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認購證

作者:松花江裏的魚
張子健今天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外灘看了,肯德基吃了,交易所參觀了。

  還有超額部分,手癢辦個上交所股票賬戶,不知對錯,心有餘悸。

  臨走前再看看證券交易所裏還有其他什麼新聞和通知,這時看見大廳裏有一些人正圍在一起議論,張子健耳聰目明。

  “這不是騙人嗎?”

  “明年買原始股票不用排隊了,需要什麼股票認購證,還自願,風險自擔。”

  “認購證需要用錢買,一本就是三十元,我一個月才掙幾個三十元。”

  “關鍵是抽籤確定能否買到股票,也不知道機率有多大。”

  “機率肯定不大,否則還抽什麼籤。”

  “是呀,這都半年了,開始的老八股,現在才增加了兩隻新股,我那天整整排了十個小時的隊纔買到興業房產原始股,可惜限制購買三百股,上市後賣了賺了一千多。”

  “新股數量太少才十隻,賣股票的人太多人山人海,中籤率肯定低的不得了。”

  “通知上說不中籤,買認購證的錢不退,都獻給社會福利事業。”

  “風險太大,買少了不中籤,買多了也不知道是賺是陪。”

  “通知已經出來九天了,沒有看到誰去買,估計這事得黃攤。”

  “是呀,現在誰買誰傻,我是不買。”

  聽到這裏,張子健來了興趣,走到跟前,看到一些人正圍在一個地面上的告示牌前閒聊,大約七八個人看來都是申城本地人,有老有少沒有女的,估計都不是有正經工作的人,否則在這裏一泡就是一天,單位領導或是老闆早已經將他們炒魷魚了。

  怪不得剛纔沒有看到,原來不在牆上,仔細看了告示牌上的內容,原來是申城銀行發出的通告。

  申城股票交易所只有“老八股”,股票的數量嚴重供求失衡,申城政府爲了加速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加速股票市場的發展,準備在一九九二年採取市場擴容的舉措。

  但是如何將股票公平安全且高效率地發出去,就成了一件難事,政府曾經在申城的江灣體育場發行過“興業房產”新股,發行的方法是先發認股預約券,通過預約券搖號,中籤者可認購股票。

  發財心切的申城老百姓提前兩天去排隊,將偌大的體育場圍得水泄不通,最後預約券是發出去了,可是全市的警察全部出動,市領導全體到達,現場想盡辦法組織發行過程,但還是發生了擁擠和踐踏,當時造成很多人受傷,安全風險極大,勞民傷財。

  當時中國的證監會還沒有成立,申城主管股票市場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申城分行和申城市體改辦,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發行股票之前先發股票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中籤的認購證可以認購股票,最後確定爲三十元一本,在一九九二年內分爲四次搖號,共發行十隻股票。

  股票認購證由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代銷,不在交易所內交易。

  如果不中籤,股票認購證不退錢,銷售認購證所得的錢歸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

  股票認購證的發行時間爲期十天,今天是最後一天。

  買還是不買?

  剛纔那些股民說的話提醒了他,現在誰買誰傻,對呀,現在不就是比傻的時候嗎,因爲人傻膽大。

  看了一下手錶,兩點多了,到銀行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他連忙問在告示牌旁邊的一個年輕股民,年輕人好溝通。

  “您好,請問購買股票認購證,附近有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嗎?謝謝。”

  那個股民斜眼瞥了他一下,哪來的外地小赤佬,還來大申城這個地方買股票,知道什麼是股票嗎?有錢嗎?會買嗎?吾都不敢買,儂去買,賠個精光纔好。

  於是年輕人熱情地指點,出門右轉,三十米距離就是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他們四點鐘下班,抓緊時間還來得及。

  “謝謝您!”

  張子健轉身走出交易所大門右轉直奔工商銀行而去,心裏還想,誰再說申城本地人歧視外地人,我跟他急。

  而交易所裏剛纔聊天的那些人心裏想的卻是,今天小李怎麼轉性了,誠懇熱情,不尖酸刻薄了,很奇怪,卻哪裏知道這個申城年輕人的心理活動。

  記得以前看過秋雨的書中對申城人有所評價,感覺挺到位。

  他說近代以來申城人是中國一個特殊的羣落,形成了一個海派文明。

  明代進士徐光啓可算是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申城人,算是海派文化的發端人。

  徐光啓接受了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和羅如望的傳教和洗禮後考上了進士,這個人很善於處事,開通隨和好學機靈,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社會現實等都玩得來,一直做官當到禮部尚書。

  他的安葬地就是申城的徐家彙,老申城高層社會的風度長久由此地散發,他的第十六代孫是一個軍人,有一個外孫女叫桂珍,依舊繼承了遠祖的基督信仰和數學才能,更是名震中國現代史的宋氏三姐妹的母親。

  申城文明的最大心裏品性是建築在個體自由基礎上的寬容並存。

  只要不侵犯到自己,申城人一般不大去指責別人的生活方式,與鄰里交往少,各顧各,有一句話叫“關儂啥體?”,申城人有一種冷靜中的容忍和容忍中的冷靜。

  申城人另外一個心理品性是對實際效益的精明估算,講究實效,膽子不大失算不多,不喜歡大請客,不喜歡侃大山,但有時也會精明過度反而浪費,高智商成爲累贅。

  申城人並不是排外,而是對自身高智慧的悲劇性執迷。

  他們還有一個心理品性,發端於國際交往歷史的開放型文化追求,崇洋不媚外,但卻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學國外。

  但是申城人最適合的崗位是某個跨國大公司的高級職員,而很難成爲氣吞山河的總裁,眼界高於闖勁,適應力高於開創力,有大家風度,沒有大將風範,有鳥瞰世界視野,沒有縱橫世界的氣概。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