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各懷心思
實則不然,範程的能力並不差,事先也做足了功課,處理問題的思路跟李景也基本一樣,兩人都是針對對方的弱點下手。
只不過範程找出的那些弱點其實並不是李景真正的弱點,因爲李景實際上並不自負,也不貪錢,至於對大明不滿更是完全搞錯了。
李景不滿的對象是大明的朝廷和大明的制度,而不是這個國家。
對大明這個國家以及漢族這個民族,李景是無比忠誠的。
招降李景這件事,範程認爲這只是讓李景背叛大明朝廷,實際上卻是讓李景背叛這個國家和民族。
而李景在斥罵範程的時候,一直強調的就是範程背叛了國家和民族。
範程並不明白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差別,自然就不會成功。
相反,李景抓住的卻是範程真正的弱點。
範程是漢奸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自己也知道。
因此當李景搬出民族大義這杆大旗時,範程就不得不低頭,氣勢自然就餒了,原本的伶牙俐齒此時己形同虛設。
另外,範程之所以當上漢奸,是因爲他怕死。
李景以民族大義壓着他,再以死威脅他,範程哪裏還有反抗的餘地,另外,最關鍵一點就是李景有實力,而且李景的實力比後金強大得多。
後金招降李景,就好像一隻野狗對老虎說:你跟着我,給我當小弟,以後我罩着你。
卻不知道,老虎現在不喫掉野狗,是因爲野狗眼下還有用處,因爲老虎還需要野狗來牽制大明朝廷這隻己經虛弱的大象。
皇太極和範程等人連目標的實力都沒搞清楚,最後自然是一敗塗地。
不過範程也不是白給的,當範程被李景趕出府外,被風一吹,心情稍一平靜,馬上明白李景的用意想明李景的用意之後,範程頓時冒出一身冷汗。範程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但是範程這樣的人是決不會束手待斃的。
範程瞬間重新判斷了一下形勢,他知道,李景既然把他趕出來,就絕不會再見他,找李景拼命,表明自己的忠心,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至於回返後金,現在也絕不是時候。
回去以後,只要把這裏發生的事情經過一說,皇太極恐怕連想都不想,直接就砍了他的腦袋。
默默地盤算了一會兒,範程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想好主意,範程迅速帶着手下回到客棧,把在平陽府發生的事情詳細地書寫下來,然後命手下趁夜騎快馬返回盛京瀋陽回報皇太極。
範程在信中寫的很詳實,包括李景說的話一點也沒有隱瞞,也沒有修改。
因爲他知道,這件事是瞞不住的,就算他不告訴皇太極j李景也會想法子讓皇太極知道。與其那樣,不如自己實話實說。
另外範程並沒有把自己以後的打算在信中告訴皇太極,這裏是平陽府,是李景的地盤,李景想攔截他的信實在是輕而易舉,在信裏寫出自己的打算,無異子告訴李景,自己準備怎麼對付他。
讓手下先回去報信,是範程自救的第一步,他要給自己留一個緩衝的時間。
當皇太極得知這裏發生的事情之後,肯定會雷a-震怒,但是範程本人尚未回來,這股怒火暫時就發泄不到範程的頭上,有這個時間,皇太極就會冷靜下來,就會想明李景這麼做的目的所在。
範程自救的第二步是出了平陽府以後,對外散佈流言j說李景跟後金的使者接觸,有謀反之意。
以朱由檢多疑的性格,肯定會猜疑李景,很可能要拿李景問罪。
要是朱由檢能拿下李景,就等於幫後金除掉李景這個禍患。即使拿不下李景,李景以後肯定不會受到重用。
這時,範程再實行第三步,找人刺殺李景。
範程敢這麼做,完全取決於他對皇太極的瞭解。
範程顯然比李景更瞭解皇太極的爲人,也比李景瞭解皇太極的處事風格。
類似皇太極這樣雄才大略的人物,決不會被債怒矇蔽了眼睛,只要給皇太極一段考慮的時間,皇太極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李景的衛兵的監視下,範程帶着手下離開了平陽府。
出了平陽府,眼見李景的衛兵返回,範程馬上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往京城。
只是範程並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動作完全落入了李景的眼中。
就連範程寫給皇太極的信的內容,李景都一清二楚。
在看過範程寫給皇太極的信,又得知範程的行動路線之後,李景暗暗嘆了口氣:這個範程着實是個人物。
