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節-歷史的遺蹟
從“亞特蘭”放飛的偵察型無人機對許多洞穴進行過聲吶探測,但是這種偵測技術並非能夠一步到位,往往會受到深度、複雜地質構造以及聲吶功率的影響。
安塔盧星球的寒冬降臨的早,而且不分南半球和北半球,與藍星赤道線分出冬夏不同,整個星球的季節性變化完全統一,而且溫度起伏極大,即便是安塔盧的赤道線附近,一旦入冬,就如同酷寒地獄一般,直接限制了無人機的活動能力,乾冰暴風雪颳起,再也沒有一架無人機甚至飛行器能夠安全升空。
在深入了約兩公里後,洞穴內的氣溫不僅漸漸上升到了零上15攝氏度,就連空氣成分比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來越低,與其成反比的氧氣濃度卻越來越高,直至達到滿足人類生存的程度,甚至還略高一些。
這種此消彼漲的氣體成分變化與溼潤洞壁上散佈的發光青苔和真菌類以及更加微小的藻類有些關聯,畢竟植物的生長需要吸入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同時把碳質留下來,成爲自身的一部分。
這種交換爲動物提供了生存資源,所以除了這些低等植物以外,還能夠看到不少蟲子的身影在活躍,有些品種身上也進化出螢光器官,協助捕食與繁殖。
洞穴迷宮深處並非一片黑暗,微弱的光源除了來自於動植物以外,還有一些從洞壁上裸露出來的礦物,會釋放出帶有些許暖意的明亮光芒,似乎是某種放射性同位素光源的礦物結晶,本身也能夠通過吸取熱能,轉換爲持續發光的能量補充。
陳非順手採集了幾塊作爲收藏樣本,扔進了“空間烙印”,貼身保衛人員黨魏軍有樣學樣,揮動雙手長刀帶着戰氣轟在了洞壁上,直接斬出了一個大洞,又撿了百八十斤,就沒有再將挖礦大業繼續下去。
在穿過足足有一公里的低等植物區後,洞穴通道驟然膨脹並變得開闊起來,到了一處地下大廳,發光的礦物結晶星羅棋佈的佈滿了石壁,聯合起來的亮度堪比藍星冬季五六點鐘的晨曦時分。
這裏不只是有隨處可見的低等植物,還能看到茂密的灌木和高大的喬木類植物,不少體型更大的物種出入其間,空氣中瀰漫着各種孢子以及遺傳物質,氧氣成分比例已經高於藍星的平均值。
這處方圓近一公里的空間就像一座不斷雜交中的動植物園,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隨處可見,甚至打破了動植物的界限,地面鋪着厚厚的腐殖物,如果扒拉開來,就能夠看到無數的殘骸碎片。
經過簡單的搜索,在地下大廳的角落裏陳非發現了一些人工痕跡。
譬如棱角分明的幾何形狀以及清晰可見的鑿痕,不知道多久以前,有智慧生命來到過這裏並且留下了一些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察覺到地位戰職者保鏢想要摘下戰術頭盔,呼吸幾口這裏的新鮮空氣,陳非及時阻止了對方。
“老黨不要摘掉頭盔,這裏的環境對人體有害。”
別光顧着一時痛快,下一秒就會有孢子植物的根莖須葉從七竅甚至皮膚下面冒出來,即使在人類繁衍生息了幾百萬年的藍星,依舊有許多原生態區域是人類的禁區,危及生命的兇險幾乎無處不在,更何況這顆未知星球的生態環境。
地表幾乎對生命無比苛刻,曾經繁榮過的動植物如今大多退縮到了地下,並且重新進化出適應這種環境的新形態與習性,但是有一點卻不曾發生變化,就是對於生存資源的無盡貪婪與渴求。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