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劫富濟貧
項雁則是說道:“弟弟你有所不知,當年我也不懂師父的意思,後來聽到了我給你說的那句話,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就明白了其中緣由,我問你,你不會游泳,你會去河裏嗎?”
李棗樹大搖其頭,說:“到現在我也不去河裏洗澡。”
“那就對嘍,你學的本事越多,越覺得自己了不起,越覺得自己了不起,就越想幹點更大的事,往往就是越幹越大,越來越自我膨脹,有道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指不定哪天就被緝拿歸案,或者直接死無葬身之地了。”
李棗樹這才懂項雁師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這就問項雁:“那哥哥是不打算教我功夫嗎?”
項雁說:“也不是不打算教你,一些絕技暫時我不會傳給你,一方面是太苦了,身體折磨的受不了,而且要從小訓練,看弟弟的年紀,這會再幫你拉筋拆骨頭,你受不了的,我教你一些基本功,對付兩三個強盜野賊還是沒問題的。”
如此一來,李棗樹高興地不得了,能學功夫,行俠仗義,那是好事,那是亂世男兒都想做的事,這就跟着項雁流浪江湖。
兩人劫富濟貧,也着實快活了幾年,別看李棗樹憨憨傻傻的,但這人忠厚老實,在關鍵時刻幫了項雁不少忙,使得堂前雁的名號,在江湖中更是鼎鼎大名。
後來,兩人躲在山神廟裏避雨,無意間遇到一個雲遊江湖的老和尚,那天晚上下大雨,老和尚走路很是緩慢,到了山神廟之內,衣衫已經溼透,而旁邊的項雁和李棗樹正坐在神臺上,大口喫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
見了這老和尚之後,項雁說道:“方丈,長夜漫漫,若不嫌棄可與我兄弟二人共飲此酒?”
老和尚笑了笑,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出家人不喫酒。”
李棗樹拽了一個雞腿,想遞給這方丈,但被項雁給攔住了,項雁左顧右看,端起面前的一盤饅頭走到老和尚面前,說:“方丈風塵僕僕,一路趕來也着實辛苦,喫點東西吧。”
方丈擡頭,意味深長的看了項雁一眼,原本對於他們很不屑的老和尚,這會語氣有些緩和,道:“謝謝,老衲並不飢餓。”
李棗樹說:“你這老和尚,我哥哥邀你飲酒,贈你饅頭,那是看得起你,怎麼?還嫌我們的饅頭臭啊?”
項雁趕緊伸手阻攔,意思別讓李棗樹說下去了,可能當時李棗樹喝的有點高了,這人要一喝酒,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平時有些不敢說的話,在酒後都敢說了,所以有酒壯人膽這一說。
可能是天太黑,項雁揮了揮手,李棗樹沒有看到,又嘀咕了兩句,老方丈也不生氣,只是一手掐佛珠,另一手豎在胸前,說道:“做盡天下良心事,取盡富人心中血,二位的饅頭雖然不臭,可我不喫。”
項雁心裏咯噔一下,伴隨着山神廟外咔嚓一聲雷電,當場就震驚在了原地。
李棗樹可能沒聽懂老和尚的意思,但項雁跟隨師父闖蕩江湖之時,他師父可不止是光教他功夫那麼簡單,他那師父也是有一定文化的,平時也沒少教他讀書識字,所以項雁多少有點文化。
所以他在晚年之時,曾經當過生產隊的大隊會計,識字,會算賬,但可能村裏沒人知道他年輕時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李棗樹說:“哥哥,不要理會這老和尚了,我們繼續喝酒喫肉。”
不知爲何,項雁的心裏像是釘進去了一根刺,久久沒有回過神來,李棗樹呼喊了兩句之後,見項雁站在老和尚身後一動不動,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了,當即不再言語。
屋外,風狂雨驟,雷電轟鳴,山神廟裏那些兇惡的神像,似乎都在盯着項雁,項雁問:“大師,可有言外之意?”
剛纔喊他方丈,只是一個尊稱,但現在喊大師,那就是從內心中折服了。
老和尚搖頭,說:“並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施主所做之事看似是對的,實則是錯的。”
兩人也不點明講,就這麼在暗示中不停的對話,項雁問:“敢問大師,百姓揭不開鍋,子女嗷嗷待哺,救濟他們有何錯?”
