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張秉忠與黃來兒

作者:御井烹香
關隴道延綏鎮

  十月底,關隴道已是下了兩場雪,天氣冷得要命,街面上不見幾個行人,這座荒涼的邊鎮似乎已經完全沉寂在了鐵灰色的天色之下,裏裏外外,只能見到遠處那猶如一條長龍的邊牆上,偶爾能有一兩個人影冒頭但人數終究也不多,蒙古韃子這些年來已經頗爲衰弱,便是在秋後也很少有進犯延綏的念頭了。

  “發糧了發糧了”

  遙遠的喊聲自遠處響起,還有那駝鈴兒叮叮噹噹,在延綏鎮往關內的城牆外,慢慢走來了一支駝隊,“快開門,送糧餉來了”

  城門上方,幾個頭顱一冒,搖了搖旗號,見駝隊前方也晃起了旗號,便快走了幾步,順着城牆那又高又窄的牆梯,快步下來,吆喝着城門洞裏幾個黃土疙瘩,“狗日的賊慫,起開,開門運糧來了”

  “哪能前不是已來過了不是下個月纔來”

  “這誰知道,反正駝隊來了”

  幾個人七手八腳,推着絞盤,高大的城門順着深深的石痕劃開了半扇,很快,散發着羶味的駱駝隊便喘着白氣兒鑽進了城門洞,幾個護送的邊兵走在駱駝邊上,都戴着羊皮帽,耳檐、帽檐都翻了下來,一塊氈布將脖頸連下臉嚴嚴實實地圍了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衆人看不清長相,還是他們開了口才認出來,“哦,是黃二哥”

  “李老四怎麼十日前來了,今日又來”

  “有糧運來還不好”

  “快去點算勾銷”

  延綏鎮再往前走就是沙漠,這裏素來是水土貧瘠,沒有什麼收成,雖然也有屯田之舉,但一應喫用之物,多還是靠關內運來,而這些年來,關隴收穫又差,戰事又多,補給不足是常有的事,這裏的軍民早已習慣了忍飢挨餓的日子,今年秋後連續運了兩次糧草來,已是令人極爲詫異之事。幾個看門兵喜出望外,一邊打趣一邊領路往糧庫去,又早有人去報守將,領了軍需官來對賬點算。

  “稻穀連大米都有雜麪、豬油咋回事,這是突然發了一波財怎麼的還是咱們大將軍怎麼地託了九千歲的人情,撥了些內庫的錢來滋潤滋潤”文書老張一邊翻冊簿,一邊聲音也不由得擡了起來,“還有這毛衣又是什麼東西”

  “你們這還沒聽說吧”

  雖說自己也是前陣子纔得到消息,但這不妨礙李老四擺架子,他拿出了自己慶陽府人的優越感,一邊揉搓着塗了豬油防凍的面孔,一邊笑道,“今年,遼餉減徵,朝廷不就騰出手來,有糧草來賙濟賙濟咱們這些爹不疼娘不愛的苦哈哈了麼這都是內庫專撥來給咱們邊軍過年的特賞,倒不是幾府的本色,這毛衣都是從京裏運來的,千里迢迢,也算是皇帝老爺給咱們的一點天恩了”

  遼餉減徵這四個字,着實令周圍兵丁們都是一驚,當下除了軍需官點算貨物,登記耗損之外,其餘人都圍着李老四,叫他多說一些,李老四道,“你們將軍沒傳話麼上個月邸報上早刊登了,今年,除了南邊五省以外,其餘省份暫罷遼餉也不知遼東出了什麼事,總之遼餉是暫不徵了。既然如此,朝廷便鬆了口氣,能關照關照咱們老陝這裏了,要俺說,這也是該當的,這些年來,咱們這天候太怪,日子實在苦”

  這話不假,這些年來,關隴這裏的義軍便沒有停止過,又號爲西軍的,也有號爲闖軍的,還有什麼和尚軍、二王等等,千奇百怪,什麼名號都有,除了延綏鎮的固守邊軍之外,其餘軍隊時常被抽調去平叛。但今日平了,明日又來,如今除了延綏一帶,其餘地界並不太平,尤其是陝南和川蜀交接之處,更是久有賊匪作祟,其中就有不少是邊軍出去的,精通軍事,是以這才久剿不平。

  是關隴這裏的百姓刁鑽,邊軍難纏麼倒也並非如此,只是這些年來,如李老四所說,關隴的氣候太怪異,不是乾旱就是蝗災,收成就沒有好過,老百姓實在是沒有活路了,只能鬧起來求一口飯喫,而雖然關隴道無力繳納遼餉,但朝廷也無力賑濟關隴道,使得局面逐漸糜爛。

