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 高峽平湖 敘州.徐俠客 仙畫分類,大……

作者:御井烹香
別說是川蜀本地的鄉巴佬們了,便是最見過世面的徐俠客,哪怕他也算是遊歷了南北風光,更是屢次在雲縣、雞籠島蹭到了衙門放映仙畫的機會,對於仙畫這東西早已經是十分熟悉,但此刻見到畫面上的盛景,也不由得是讚歎而迷醉地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實景拍攝,展現的絕對是天界百姓日常生活的景象也是所有仙畫中,最爲罕見的一種,天界奇景

  不錯,任何時候,人和人都是有區別的,哪怕就連觀看仙畫,也能分出個三六九等來仙畫這東西,對一般百姓來說,一年能看個一次兩次的,已經是運氣極佳了,只有老資歷的活死人,才能吹噓着從前地盤小的時候,每年除夕閱兵、聯歡會,看天界歌舞的經歷。

  現在,買地的領土已經擴大到了兩省,那麼毫無疑問,逢年過節期間也不可能是縣縣都放仙畫,如今的仙畫是採取巡迴放映的制度,還是以縣城爲最小的單位,一支放映隊在一省周遊,一年能輪一次就非常不錯了,還有些時候,若是六姐過來視察,也會順手放一些仙畫給百姓們觀看,那就是額外的盛事了。

  這是買地內的活死人,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待遇,一年一兩次,看過了這次,上次的也早就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根本談不上給仙畫的內容分類。但買地自然也有一幫人是可以三不五時地看到仙畫的,這其中尤其是以上各種學習班的學員爲多學習班經常會動用放映機,用仙畫來教導大家學習天書,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和學習難點,更是如此,很多時候,專門學校的老師也是通過看仙畫來自學天書,再去教導他們的學生。

  既然如此,大家觀看仙畫的機會,不也就因此變多了嗎甚至在一些專門學校,他們常年使用放映機,已經完全不以爲意了,有些教職工,不但會操作放仙畫不說,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修復簡單的機器故障呢

  這麼一來,對於專門學校的教職工、時常有機會來上培訓班的能吏,包括放映隊的內部成員等等一批人來說,仙畫已經成爲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中頗有一些人,以仙畫專家自命,甚至還爲仙畫分門別類,寫下了不少總結筆記,私下刊發出來,四處流傳,引來更多的外地筆友通信

  雖然買活週報對於這些筆記沒有公然刊發,但各地自辦的小報,卻非常歡迎這種講述仙畫的內容,更有趣的是,比起買地的小報,敏地的報紙對於這種內容反而更感興趣,只要一刊發,反響便是極佳,有一些常年在敏朝生活的敏人,對於仙畫無比嚮往,雖然迄今未能親自一看,但對這種小道消息卻非常留心,還會做成剪報本收集情報,對於一些筆記中提到的經典仙畫,津津樂道,嚮往不已,甚至還自費翻印筆記中提到的仙畫故事梗概,自己加以擴寫,在當地十分暢銷,讓他們賺了不少錢呢

  雖然影迷這個詞,還沒有流行開來,但在這羣畫癡衆人對仙畫狂熱的自命的追捧、議論之下,如今買地的仙畫,也被大致地分爲了這幾個門類第一,教學類,這也是最讓人生厭,在畫癡中最無人討論的一類,人們認爲,這些仙畫,畫面呆板,往往只是一個教師端坐在一塊黑板之前,講解艱深知識,又無自然風光,又無美人歌舞,畫面中最多的圖案,不是分子式,就是長長的數學算式,除了那些理工科的匠人之外,在課堂外見到這些東西,實在是叫人提不起興致

  第二,美景類,這類仙畫,是六姐放映時最愛挑選的一種,也是徐俠客這些新晉的旅遊家心中的最愛,那真真是每一幕都美輪美奐,仙畫二字名副其實,若不是畫外音的旁白又或是字幕上的漢字,明明白白提到的地理名詞,和地理書上相當的一致,很多人甚至不能相信,這畫中的景色在本方世界也有,他們甚至認爲這完全是天界獨享的美景,又豈是人間配有的東西

