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再聚首2
“爲師還有要事待辦,玉兒不必多問。”
“師父何時回來?”
“難說,少則一兩月,多則半年。”
“師父何故去這麼多時?”
“嘿嘿嘿……爲師所去,乃是爲玉兒好。”
“哦……那……師父要當心纔是。”
“玉兒放心。若無他事,你自管去吧。”
石中玉不知古峯要走是因爲何事,既然問不出,只好應了一聲走出密室。石中玉走後,古峯靜坐,暗自盤算。天色將黑,收拾好隨身包裹,也未同石中玉打聲招呼,悄悄溜出天地盟,看看方向,直向樊城逸去。
冀州。
太行山白雲洞北。
“鬼莊”莊外,林深樹密,氤氳迷濛,鬼氣森森。山門上已然不見青黑色的苔蘚,顯然經過了整修。但門樓上蓬亂的蒿草依舊,整個莊園,仍顯得破敗不堪。大門上方“鬼莊”兩字,以及白色骷髏圖形,更顯得詭異。
夜色漆黑。
高高的山峯,探出的岩石下,暗影裏藏着兩個人影。
“師父,今日重來故地,好似換了一種心情。”
“死丫頭功力高了,心情自然覺得有變。”
鬼莊死一般寂靜,良久,梅梅道:“你我探查兩日,雖然知道進路,卻不知其陣法如何。同上次一樣,恐怕又要無功而返。”
“呵呵,此次大不一樣,莊內陣勢雖然詭異,但爲師已看出大概。”
“真的?”梅梅面露喜色。
“當然,爲師閒暇時便看‘奇門遁甲陣解析’,收穫確實不小。玄古上人真是天下奇才!”
“師父可有破解之道?”
“現在尚不敢確定,不過離破解之日爲期不遠。”
“如此便好,到時弟子定要首先衝進莊去,殺他個片甲不留。”
“呵呵,爲師研究鬼莊陣勢,不是要立刻剷除鬼莊。”
“哦?那又爲何?”
“如今,鬼莊行事尚不明朗,雖與爲師及你幾位師孃發生衝突,但與各派的關係也很微妙,而我等一旦與鬼莊正面衝突,那魔門便又多了一個勁敵。此次探查鬼莊陣勢,乃是爲日後準備。呵呵,此所謂先敵之先者也。”
梅梅笑道:“師父真是老奸巨猾,弟子以爲師父就要攻打鬼莊呢。”
幻天靜靜向下觀察,鬼莊黑乎乎一片,一股股腥氣屍臭隨風向山峯涌來。梅梅依偎在幻天懷裏,捂住口鼻,凝神關注。隨後,呼出一口濁氣,輕聲道:“師父,你我在此已經兩日,是否再去探查一番?”
“不必,這次記住鬼莊人物出入密徑及整體佈局便可。”說罷,幻天掏出一方黃紙,在上勾勾抹抹,不一刻,鬼莊輪廓已清晰可見。隨後,又在黃紙上標註文字,畫好圖形後,又仔細對照一番,這才摺疊好揣入懷中。
清晨。
春寒料峭,寒風習習。
在晨光映照下,鬼莊圍牆四周,閃爍青白的光芒。一具具、一堆堆白骨骷髏,零落散佈,鬼氣森森。即便膽大之人,見此也是心驚肉跳。
兩人相互依偎,閤眼假寐。
驀地——
但聽波的一聲。
兩人睜開眼來,遠遠看見莊外東面的石屋,石門輕輕開啓。梅梅輕聲道:“師父,看來鬼莊中人要出來了。等了兩日,終於要見到鬼了。”
“噓……看着便是。”
梅梅吐了吐香舌,道:“弟子乃是傳音入密,真是。”
幻天未做聲,凝神看着石屋。片刻,幻天道:“死丫頭,鬼莊坐落山坳之中,四面環山,這四座石屋必是鬼莊應急時的路徑。西面的石屋直通山口,東面的石屋通向山內,南北兩座石屋,通向深山,說不得在四面山巒後,還有祕密通道。此處方位乃是正西,你我自此處分兩個方向仔細探查,在正東方山谷峯頂匯合。”
“好,現在開始麼?”
“死丫頭勿急。”
“此時無事,不若動身吧。”
“也好,一定要掩住身形,鬼莊人物功力不同凡響,莫要大意。”
“嘿嘿,師父放心。那弟子先去了。”說罷,意念一動,身形頓杳。幻天輕輕一笑,暗讚一聲,隨後也掩住身形,向另一側鬼一般逸去。以兩人現在功力,千里之外,也不消幾個時辰。
辰時末。
梅梅首先來到東面山峯頂上。舉目望去,山巒起伏,綿綿不絕。心中暗歎一聲:“真是深海有蛟龍,高山藏猛虎。將來與鬼莊征戰,若是隱遁在山裏,尋找起來真如大海撈針。不怪師父要仔細搜索,看來確有必要。”
正在思慮,但覺耳邊風聲,幻天已落在身邊。
“師父可有發現?”
“未發現什麼可疑之處。”
梅梅道:“弟子探查時,但見山脊寬闊,倘若有何祕密通道,挖掘起來實在太難。弟子估計,鬼莊出入處,只在正門及四座石屋。”
“凡事皆有可能。何謂神出鬼沒?此處乃是鬼莊,面對整個江湖而仍獨存,單憑這幾處出口,恐怕稍顯不足。爲師可以斷定,必有另外出口。”
“哦,弟子想得簡單了,當初不如讓闞魁與朗笑繼續留在這裏探查了。”
“若是那兩個魔頭一直在此,恐怕此時真做鬼了。”
“哦……何以見得?”
“死丫頭,難道不明白?”
“這……哦,呵呵。”梅梅恍然,道:“鬼莊如此隱祕,四周定有不少耳目,以兩個老魔現在的身手,還真不是鬼莊高人之敵。嘻嘻,弟子原來真有些納悶,以乾坤六魔的功力,還能在江湖上闖出莫大的名聲,真是不可思議。便連‘祁山陰魔’毜豐、‘嗜血狂魔’甄無悔都是如此。如今看來,高人大都隱在暗處,深居簡出。六魔實在算不得什麼。”
“就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嘻嘻,師父經常露相,難道不是真人?”
幻天道:“爲師哪能算作真人,我只是說個大意、一種現象而已。真不真,不在表面。好了,你我再向迴路探查,倘若再無發現,便離開此地。”
“好,弟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