  其中關節,延綏鎮邊軍倒多數都有些瞭解,因此聽李老四說起今年不徵遼餉,便都是精神一振,紛紛笑道,“原來如此,怪道說,今年咋就輪到俺們這些殺頭賊喫肉了”

  肉那是沒有得喫的,不過府城對延綏鎮的老兵還是頗爲看重,也因爲九千歲在信中疾言厲色的關係,不敢敷衍吞沒太過,除了喫用的糧草,塗面、塗槍炮的油脂之外,還送了三百多套毛衣褲來,又有一百多套厚實的棉襖,延綏鎮這裏將兵加在一起不過三百多人,不過下面的墩堡林林總總算在一起,還有二百多將士,這些東西也要分給他們。這裏才入庫不久,那裏又做出賬來,點了幾個分了新衣的兵士,讓他們去送補給,“年還沒過,先送年貨了”

  “別說,這毛衣還真暖和,哪怕是薄夾襖,裏頭穿了毛衣也更暖和些只不知道是怎麼做的,不知怎麼說,跟身得很,倒是不跑風。”

  兵士們穿着暖和的新衣,有些興奮地討論着朝廷的變化,“邪了門了,難道遼東那老賊酋忽然遭了天罰不成”

  “也該給俺們過幾天好日子了”

  在他們身後,忙了大半日的文書張秉忠還在和李老四談天,“說這和南邊的青賊有關,可真”

  “真成嘛咧”

  張秉忠在軍中那些官員面前雖然不太得意,但他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因此在軍中很有人望,如李老四這些慶陽府的兵,在老家就和他有過來往他是慶陽人因此在他面前沒擺架子,而是老老實實地用土話備細告訴張秉忠,“頭前和泥說的買活週報,上頭都寫了餓也是聽去省城的劉二哥說的,他們去省城時看到了報紙,好貴哩,一份要五百文,可是看不起便聽人說了上頭都寫了嘛,只記得一件緊要的事,以後遼餉改海運了,直接送到地頭去,說是能省極多的錢,因此今年就不徵遼餉了。”

  實際上,此時天下能繳遼餉的省份並不多,許多省份都自顧不暇,朝廷的統治範圍正在逐漸緩緩縮小,只是這並非是幾個邊軍能瞭解的大事,李老四隻是快活地捧着他的雜麪饃,用牙齒對付着這熱乎乎、***的死麪饃饃,喝着在爐子上坐熱的甜井水,轉述着幾手消息,“哦,還有一點聽說那個買活週報,還有一張紙專寫了他們要收的東西,他們收羊毛的,俺們這裏已經有商戶在收了,要轉賣過去,你們延綏可也養羊可別錯過了,多少是個進項”

  張秉忠若有所思地嚼咬着饃饃,這頓飯給的份量不少,已是邊軍難得的飽餐,“買活軍、買活軍我們也養羊的,他們多錢收”

  這李老四就不知道了,他畢竟沒有看到週報,對此也不是太關心,因爲羊並不是他本人的,他比較看重能喫進肚子裏的糧食。張秉忠對此則不以爲然,道,“你這就不懂了,若是羊毛能賣得價錢,邊民有了進項,咱們這裏也多些人煙種田”

  “種田還種什麼田,連漢中去年都欠收,咱們這還說什麼天府之國呢屁這溝溝兒壑壑兒,怎麼種田連羊都養不了,這也是土,那也是土,沒點屁用處”

  李老四是不願聽人說種田的,因爲他家裏人便是種田收成不好,接連餓死了幾個,他沒有辦法纔來做邊軍,誰知道連邊軍都養活不了自己,他們這些邊軍個頂個全打光棍兒,偶爾有娶妻的,來路也不怎麼正經,沒多久不是死就是跑,過不了幾天安穩日子。

  他對將來全沒有指望,只想着能喫一頓饃饃是一頓,仰頭痛灌了大半碗水,仰起頭打了個水嗝兒,有些渴望地望着前方,好像看到了傳說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江南風光,“這要是生在江南,或許還有個種田的命俺們這裏,就是活一天算一天誰知道哪天老天開了眼,就把俺們一道收走了呢。”

  張秉忠垂下眼沒有接腔,這個鬍鬚微微發黃的漢子若有所思,輕聲自語說,“這可不一定,咱們這養不了羊,關外能養買活軍收羊毛,這不就趟出條活路來了麼”

  買活軍他又開始咀嚼這三個字了,張秉忠現在很想看到買活週報,他認字但他又的確沒這個錢,他連邸報都看不到,這讓這個困於中下層,二十多年來處處碰壁,日益落魄的關隴漢子心裏很是發急,幾乎想要丟下這難得的營生返回慶陽去,設法南下去買活軍所在地看一眼到了買活軍那裏,總是有周報看了吧他們那裏富得流油應該也要識字的人做活