對於範程打算如何自救,李景也能猜出一二,不過李景並沒有阻止範程的舉動。
過猶不及這個道理李景還是懂得的,殺掉範程,阻止範程的動作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還會破壞他此前的佈局。
李景很清楚,無論範程做的再好,也挽不回後金這次受到的羞辱。只要這個羞辱沒有洗掉,範程以及漢人在後金那些王公貴族的眼中就是不可信任,不堪重用。
李景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行,至於範程,李景以後有的是時間收拾他。
另外,李景還想看看朱由檢對這件事的反應,李景要根據朱由檢的反應,才能做出下一步動作。
時間,李景需要時間培養人才,需要時間在平陽府完善自己制定的制度。
令李景沒想到的是,居然是曹化淳把後金跟自己接觸的消意告訴了朱由檢。
得知這個消息,李景默默搖了搖頭。
李景知道曹化淳本人並沒有被範程收買,是範程把這個消息通過下人告知曹化淳。
讓李景失望的是,曹化淳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竟然未加判斷證實便告訴了朱由檢。
曹化淳採出衆,精通詩書畫,整日跟東林黨那寫人來往,在李景看來,曹化淳那些書真是白讀了。
但是朱由檢的表現倒是出乎李景的意料。
在聽聞曹化淳的密報之後,朱由檢思索了良久,隨即命曹化淳以後不許再提及此事。
只是朱由檢萬萬沒想到,這邊剛交代完曹化淳,馬上又有大臣上報這個消息。
聽到大臣的奏報,朱由檢的心情跟李景非常的相似,心中暗歎這些大臣實在是羣蠢材,後金明明就是在使用離間計,這麼簡單的伎倆怎麼就看不穿呢
這時朱由檢知道,不能再繼續壓着這個消息了,如果繼續把消息壓住,李景保不齊就會懷疑自己在暗中進行準備對付他,李景很可能會因此而造反。
權衡完其中的厲害關係,朱由檢不敢怠慢,在朝堂上嚴厲地斥貴了上奏的大臣們一頓,隨即煩下旨意,褒獎李景。
同時朱由檢命令內務府宗正到平陽府向李景提親,要把坤興公主長平公主朱微促許給李景的兒子李安國,並且透露出日後讓李景的女兒成爲太子妃的想法。
朱由檢這也是無奈到了極點,因爲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向李景示好了。
數月前,當李景在大同跟後金作戰的時候,李景的女兒出生,當時他派人到平陽府看過李景的女兒,委婉地透露出自己有跟李景結親的想法。
但是等李景從大同返回平陽府不久,朱由檢就聽說,李景已經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但是希望自己把女兒嫁給他的兒子。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朱由檢心裏是非常債怒的,他覺得李景這是瞧不起自己,完全沒把太子妃的名分看在眼裏。
不過朱由檢隨即明白李景應該並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李景看不起自己,就不會提出讓自己把坤興公主嫁給他的兒子。
朱由檢知道,李景的想法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在別人眼中,女兒要是能成爲太子妃,那全家都跟着沾光,以後飛黃騰達不在話下。
但是李景對這些根本不在乎,自然用不着把女兒當成籌碼跟他交易。
朱由檢認爲李景更看重的是名聲,嫁女兒和姿公主,在李景看來,應該是一個面子的問題。
這就好像前朝和親時,皇帝把公主遠嫁外邦,不管是爲了什麼目的,把公主嫁給外邦都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朱由檢並沒有察覺出來,當他這樣考慮李景的想法的時候,實際上己經開始把李景的身份看成跟自己的身份對等了。
雖然朱由檢搞清楚了李景的想法,不過心裏終究還是有些氣債,於是便把這件事情擱置下來。
但是現在,朱由檢只能重提此事,他希望通過這個舉動向李景傳達自己的心意。
李景沒想到範程搞出的事,會讓朱由檢鬧出這麼大的動靜。
對於朱由檢的做法,李景真的從心裏佩服,朱由檢雖然治國的能力不怎麼樣,但是作爲政治家,朱由檢無疑是合格的。
換做李景處於朱由檢的位置,恐怕也會做出這個選擇。
因爲這個辦法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
收起。.。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