  非洲大草原南北極的盛景,深海奇景、通古斯的原始森林甚至還有生物書上提到的史前世界,都曾經被仙畫放映出來,但最可恨的,這種放映零零散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讓人很難梳理清楚仙畫的脈絡、門類,就猶如天書典籍一樣,浩蕩難以盡數,隨便拎一個門類,只怕都比永樂大典還要更加龐雜。

  就算是徐俠客,觀看放映的機會實在不少,也不能說自己就看全了六姐曾拿出來播放過的美景類仙畫他之所以加入仙畫圈,也是因此,只要一想到世上還有他沒看過的美景類仙畫,徐俠客便有一種抓心撓肝的感覺,而若是這仙畫上描繪的地方,他自知這輩子都難以前往呢那更是比殺了他還要更讓人痛苦的事情了哪怕就是南北極,有生之年都不是不能想一想,可那九天之上觀雲攬月的視角,還有深海之中,和諸多奇形怪狀的深海生物共遊的畫面,又豈是此世的人類所能辦到的呢一想到這注定將無法親眼見證,就不由得讓人深深地浩嘆出來。

  第三,博物類,這類仙畫,僅次於美景類仙畫,擁躉一樣衆多,和美景類仙畫時而互相結合,主要描述的是在自然之中,各類珍禽異獸的生活,拍攝得活靈活現,似乎就在眼前,也有一些珍奇植物的表現,徐俠客也是極爲喜愛,不過,這類仙畫和美景類仙畫一樣,播放的多是域外的事情,華夏境內的內容並不多見,不知道六姐是不是存在什麼忌諱,還是爲了培養華夏百姓走出去的心理定勢。

  即便猜測到了她的用意,但衆人也是欣然入彀,大多數美景博物類的愛好者,如今的念想都是想去異域遊歷一番,甚至很多人已經視異域爲必得之地,這其中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很多人的第一次仙畫就看的是這裏的景象,第一次認識到的野生動物,就是黃金地的金貓,他們怎麼能不把那個地方視爲自己世界的一部分,從而外延到自己的國家,認爲這個地方應該是自己國家的一部分呢

  第四類,便是百姓們最爲喜愛,而畫癡們反應較平淡的歌舞類了,雖說這樣的仙畫之中,神通幻境威力盡顯,美景紛呈,仙人風姿楚楚,令人目眩神迷,但說到底,鶯歌燕舞那也只是較低級的聲色耳目之樂而已,很多畫癡認爲,那是在生活中沒有其餘的樂子了,才能沉迷其中,但凡是有些新鮮的刺激,也不可能老看歌舞,因此對於歌舞,他們幾乎並不收集談論。

  第五類,則是反響不一的紀實類紀實類,紀的是當代的實,這個分類是新誕生的,歷史很短,不過是兩三年而已,主要內容就是前兩年雲縣運動大會,畫癡們也有愛看的,也有反應平平的,因其剛剛成形,內容單薄,也沒什麼討論的必要,因此不算是什麼熱門的議題。

  至於第六類,出現的次數就相當少了,但卻非常的熱門,也是畫癡最熱衷討論、評點、回憶、敷衍展開的一種題材,那就是仙界雜劇六姐放映這種雜劇的機會是相當少的,很多時候還沒頭沒尾,但每一次放映都有人記下故事梗概,並且給它起一個自己的名字進行總結。

  什麼激光劍傳、新四遊記之星遊記、上古之我在恐龍世界的日子等等,哪怕只放映過一次,都會留下若干文字記載,這些雜劇到底是真是假,是天界的現實再現,還是天界的幻想,又或者在天界,幻想和現實可以自由轉換這都是令人興味盎然的議題,甚至還有天界的官話是什麼,天界的人種是否和現世完全一致等等,也都引起熱議。

  譬如很多人認爲,在天界,華夏也是以漢人爲主,外藩終究是不成氣候,或者和漢人分而治之,因爲雜劇中,要麼一出是完全以洋番爲主,要麼一出就是完全以漢人爲主,沒有一出雜劇,表現的是漢洋交融的景象,可見漢洋本就該涇渭分明。

