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SCI

作者:松花江裏的魚
歷史上的p91鋼材是美國國立像樹嶺實驗室和美國燃燒工程公司冶金材料實驗室合作研製的新型馬氏體耐熱鋼。

  是在9cr1v鋼材的基礎上降低了含碳量,嚴格限制材料中硫、磷的含量,添加了少量的釩、鈮元素進行合金強化。

  按照美國ae標準研製,於一九九四年研發成功,也就是距離現在只有兩年了,估計現在這種新型鋼材的研發工作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時不我待,爭分奪秒打敗美國人。

  這種鋼材大量應用於電站、化工和鋼鐵等行業,不僅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高溫蒸汽腐蝕性能,而且還具有良好的衝擊韌性和高而穩定的持久塑性及熱強性能。

  在使用溫度低於620c時,許用應力高於奧氏體不鏽鋼。

  高溫高壓耐熱管道在p91材料研製出來之前,都是採用其他鋼材製造,造成了管道壁厚過大,製造困難,設計、安裝和運行帶來不便,還浪費很多材料。

  兩年後美國人研製成功了p91鋼材,比以往大量使用的鋼材具有更好的高溫性能,它的成功推出馬上得到世界各國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和追捧。

  在壓力、溫度和內徑相同的情況下,高溫高壓耐熱管道如果採用p91鋼材,壁厚可減少一半左右,管道管件如直角三通的用量可降低約65%,由此可見p91鋼材的優勢所在。

  確定好想要進行的課題研究目標後,張子健開始收集有關資料。

  對於目前世界上應用於電站、化工和鋼鐵等行業的高溫高壓耐熱常用鋼材,收集其化學成分和物理力學性能以及現在這些鋼材在世界上的使用情況和統計數據,同時收集有關類似鋼材在國內和國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進展等有關資料。

  然後按照前世的記憶開始設計出p91鋼材的各種化學成分配比,先直接將實驗結果得到,然後倒推實驗過程和各項實驗數據,注意在實驗中分組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利用了一週時間將這些準備工作做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是實驗室裏各種設備和儀器儀表安裝調試,能夠正常投入使用,就可以按照已有的試驗結果進行驗證實驗。

  這一週裏不但考慮了試驗前的準備和模擬了試驗過程以及實驗預期結果的事情,還得考慮對研究實驗成果如何處理。

  首先是對於實驗研究的論文,這一次肯定不能再放到學校學報上了,檔次不夠,怎麼也得是sci。

  前世在南方打工時期,所在企業評定職稱需要有公開發表的科技文章,助理工程師不用寫文章工作一年自然而然就是了,評定工程師時需要有科技文章了,第一作者數量一篇可以了,要求不高,國家正式刊物即可。

  而高級工程師一般來說就是靠年頭和熬資歷,過了十幾年後如果沒有犯錯誤,可以參加評定高級工程師了,如果沒有提前進行活動可能還得拖個三年五年,當然也有發表科技文章的要求,第一作者有一到兩篇,其他作者有兩到三篇文章就可以,刊物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

  張子健重生前一年好歹是將高級工程師職稱混了下來,也發表了幾篇省級和國家級刊物文章,根本不是什麼sci刊物,前生在國內相關行業中的水平是普通人中的普通,屬於通往現代化道路基礎下面不起眼的一顆小石子。

  但是如果不是在企業,而是在大學或是科研院所和醫院等看中學歷和學術水平的地方,評定職稱所要求發表論文的刊物說道就多了。

  其中最爲有名的就是sci。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sciencecitationindex創刊於一九六一年,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之一,相當於人類文明圖書館,具有非常重要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

  八十年代末,南京大學首先將sci引入科研評價體系,開啓了中國科研評價的定量時代。

  當時社會誠信普遍缺失,科研評價中摻雜了大量人情等主觀因素的現實情況下,sci因其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及其相對超脫的國際“身份”,迅速被國內科學界當成一個可以儘量避免人爲因素影響的科研評價標準,逐步擁有了某種權威地位。

  記得在前世各大專院校攻讀碩士和博士畢業論文sci是一條硬扛,但是因爲課題內容和研究方向以及其他等方面,也使得導師對於學生的影響太大了,所以有人說在中國讀博就是一場“賭博”。

  對於發表sci論文還有人總結出了許多經驗,譬如臉皮厚喫個夠,臉皮薄喫不着;放平心態別拿自個當回事,需要有創新,要跟別人不一樣等等。

  實際上高係數的好sci確實非常難,但是其實大多數sci都是帶水的,尤其是國內被列入sci系列的雜誌,雖然sci係數很低,但許多科學雜誌慢慢變味了帶有一股銅臭味,所以後來有一些雜誌被有關機構忍無可忍最終被清理出階級隊伍。

  前世有人說所謂發論文就是一個大牛指着坑裏的屎說很香,然後一羣人跟着對這坑裏的屎有多香做出解釋,各種吹捧。

  接下來就要考慮csi的檔次,一般分爲入門級sci(if22),是比較基礎的,進階級sci(if66),這一級別已經是業界廣泛認可的了,這類文章也是檢驗合格985博士的試金石,再有國際知名級sci(if13),是申請各種顯赫頭銜的必備武器,而國際頂級sci(if20),代表成員s,絕大數科研人員可望不可即。

  張子健仔細回憶了前世的sci情況和今世目前的sci情況,決定論文還是投到國外材料研究比較知名的sci刊物,因爲寫論文的同時就準備進行實驗和專利申請。

  他的想法是這項新鋼材的專利申請包括國內部分和國外部分,最好有國際知名的刊物支撐專利的獲得,能夠使世界上知道和看到的人多一些,將來專利能賣個好價錢。

  結合前世今生的經驗,最後決定將這一篇論文投稿到美國的advancedterials中,準備搶在美國像樹嶺實驗室和燃燒工程公司的p91鋼材研發成功前,將美國佬踩上一腳還讓他們有苦說不出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