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違令者斬!
“咻咻、咻咻!”
稀里嘩啦的雜音,配合着那噼裏啪啦彷彿鞭炮一樣的聲音,還有碼頭處人們的喊聲隱約傳來,鑼鼓聲、號聲輪番上場,若是忽略了城內此時凝重的氣氛,打仗簡直要比過年還熱鬧了。在‘山下’土地廟附近,棒棒軍們也正聚在一起,他們附近是不斷主動依附過來的城中百姓:自從昨日收到戰書之後,棒棒軍便立刻退出了城防一線,轉而開始修葺、看守城中的水井,加固危房,到處的整頓柴草,清理火災隱患,同時以這些勞動力繼續換取平價買糧的資格——當然,衙門也可以試着不賣,這就等於是把棒棒軍和敘州幫逼到一邊去了。
如果是一般的攻城戰,此時大多數棒棒軍都在城牆頭、城門處修築防禦工事、熬煮金汁、搬運軍需,同時,手無寸鐵的他們,當然也會淪爲敵軍入城後第一批被消滅的炮灰,但在這一次萬州保衛戰中,這些勞苦的百姓們被率先組織起來了,獲得了近乎超然的地位,也找到了讓他們滿意的立場——對棒棒軍來說,幫着敘州幫打萬州城,在鄉情上是不可接受的,同時,他們也很厭惡這種有一定風險的決策,打羣架,棒棒軍是不怕的,但要組織起來去對府衙發起衝擊,這種陌生的事情,在還有選擇的時候他們絕不會去嘗試。
就是現在這樣,擁有自保能力,每天可以有稠粥喫,不至於餓肚子,不論是敘州幫攻破城池,還是萬州府衙守住了城池,都會看在棒棒軍的份上,放過他們的家業,不擡高糧價,不燒殺搶掠,這就已經讓棒棒軍們非常滿足了——倘若這個願望都不能調和的話,他們倒是立刻就不憚於粉身碎骨、玉石俱焚,哪怕是豁出一條命,也要叫仇人和自己同歸於盡的。
“大家都組織起來,都報數!”
譚老四這一幫積極的頭目,正在土地廟外遊走着,讓各里坊編成隊組,同時選拔出隊正來,這和里正的意思大概是差不多的,只是山下窩棚雲集,人員變動很快,里正制度早已名存實亡,這些隊正的出現,算是補充了山下百姓自治自護的首領空缺。
而且,他們保護的區域要比里正更小一些,大多數時候,里正領導的人家,無法抵擋擁有武器的亂軍,人心也不齊,大家都想着保護自己家,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那就一座房子都保護不了。
可這些棒棒軍,家徒四壁,有些乾脆是常年住在窩棚裏,連隔夜糧食都沒有,要每天做工換米飯喫,所有的家當,一塊包袱皮都包起了,現在家裏人都聚在一塊,他們編隊護在外頭,反而形成聲勢,絕非一小夥亂軍能夠衝散的——身後就是自己的家人,不論面對的是府兵還是敘州兵,這些漢子都有死戰不退的勇氣。
“報數完了,應到2398人,實到2398人,額外還多了300餘新兵!”
最後,數字彙總到了小李這裏,這個女兵今日穿着護心皮甲,顯得威風凜凜,聞言眉頭一挑,拿起鐵皮喇叭大聲道,“兵到了,家眷都到了嗎?各小隊再次明確自己的責任人!”
所謂責任人,是指自家的家眷,譬如譚老四家,他媳婦自己負責帶幺兒,父親帶三女,長子年紀大些,可以跟在母親身邊,算半個成人,次子年紀尚小,讓長子負責是不放心的,恰好豆腐三嫂和他們一撥兒,便把次子帶到身邊來,算作是她負責的。如此,一個團隊裏儘可能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成人負責,一家人站在一處,首先照應自己直接負責的那個,再去照應別人。
像是譚家這樣兒女衆多的家庭,於棒棒軍中是不多見的,許多棒棒軍一人喫飽全家不餓,能生一個孩子都算是不錯的了,還有些棒棒軍的相好從前是風月中人,身子壞了,膝下空虛的,看着別人的孩子也挺喜歡,此時都幫着帶起孩子來。
如此規定得細緻,大家心裏也還有底,便沒那樣慌亂了,各自重新明確了自己隊組內每個孩子都有人照應(起不來牀的老人便在家中躺着,不出來折騰,因他們被劫掠或殺死的概率小),大家便按之前的鍛鍊,結成隊陣,各自去了山下事前訂好的水源處駐紮——
這是因爲攻城戰不知要多久,幾千號人聚在一起,喫喝拉撒是很大的問題,是以要以水源爲據點,分別駐紮,在附近找個方便做飯的地方,遇到飯點則喫飯,一日攻城不下,到晚上就地燃篝火歇宿,都是要分開纔好組織。而且倘若城中有人放火,大家就在水井邊上,立刻就可以組織救援,最大限度地消滅城中的亂象。
噼裏啪啦的聲音還在持續,這是城上的府兵、家丁在往下放火銃,還有射火箭——在箭桿上綁着鞭炮,用鞭炮的力量將箭桿射得更遠,這是噼啪聲主要的來源,轟轟的聲音,還伴隨地面輕微的震動感,這則是敘州幫的炮火在轟城牆:說實話,萬州的城牆連奢氏那些夷兵都突破得了,要擋住敘州幫實在是癡人說夢,數百個奢安之亂後,勉強能喫飽的府兵,再加上數百沒有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家丁,倘若這只是守城的全部力量,那麼想也知道這城是守不了多久的。
果然,不過是三四個時辰,從天剛放亮打到日暮時分,從高處看去,城牆上奔走涌動的人頭就顯著地減少了,不斷地有府兵、家丁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