說完:“並且,他們14歲以下的比賽是不允許用包夾的,也不允許全場緊逼。在這種情況下,球員可以更放鬆的去做動作,施展和磨鍊自己的技術。”
“而不練身體,也是同樣的目的,教練就是希望球員好好地打磨技術,練好基本功。”
“等到十五六歲,孩子們的個子長起來,基礎也打好了。”
“這時候再去練身體,就能夠很好的將身體和技術結合起來。”
一邊說,周志明也在關注場上的比賽。
此時莊宇自己搶下籃板球,然後立刻發動快速反擊,他的速度非常快,人到了前場,預備隊的防守還沒建立起來。他打的也很乾脆,直接衝擊籃筐,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用上籃再拿下兩分。
見莊宇在場上已經是漸入佳境,周志明也就放心下來,他相信莊宇的比賽能力,只會比其他人更好,不會比他們差。
“繼續說......”韋斯利教練道。
他很好奇,周志明到底想明白了些什麼?
“嗯。”周志明點頭,“再說我們國內的青少年訓練,我們不論是U8還是U10,U12,U14,全部都在練身體。在訓練營裏,教練最開始教的是運球,然後就是練身體。”
“因爲我們不論哪個年齡段,追求的都是短期的成果,也就是比賽的成績。”
“是的,球員們的家長要成績,球隊要成績,因爲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一切以成績爲標準。”
“一羣孩子參加比賽,大人們認可的只會是成績最好的那支球隊,那個球員......”
聽到這裏,韋斯利教練有些明白了。
他雖然一直是大學教練,但也關注過青少年的訓練,知道對於10歲左右的比賽來說,影響比賽的關鍵並不是球員的技術,而是身體——一個十幾歲的球員比別人高10公分,20公分,比別的球員更加強壯,他在賽場上就有着絕對的優勢。
畢竟,這個階段的球員,技術再好又能好到哪兒去?
你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像成年人那樣,做空中拉桿,做摺疊上籃,投後撤步三分,又或是極速變向突破?
這顯然不可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的優勢就會被無限放大,而想要球隊成績好,那就得讓孩子們練身體。
“少兒階段到少年階段,這是最好的打基礎的時期,可我們的教練卻要求孩子練身體。結果就是孩子們不注重技術和基本功,只以爲有身體優勢就足夠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卻發現技術沒練好,基本功不夠紮實,而再想去練已經遲了。”
說起這些,周志明痛心疾首:“所以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像U12、U14,乃至U16這樣的國際比賽,我們中國代表隊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一些球員的表現甚至遠超歐美球員。可是等到了U18,U20這些比賽裏,我們的球員就打不過人家了。”
“仔細去看,人還是那些人,我們的主要人員沒變,人家的主要人員也沒變,以前打的過,後來就打不過了。”
“你說可笑不可笑?”
說着,周志明自己都笑了起來,不過笑着笑着,他的眼眶就溼潤了。
笑中帶淚!
“你研究的很透徹。”韋斯利教練道:“既然知道問題在哪裏,那爲什麼不糾正呢?”
“呵......”周志明樂了。
這纔是關鍵啊,韋斯利教練!
您以爲那些教練不知道問題在哪兒,不,他們知道,可是知道又能怎麼樣呢?
一個家長把孩子送到你的訓練營,結果一個暑假過去了,連基本的運球都運不明白。那孩子家長怎麼拍照發朋友圈,怎麼和親朋好友炫耀自己的孩子多優秀?
就這,你還指望人家家長明年暑假還把孩子送你這兒來,你這個訓練營還能開的下去?
別做夢了。
人家歐洲的孩子一開始壓根就不練運球的,只練跑跳、傳球和投籃。幾個月半年過去了,壓根不會運球,可是人家會跑位,會卡位,會要位,會傳球,出了機會還能把球投進。
而我們的孩子呢?
上了一個暑假的籃球訓練營,到了比賽裏邊就是一個人拿着球咔咔的一頓運,甚至胯下運球啊,背後運球啊,交叉步運球啊......這些人全都會,可就是不會跑位,不會傳球,不會卡位要位。
國內太捲了啊!
卷的那些教練明知道訓練體系有問題,可還是隻能這麼練,你不這麼練不行。
甚至不只是孩子,哪怕是那些青年隊也是這麼練,因爲你要參加比賽,你得出成績,還得在最短的時間裏出成績。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韋斯利教練當然是不知道的,否則的他肯定會脫口而出。
這不就是拔苗助長嗎?
“還好,莊宇是例外。”周志明扭頭看向場上,臉上終於露出了一抹笑容,“他一開始就是一個人練,雖然不夠系統,也不算專業,就是模仿視頻裏的球員的動作,可不知道爲什麼,練的卻是出奇的好,一些動作細節幾乎是分毫不差。”
“這大概就是天才吧。”
原來如此
韋斯利教練恍然,難怪莊宇打球並不像他看到過的很多中國球員,原來是因爲......咦,等等,好像有哪裏不對?
忽然,他反應過來:“周,你剛纔說什麼?莊宇在上高中之前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這是真的嗎?”
周志明笑容越發燦爛:“是的,他在上高中之前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的正式比賽,完全就是一個人自學。”
偶買噶!
韋斯利教練一拍額頭,眼睛都瞪大了,忍不住驚呼:“也就是說,他接受正規訓練,參加正式比賽的時間只有兩年對嗎?”他豁然扭頭,直直的盯着莊宇,“兩年就能打成這樣嗎?”
周志明提醒道:“不不,我是說莊宇只接受了兩年的正規訓練,之前也沒打過比賽,但他有自己訓練的。”
韋斯利教練詫異的問:“有區別嗎?”
“呃,沒有嗎?”
“呵。”韋斯利教練咧咧嘴,“如果一個人只靠自學就能夠將基本功打的如此紮實,那他絕對是一個天才。周,這件事你應該早一點告訴我的,莊宇絕對是個天才。”
“好吧,是我的錯。”周志明攤手,心裏卻是忍不住嘀咕,關鍵是我說了得有人信啊。
也就是現在看到了莊宇的表現,加上韋斯利瞭解他的爲人,知道他不會撒謊,換一個人能信才叫怪了!
人家只會以爲你想要讓莊宇進UCLA已經卑劣的無所不用其極了,連這種謊話都編的出來。
“哐!”
一聲炸響傳來。
韋斯利教練和周志明齊齊看向場上,只見蘭姆掛在籃筐上,顯然剛上演了一個暴扣。
“請求暫停!”
預備隊又叫了個暫停。
PS:這章可能大家會覺得枯燥,但我認爲還是得寫。我希望大家看這本書不只是看到主角得了多少分,擊敗了那支球隊,贏得了多少榮譽。我希望能夠將我對青訓體系的一些看法理解,一些淺薄的理解寫出來。不見得正確,大家可以留言,和微光一起探討。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