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團聚4
沈若冰道:“爹爹四海閒遊,居無定所,弟子也不知他身在何處。”
幻天嘆道:“沈大哥意趣清雅,不喜凡塵,乃高人也。”
卞雲猶豫道:“楚師弟功力一日千里,智計超羣,弟子冥頑愚鈍,恐怕無力再做……”
幻天擺手,笑道:“你不必擔心,功力高低只是自身修爲,這與名分毫無關係。能爲人中之主,首要以德服人,功力、能力,甚至財力、物力次之。若是如你所想,以本教功力,豈不當皇作帝。”
卞雲訕笑,道:“師父說的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鮮不及矣。但以師父之能……哦,還有師母之智,即便作皇作帝也富富有餘。”
“呵呵,你小子竟也學會逢迎了。”
卞雲忙道:“此乃弟子肺腑之言,絕非誑語虛言。師父,楚師弟不論德品、功力,諸般俱是上上之人。弟子能力尚缺,已不好方便調遣,因而……”
“本教自有安排,你安心做主便是。”
“是,師父。”卞雲恭敬道。
幻天道:“爲師已將未來安排,告之卞琨,日後如何行事,他自會告訴你。若無他事,你二人去吧。”
“弟子告退。”
卞雲、沈若冰施禮退出。隨後,幻天又將李瀟瀟與靜定師太找來。
兩人不知何事,進屋後見小瑩端坐,竟有些不知所措。
少頓,兩人給幻天及小瑩施禮:“少爺、少奶好。”
“免了,免了。”看到兩人,幻天十分喜悅。
小瑩見狀,起身道:“幻郎,四大堂主說是有事商量,你與兩位門主先談。”
幻天笑道:“如此也好,瑩兒去吧。”
小瑩表情平靜,對李瀟瀟兩人微微點頭,徑自出去。
靜定師太與李瀟瀟目送小瑩身影消失,不禁鬆了一口氣。轉頭看幻天滿臉笑意,這才真正放下心來。幾乎同時,嬌呼出口,一同撲到幻天身旁。兩人分作左右,摟住幻天,狀甚親暱。幻天輕舒雙臂,環抱兩具豐腴的嬌軀,往日情景忽然浮上腦際,不禁唏噓不已。
此時此刻,往日那一幕幕畫面,在幻天眼前簌簌閃過。曾幾何時,他內心充滿憤恨,囚禁二女一年有餘,並肆意懲戒、折磨,如今感到,當時的內心確實有些扭曲。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受辱之屈,若以世人眼光,自己種種行爲尚有情可原。如今念及往事,竟覺得十分荒唐。
暗道:“以往諸般事情,許是上蒼有感,令我今生遭到報應。報應現前,定是消除往世及今生所造罪業。不然,魔門何能劫後餘生,本教何以有這多妻室。真是報應不爽,因果不空。”
幻天心潮起伏,思緒連篇。好半晌兒,開口道:“曾幾何時,魔門隱忍蟄伏,令本教心神不寧。先祖所留大業,竟不得在本教手中發揚光大,每每思及此事,便如熾火焚心。應該說,本教以及魔門能有今日,雖乃天定之數,又何嘗不是人爲所致。”
二女默默不語,幻天靜慮一陣兒,剛要開口,便聽李瀟瀟道:“適才少爺提到魔門以往,後又言及魔門今日。奴家以爲,這與人爲不無關係。近幾年來,每當閒暇之時,奴家時常想起過往言行。思之,念之,真是羞愧難當。以奴家看來,少爺能有今日,恐怕與奴家當年行爲有莫大幹系。想當初,奴家鬼迷心竅,其言其行,違背天倫,喪盡天良,真是令人不齒,百死莫贖。爲此,奴家雖日日懺悔,也難消愧疚之萬一,唉……”
靜定師太聽罷,亦是感慨萬千,憂悶道:“瀟瀟所言,亦是奴家之意,我們時常唸叨此事,並在佛前懺悔,以期消弭往日罪惡。”
幻天聽罷,內心稍安。輕舒一口氣,道:“本教當初留下你二人性命,亦是一念之差。其實,當時本教被仇恨所矇蔽,其憤恨程度難以言表。也正因此,在極度憤恨下,毅然投身湖中,以求速死。卻不想在萬念俱灰,一心求死情形下,心神竟然異常平靜,否極泰來,徹底放下一切塵俗,進而靈臺空明,清淨現前,豁然恢復幾分自性,頓悟魔功真諦。同時,也虧得靈光閃現,在極度憤怒、將欲殺盡天下之際,猛然想起突破魔功極限時情景,方纔忍痛收手。而今思前想後,本教能有今日,實乃爾等所賜,應該萬分感謝纔是。”
靜定師太忙道:“少爺這等說法,當真折殺我與瀟兒。當年我與瀟瀟受些折磨亦是報應,少爺非但不殺,反而傳授清虛寶錄功法,此等大度心性,真令奴家無地自容。”
幻天笑道:“往事已矣,不必爲此愁苦。佛家常言,煩惱即菩提。你二人對本教及魔門,乃是無上機緣,此中道理,雖非一時可解,但真相確實如此。”
靜定師太聽罷,面色一整,肅然道:“奴家自小出家爲尼,十八歲斬斷青絲、正式剃度,受持三寶,具足比丘尼戒。初時,也曾相伴青燈,誦讀不少經書,類似煩惱即菩提這等佛言佛語,亦是常常掛在嘴邊。只因根性不利,福德不足,闇昧愚癡,直到如今,也未解得其中三昧。今日少爺提起,奴家便斗膽相問,既然是煩惱,又如何稱爲菩提?”
