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白石仿八大
這畫心是絹本,畫心上方,確實也接了一條橫向長方形的絹本題字。
字數不多:
前有荊關,後有董巨,用四人之機而續,奇奧玄妙,然亦有獨韻,爲古今之魁。
這很明顯是誇這幅畫和這個人的。
荊關:荊浩,關仝;董巨:董源,巨然。
五代四大家。其實董源、巨然活到了北宋初年。
所以董源“身兼二職”,既是五代四大家,也是北宋三大家,這也從某種角度說明了他確實牛。
這題字,說畫這幅畫的人繼承了荊關董巨,非常了得,同時還有自己獨特之處,可佔古今第一位。
誇得很猛。
看起來,貌似范寬可以擔當這樣的誇讚。
可問題是人家沒有明確說就是范寬啊。
“這也沒說是范寬之作啊,而且,這個人是誰?也沒落款,也沒用印。”莫小年看完之後直接說道。
桂生就喜歡助攻,“對啊陳哥,要是街口賣老豆腐的老竇題的,我們也認嗎?”
“我說桂生,你這有點兒譏誚了,什麼老豆腐老竇的?”硬鼓陳有點兒不爽了。
“老竇的老豆腐確實老道。”桂生卻又跟了一句。
“跟我整繞口令呢?”硬鼓陳看向莫小年,“兄弟,雖然沒落款,但是你看這書法像誰的?”
“王鐸。”莫小年張口就來。
“嘿!厲害!”硬鼓陳翹了個大拇指。
其實歷史上叫王鐸的名人不少,不過莫小年在這裏說,顯然指的是明末清初的書畫家王鐸。
王鐸的書法風格非常有特點,棱角分明,筆勢豪邁,所以很好認,有點兒書法功底的不難。
若是王鐸收藏過的范寬的作品,還有加持哩。
但問題是,這也不能證明是王鐸寫的,對於書法作僞高手來說,仿寫王鐸的書法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南董北王,好認。不過陳哥,不能像誰就是誰啊?他要是像王羲之,這畫的年份和題字年份還亂了呢!”莫小年又道。
南董北王,說的是董其昌和王鐸,兩人在明末以書法齊名。
“行了,明白了。二位掌眼,你們眼力高,看着天呢,這幅畫入不了二位的眼,我收了,再會!”硬鼓陳一邊說一邊開始捲起畫軸。
卷的時候,莫小年和萬桂生都沒攔着。
直到他把畫軸裝進圓筒錦盒,桂生纔開口道,“陳哥,咱們是兄弟感情,所以說話才直白了些。畫就是這麼個情況,我們也沒說不收啊?你來了一趟,好歹報個價再走。”
“好!”硬鼓陳沒好氣兒,也不知是真惱了還是裝的,他說着便伸出三個手指頭晃了晃。
“三塊?”桂生有時候還真挺氣人。
“三塊你去喫老竇的老豆腐吧,別收畫了。”
“老竇的老豆腐確實好,佐料十幾種呢,也才倆大子兒一碗。”桂生還嚥了口唾沫。
“他的佐料確實可以——嘿!誰跟你說老豆腐了?”
“陳哥你光比劃不說話,我只能猜啊,三塊不對,那是三十?”
“三百!一口價,不收我這就走了。”
桂生聽了,不由看了看莫小年。就衝這價兒,它也不可能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