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致敬,建川博物館
一大早起來,黎語就看見手機裏出現十幾個未接電話。
還有來自媽媽的微信消息
“你在哪!?”
這壓迫感,拉滿了。
黎語深知不能硬碰硬,對方明顯已經知道了自己不在同學那了,估摸着王山招了?
想了想,回了個消息。
“在你心裏!”
插科打諢纔是應付父母的最佳招數,直接一記釜底抽薪,讓對方節奏大亂。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媽媽就發來信息:“我告訴你小兔崽子,三天之內必須給我回來,要不然看你我咋收拾你!!”
得勒!
三天嗎?
那還能玩一天。
黎語打算用這最後一天去趟建川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這麼一說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但提起建這個博物館的人,很多人都在各種社交平臺刷到過。
明營企業家樊建川。
辭職副shi長,變賣家產,花數十億做收藏,建博物館。
這些都是他的標籤。
其真實性黎語不得而知,但他建了博物館,保存了民族記憶,黎語向他致敬!
從蓉城騎到博物館只需要一個小時。
交錢買票。
一進到場館內,就看到照壁來自樊建川的館主自白。
“爲了和平,收藏戰爭;爲了未來,收藏教訓;爲了安寧,收藏災難;爲了傳承,收藏民俗”
博物館一共有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30餘座分館,已建成開放24座場館。
一天時間肯定是不能全部逛完的。
黎語打算用一天時間看一看抗戰系列,抗戰系列也是這個博物館的主打。
進入場館,走了一段時間,就來到了一處廣場。
此爲“抗戰老兵手印廣場”
只見百餘扇玻璃牆,拓印着5700多名抗戰老兵的紅色掌印,其中許多是樊建川從臨終的老兵牀前留下的,廣場前立有八個大字“國人到此,低頭致敬”。
致敬。
黎語在此靜默片刻,就懷着複雜的心情向裏面走去。
正如館主自白裏面說的,文物是會說話的。
這個廣場告訴了黎語兩個字:悲壯。
他在來的時候就有心裏準備了,但沒想到當文物擺在你面前時,會有比文字更強的衝擊。
過廣場,就是抗戰系列場館,抗戰系列分別爲正面戰場館、不屈戰俘館、飛虎騎兵館、中流砥柱館。
場館很多,目的也很明顯,就是從各個角度去向後輩人闡述當年那場戰爭。
抗戰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黎語安安靜靜的走近一個個場館,沒有隨着人羣聽着文物講解員講解。
靜默地走進正面戰場館,看抗日戰士李尚信的陣亡通知書及家書,看宋哲元將軍哀榮錄,看一級文物——陪都防空瓷水壺。去聽這些文物的聲音。
正面戰場,顧名思義,就是直面敵軍...無疑也是最慘烈的戰場!
據資料記載,國民黨將軍戰死260餘位,戰士戰死一半以。
致敬!
在默默的走進不屈戰俘館。
看先輩照片,試圖從黑白照片裏,去感受其當時的心境,看成本華面對日軍的百般折磨下,仍不肯透露半分我軍的情報,微笑面對死亡。
和平年代的黎語看到這五味雜陳,這纔是勇氣吧,大刀架在脖子,也能笑着面對。
死,她根本不怕。他\/她們根本不怕!
致敬!
一座座場館,一個個事蹟,最後他停在了川軍抗戰博物館。
停在了一面“死”字旗。
這是一面父親送給兒子的,中間寫着一個大大的“死”字。
死字一旁寫着,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另一旁寫着,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盡忠!”
語言在此刻顯得無力。
致敬!
走出博物館,騎車回家的路。
一路燈火通明,人民安居樂業,小商小販們笑容滿面的做着生意,下班族們提着準備包回自己的小窩。
腦子裏浮現今天看到的場景,聯想到一系列的文史資料。
看到眼下的蓉城人,不禁想到死字旗,想到川軍。
腦子裏的史料告訴他當年每5人中就有1名川軍,平均每17個四川人中就有一人前線。川軍轉戰7萬里,足跡遍及13個省市,參加了28個大型會戰和戰役,傷亡、失蹤64.6萬餘人。
之前青旅還有個朋友說:“在我們四川隨便找個人他往數三代一定有直系血親出去抗日了的。”
如果說之前那些天,他在蓉城看的是這個城市的風俗文化,感受的是蓉城人的生活態度。
品的是茶,打的是麻將,套的是耳。
那今天,他感受到的就是這個城市的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川渝這片大地的魂。
川軍的魂——“敵軍一日不退,川軍一日不還!”
這城市的人不僅有這“慢”的生活節奏,也有提着大刀戰場,死磕到底的勇氣。
川軍如此,那個年代的所有仁人志士,各個省份,整個民族亦如此!
致敬!
路過一家小店,買了一瓶水,老闆問道:“小夥子,聽你口音是北方人?”
神經抽抽的黎語來了句,
“我中國人!”
【國慶節了,就想寫點不一樣的作爲蓉城的結尾,寫的不好,大家見諒!那個年代那份感情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只能希望能帶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