幻天笑道:“煩惱即菩提,即說緣起性空,諸法一如,亦即諸相無相,諸法實相,此乃佛法大根大本。菩提爲性與體,煩惱爲相與用,有性必有相,有體必有用。性相一如,體用一如,法法皆如,乃是一體。不二之法,乃是佛法,便是此意。當今凡塵,芸芸衆生,幾乎每個人都有煩惱,甚至憤恨、憤怒,其現象無量無邊。若能悟出真相,煩惱即刻止息。無有掛礙,一心清淨,便是迴歸性體,本有智慧德能自然現前。這便是煩惱即菩提簡略釋義。”
靜定師太聽罷,非但不明,反而更加疑惑,道:“何謂性相一如,體用一如?”
幻天道:“真正說起此事,即可一言以蔽之,又可說上幾月、幾年,甚至終生也難以說盡,其中奧妙就在自悟。性與體空寂不動,但能現萬相,爲能生;相與用無量無邊,爲性體所生。性體與相用,一個爲能生,一個爲所生。所生之相與用,乃是因緣和合而生,即是和合而生,則無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總之,離相則無性,離性則無相。體與用亦然。性即是相,相即是性,體即是用,用即是體,能所不二,性相不二,體用不二。煩惱、菩提也即不二,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
靜定師太仍未解悟,迷惑道:“少爺越說越玄奧,奴家仍是一知半解。”
幻天輕笑,道:“此事確實難解,非上根利智者能悟。在此五濁惡世,每時每刻,世人皆被妄想、分別、執着所遮蔽,煩惱無量,苦海無邊,人生充滿消極、磨難、坎坷。迷而不悟,見而不解,內心雜染,貪嗔癡三毒俱全,以致爭鬥不斷,血腥漫天。倘若明瞭煩惱即菩提,推而廣之,天下萬物萬事皆可爲師,去迷開悟只在一念之間。只看如何發心,如何轉念,如何保持正見、正思,更爲緊要處,乃是精進力行不懈,方可證得佛果,離苦得樂。湘兒可曾明瞭?”
靜定師太依舊不解:“雖有啓發,仍不能全解。”
幻天道:“感到煩惱時,是誰在煩惱?”
靜定師太遲疑道:“奴家。”
幻天笑笑:“無憂無惱時,自感清淨快樂,又是哪個?”
“還是奴家。”
“煩惱消盡,便是平靜快樂,是否都是你自己呢?”
“當然。”
“那麼,當你識得煩惱的原因,轉而快樂,又是哪個在起作用?”
“奴家自己。”
“呵呵,是你這豐腴飽滿的身子麼?”
靜定師太猶豫片刻,道:“好像……哦,不是奴家的身體,而是這裏。”說着,指了指心口,又指了指額頭。
幻天道:“說起這種道理,其背後所蘊含的道理還有很多,一時難以說清。簡單說,整個大千世界,肉眼所見一切,都是我們心識在起作用。唯心所現,爲識所變。對於諸般煩惱而言,俱是心識所起之作用。菩提與煩惱並非兩件事物,而是心與識、性與相、體與用,相合而成。這亦是方便說法,絕非究竟真諦。動念是苦、是悲,轉念則是菩提。一念不覺一念迷,破迷方能開悟。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凡與聖、迷與悟,只在一念之間。”
靜定師太好像明白不少,道:“少爺當年便是因此而轉念,以我二人之過,深觀深照,轉識成智,轉迷爲悟,進而突破魔功極限。不知奴家所言對否?”
幻天笑道:“不怪湘兒是清虛庵主,畢竟是多年薰染,道種生根。湘兒說得不錯,大意基本如此。不過,本教適才以你自身舉例,也只是方便說法。你我現在這副軀體,外相上看似乎有你有我,分別清晰,好似不容置疑。其實,這實爲一種幻像,一種假象。究竟來講,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似實有,其實都是虛妄之相。真相爲何?乃是剎那九百生滅,了不可得。若不拋離這種虛妄認識,貪戀執着外境,便無法一心清淨。習練魔功,重在道心清靜,最忌患得患失,內心雜染。如此,則無法專精,亦無法達到最終極致。當然,期盼極致也是一種妄念,只要一心專注,真正認識宇宙人生真相,方能證入無上境界。一無所得,以無所得故。無得而有得,無生無死,不生不滅。倘若如此,魔功亦是不生不滅,無虛無實。天地爲我,我即天地,何人能與之抗衡!”
李瀟瀟驚異道:“這……便是神仙境界了。”
“呵呵,神仙也有極致之境,儘管壽路極長,世人難以想象,但畢竟出不了三界。其福報享盡,也要墮入輪迴,尚不能說是無生無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