  但也有人認爲,這些雜劇可能只是演出歷史的某一個階段,爲了還原歷史,所以在人員選擇上才做了區分,譬如說西遊記的雜劇,這也是播放過一出的,戲子全是漢人,這也很好理解便是有土蕃,選來演唐僧、沙和尚,不也覺得奇怪嗎土蕃自有土蕃的故事,真正講述那個時代的什麼激光劍傳,戲子不就是漢洋雜處,什麼人都有嗎

  徐俠客對於這種題材,因爲曾壯着膽子詢問過六姐,得知都是假的,所以興趣並不算太爲濃厚,不過他在刊發的書信集中,也是看到過類似爭論的,觀賞仙畫時,偶爾也不由得留了個心眼子,想看看雜劇仙畫中是否有反映天界百姓生活的題材,但遺憾的是,六姐似乎是爲了培養百姓對於星際的興趣,尤其熱衷播放星界傳說,大多數雜劇都以星界爲背景,想要知道天界的日常生活,只能在第七類仙畫中找那就是趣味科普類仙畫中,不免會帶到的仙界實景內容,也是衆人公認最爲寶貴的一類仙畫天界奇景

  天界奇景,在買地這裏,主要特指的就是,萬丈絕壁之上,那猶如仙人綵綢一般的長橋蜿蜒曲折,和雲霧繚繞伴生、碧波萬頃之上,猶如小島一般的大船安渡風浪;崇山峻嶺之中,一個個隧道貫通南北,打通隔斷這些完全由水泥、瀝青至少看着是如此所構建出的奇景。而這種奇景在徐俠客等人看來,迷人之處不亞於美景類紀錄片,更是高過了星界雜劇,因爲毫無疑問,星界雜劇中的東西,這輩子是完全無法落地的,可這些橋樑、隧道、大船,卻都是生活中已經有了的東西,只要跳起來夠一夠,這輩子或許還能在生活中把它們再現出來呢

  “上回看了雲貴道的大橋,有了這樣的大橋,十萬大山又怎在話下怕不是莽蒼山也要變成天府之國嘍”

  “也不知道我們何時才能把這樣的大橋也修建起來,別的不說,金陵長江大橋,若是能夠修建一座,從橋上過江的話,那我真是死也瞑目了”

  “難道今日的講座,會放三峽大橋嗎不,三峽好像沒有大橋,但在天界是修了水庫,上回看報紙,有人說他們看的講座仙畫裏,提了一嘴三峽水庫”

  鐵灰色的水泥建築,在徐俠客眼中,似乎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還要更加迷人,他貪婪地瞧着這艘大船緩緩地開進了水泥堤岸之中,望着江面上機器船轟鳴而行,船影處處的盛景,同時眼尖地認出了這段航道“這不就是來時我們曾經過的夔州嗎只是只是水位上移了錯不了,錯不了我登上山峯遠望時,就是如此的景色,只是山勢比畫面裏的要更高更險峻這是”

  徐俠客不由得脫口叫了出來,“這就是夔州啊只是州城全被淹沒去水下了這仙畫這一幕定然是瞿塘峽不錯”

  “什麼”

  學員們不禁都是大驚,到底他們是本地人,雖不如徐俠客有識地理的天分,但對瞿塘峽的一草一木,怎不熟悉之前還只是覺得這俯瞰畫面隱隱有些古怪,被徐俠客叫破之後,也紛紛辨認出來,“當真那是雞公山啊”

  “那是白鹽山天,只是都矮了一截,形狀還在的”

  “不是矮了,是水漲起來了這裏建成大湖了,水蓄起來了你看現在這水位,過船多輕鬆天啊”

  “再沒有險灘了”

  饒是衆人已經習慣了天人的無所不能,此時也不由得目瞪口呆,高叫了起來,“高峽出平湖,有了這水電站這大湖,三峽當真再也不需要縴夫了”

  “原來原來只要有功夫,有科學這科學比仙術還神奇還好用啊三峽也能變成大湖”

  不知爲什麼,好些本地良善人家的兒女,眼圈都有些發紅了,他們一再反覆地強調着“這可是三峽,這可是”

  “這可是險得不可救藥的三峽啊”,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