  在困境中,有膽色、有天分的人傑總是在尋找着出路,揭竿造反無疑是最後也最不能回頭的道路,現在的張秉忠還有一個小文書的身份,似乎還未被逼到這樣的絕路上,此時的他,雖然偶爾也在夢中幻想着一呼百應的氣派,但仍能理智地看到所謂義軍的窘境,所有的義軍,幾乎都是活不下去的人站出來,將更多活不下去的人拉攏到自己麾下,如此漸漸成型,而若他們身邊還有人活得下去呢那便將他們也變得活不下去,只能加入義軍之中。

  在張秉忠看來,倘若不是再沒有活路走,他是不願起義的,尤其是朝廷突然減免了遼餉,那似乎便是逐漸又興旺起來的標誌,似乎朝廷已經要熬過這些年的難關了。

  若是如此,此時起義,顯然不是好時機,但張秉忠又自覺在延綏鎮這裏,所見皆是暗無天日,上官昏庸貪墨,同僚自顧不暇,塞外的大敵韃子早已衰弱無蹤,天地間四處茫茫,除了沙子和無盡的飢寒,似乎什麼都沒有,這種孤獨幾乎能讓人發狂從軍數年來,唯一的變化,唯一的亮色,似乎便是買活軍帶來的這一頓飽餐,一身毛衣

  現在還沒有被逼到起義這一步,而又天性大膽的張秉忠,不由便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天下似乎還沒走入絕境,似乎還有一處可去,那便是位於江南閩境的買活軍。

  不如

  “黃來兒,打水飲馬去”

  就在年輕的張秉忠正在尋思着買活週報,亟欲一觀時,在延綏鎮不遠處,銀川驛內,一名和他年歲相差不遠,也約是二十啷噹歲的年輕驛卒,正在伸着脖子偷看着客人手裏報紙,仔細看着其上的圖畫,聽到驛丞的呵斥,方纔連忙走向屋外,一邊打水,卻一邊依舊伸長了耳朵偷聽客人的對談,“買活軍那裏的錢倒是真的好賺。”

  幾個商戶也在議論着去買活軍處行商的事,“那裏的鹽便是足足的好了,又便宜。只我們這一路過去,路費實在貴又是去南方,也怕地氣喫不消。”

  “是,都沒坐過船呢,若是害病怎麼得了”

  “瞧,這驛卒身上穿的都是買活軍的毛衣。”

  黃來兒不由得便扯了扯毛茸茸的袖口,暗道原來這就是毛衣他原也沒有,是老驛丞穿着實在大了,又躲懶不願出屋,要他幫助做活,這才做人情給了他,果然擋風溫暖,原來是朝廷從買活軍處買來的。

  那處當真是什麼都有麼

  二十出頭的黃來兒還沒有起事的野心,也還沒有經過太大的挫折,他剛得了驛卒這份工作沒有多久,和老驛丞相處得也還不錯,正在籌措着是否能夠娶個妻子,不過,他在驛站做事,消息到底靈通,這半年來頻頻聽到的買活軍這三個字,已經足夠引起黃來兒的好奇心,讓他在心中燃起了一個念頭既然那處那樣好,將來是否有機會能去看看

  便是暫還不能去看看,倘若能學些字,又或者是學會了請教客人得知的,報紙上的拼音,那麼傳信時是否便能自己看看這份買活週報上到底都寫了什麼

  也是上次去米脂時,聽人說過,有人已經能認識了買活軍的拼音,令人頗爲羨慕,要不下回去送信時且先打聽打聽,若是簡單些,能在一日半日內學好,那也不差

  “賀小弟”

  “喂,袁文質,回來,有事叫你去辦”

  黃來兒和張秉忠並非唯二兩個受到了買活軍鼓舞,對買活軍發生好奇的年輕人,在這片飢寒交迫、荒敗不堪,偏又屢起災病的關隴大地上,現在正側身於販夫走卒之間,無知無覺地享用着人生中最後一點太平時光的年輕人們,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遠在江南一隅的買活軍所盪漾出的餘波,他們喫到了買活軍賣來的劣質大米和土豆乾、玉米粒,穿上了買活軍的毛衣,也對買活軍的拼音發生了好奇。更和川蜀的三德一樣,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渴望

  買活軍好像什麼都能,那他們能來我們的老家看一看嗎若是連這樣的老家都能救得回來,那每,說那謝六姐是神仙降世,恐怕也未必就是假了吧

  大多數人並不會被這樣一點模糊的好奇,驅使着去往千里之外的他鄉,但也有大膽的人,他們從飢寒中出發,將困頓的故鄉暫且拋下,懷抱着一點點明暗不定的希望,就像是星星點點的火花,從關隴各地,往南面艱難而又緩慢地走去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