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種子
哪怕是叛軍跟都門交戰的戰場也能暢通無阻。
每當有撤退的人路過的時候,兩方都會默契的停戰,目送着華夏人撤離。
等人走後,再繼續打。
這就是大國的地位!
沒人敢造次,敢造次的,都沒了。
李德鄰把人也審問了一遍,沒想到居然是葡萄國的人。
李德鄰冷笑着。
葡萄大公這是報復嗎?
聶總分了他們的國土,這是懷恨在心啊。
不過他也當不了家,只是上報了。
船上,聶力得知了這個消息,沉默了一下。
然後發出了一封電報。
“給周邊幾國打招呼,禁運物資到葡萄國,誰敢運,就是華夏的敵人!”
聶力的電報,掀起來了不小的風浪。
但是,沒有人反駁。
反而是不約而同的對葡萄國進行了封鎖。
即使老約翰也覺得葡萄國有點過了。
你有氣,可以,你玩陰招也可以,但你特孃的別被抓啊。
這下好了,人家佔據着理,即使他也沒轍啊!WWw.GóΠъ.oяG
隨着聶力的禁運,不知道多少葡萄國的人忍受不了葡萄國的清苦生活,紛紛逃離。
佔據葡萄國領土的國家也不客氣,照單全收。
短短兩個月,原本還有數十萬人的葡萄國,不到五萬人了。
而那些人,也在謀劃,加入哪個國家比較好。
葡萄大公這下,徹底的絕望了。
找老約翰,老約翰都不見他。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曾經強橫一時的葡萄國,分崩離析,徹底的要消失在歷史的浪潮中了。
聶力回了家,先是跟逗逗兒女,再逗逗孩子他媽。
時不時的看看土地改革的進度。
日子過的倒也瀟灑。
難得有幾天舒心的日子。
土地改革的成果很豐碩,農民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改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聶總,這是各地彙總而來的,其中有一個問題,最爲嚴重。”
白潔把各方彙總的重要文件梳理一遍,把問題最嚴重的遞給聶力。
聶力點點頭:“說吧。”
白潔恭敬的說着:“隨着土地改革,農民的種地積極性很高,產量也很喜人,但是很多地區,路況不太好,尤其是雨季的時候,糧食運送從出來十分的麻煩!”
“還有,農業研究所的人,剛剛研發了新型的玉米種子,已經按照您的批示,成立種子公司,什麼時候可以銷售到全球?”
“......”
白潔一條條的說着。
聶力安靜的聽着。
路的問題,聶力早就想過,只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這是必然的。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只是修路,很麻煩。
這又要觸動地方的利益。
遍觀世界上所有國家,歷來朝堂更替,都是跟中央與地方的博弈息息相關。
修路好說,錢誰來出?後續的利益又怎麼分配?
這裏面學問大着呢。
“嗯,這事兒我會在會議上討論的,下一個問題,種子公司建立好了?”
聶力點點頭示意白潔繼續說。
白潔露出笑容:“建好了,種子也按照您的指示進行了研發,成果喜人。”
“基本第一代種子產量最少提高了兩倍。”
“雜交小麥也研發成功了,比自留種更整齊,更抗病,產量也更穩定。”
種子歷來都是大問題,民以食爲天,老百姓只有喫飽了才能安穩下來。
所以對種子的問題聶力早就安排了專人進行了研究。
甚至,後來的一些金幣,他也選擇了定向召喚這方面的人才,和種子的研究成果。
雜交小麥,還有玉米種子,都是完成系統任務進行各種輸出換來的。
之所以聶力非要研製這個,就要從產量的幾方面說起了。
衆所周知,想產量高,一是土地肥力,化肥使用,二就是種子的質量。
後世,種子分三種:原原種,原種和良種。
良種是賣給農民的。
原種是育種公司用來繁育良種的。
原原種是育種者手裏捏着的。如果育種公司的原種退化,那麼從原原種繁育出原種來給公司。
原原種纔是能達到各種報道里頭宣傳的效果的品種。而原種和良種必然會有一定的退化。
因爲你大田種植的條件肯定不比人家搞育種的。
人家搞育種的在培育品種的時候基本上不考慮栽培技術帶來的成本問題。有多好的就上多好的。
而不管是育種公司,還是農民,必然會考慮成本問題。並且,也不會和育種家育種的時候那麼精確的控制雜交配合。
所以,後世你很少見到有人自己培育種子,基本上都是買。
綜合來看,買新種付出的那點錢,基本上總能通過增產來收回來。而留種看起來不用花錢買種子,但產量上確實不盡人意。
而聶力,培育種子,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是壟斷。
因爲這比打仗爭奪一城一地,更有戰略意義。
怎麼說呢,通俗點來說。
壟斷了種子,就能拿捏百分之七十的國家。
比核威懾也不次什麼。
如果說芯片是手機、電腦最核心的零部件,那麼種子就是糧食安全最重要的東西,種子就是農業的“芯片”。
在後世,像是東列那種國土面積一半以上是沙漠,乾旱缺水的國家,但幾十年來,靠着科技的力量,東列已經成爲全世界最著名的農業強國。
1955年,一個以色列農民可以養活15人;2000年,可以養活90人;2015年,可以養活400人。
而堂堂的華夏,地大物博,只要好好利用起來,不比東列那樣的國家強?
在聶力的打算中,是要將種子行業發展成及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體系。
雖然種子市場總體的估值不大,即使後世也不過幾百億的市場而已,但意義重大!
“走,跟我去研究所,先去看看。”
想到這裏,聶力穿上外套,直奔農業研究所。
路上,看着滿面紅光逐漸告別菜色的老百姓,聶力心裏是滿足的。
但只是這樣還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