老和尚說:“無錯。”
項雁又問:“爲富不仁,壓榨百姓,此種富人又有何可憐惜之處?”
老和尚說:“無可憐惜之處。”
項雁最後問:“那敢問大師,我所做之事何錯之有?莫非只是拿着不屬於自己的錢財大喫大喝?”
老和尚說:“喫喝乃人之本性,**纏身乃是人,當屬正常。”
“那還請大師指點一二。”項雁當年也年輕啊,二十五六歲,正是誰都不服的年紀,聽聞這老和尚說自己錯,那心裏是一萬個不服,心想着我劫富濟貧還有錯了?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老和尚笑了笑,但正欲說話時,腹中卻傳來一陣咕嚕的聲音,嘴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可以騙人,肚子騙不了人。項雁從懷裏取出一份乾巴巴的米餅,說:“大師,這是我自己賺的錢買來的餅,放好幾天了,你若不嫌棄,還可喫。”
老和尚沉默片刻,說:“行,老衲今日食你一餅,贈你一言。”
伴隨着廟門屋檐上流下來的雨水,老和尚就着雨水把這米餅吃了下去,回頭與項雁盤腿正坐,說:“年輕人,窮人所賺之錢,是不是錢?”
老和尚也從剛纔的施主,轉變爲年輕人,這稱呼的轉變,說明老和尚很願意跟項雁談談心,態度溫和了許多。
項雁回答:“是。”
老和尚又問:“那富人所賺之錢,算不算錢?”
項雁又答:“算。”
“你獲取富人錢財不算錯,那若獲取窮人錢財呢,算不算錯?”老和尚這一句話給項雁問懵了,其實這就是老和尚的聰明之處,他當然也看出了項雁的詭辯之才,項雁開始問老和尚的話,都是站在爲富不仁,劫富濟貧的角度上。但老和尚問項雁的這些話,則是站在公平的角度上,所以一時半會不知該怎麼回答。
片刻後,項雁說:“可富人不缺錢,窮人缺錢。”
老和尚擡頭大笑,說:“缺錢的窮人有很多,你都能救濟過來嗎?”
項雁不服,說:“家師曾經吩咐過,劫富濟貧乃是俠盜,我能救濟多少就是多少。”
老和尚搖頭:“非也,你以爲你做的是對的,殊不知你救濟之中,某些窮人正是因爲你的救濟反而變得懶惰,反而覺得有錢人都該死,這便助長了他們的嗔念,可你轉過頭來想想,富人的錢財何嘗不是自己經商的頭腦賺來的?富人確實不缺錢,但你取走富人錢財是你不對。”
項雁是窮習慣了,一時半會轉變不過來這種思維,他可能沒富過,沒站在過富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過這個問題。
老和尚輕聲唸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年輕人,我看得出來,你有一定的學識,假以時日,你會想明白這個道理的。”
這話一出,項雁猶如五雷轟頂,這老和尚絕對是話中有話啊,舊時王謝堂前燕,這首詩是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而項雁名號堂前雁中的雁,乃是大雁,並非小燕,說明他有大志氣要幹大事。
沉默許久之後,項雁說:“大師,若這條路不可走,還有那條路可以拯救窮苦百姓?”因爲這項雁的童年經歷,讓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要拯救窮苦百姓。爲什麼呢?你想想他自己的身世經歷,他親爹親孃要是能養活他,還至於扔了他嗎?虎毒尚且不食子啊,自己的親兒子又沒毛病,不缺胳膊少大腿的,爲啥扔了?那麪缸是真見底了,真沒糧食了,太窮了,養活不起。
老和尚說:“有,正直國家有難,大好男兒應當報效祖國,國難一除,百姓自然能安居樂業。”這話在理,亂世之中百姓爲啥過的苦?那就是因爲一個亂字,有句話叫做寧爲盛世狗不做亂世人,就是這麼個道理。國家安定了,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所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項雁說:“我不參軍,各大軍閥割據混戰,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我是不會爲這幫人賣命的。”
老和尚搖頭,說:“無需爲軍閥賣命,我這裏有一計,你若想成就大業,我可以幫你。”
項雁問:“能成就多大的事?”
老和尚起身,單手負於身後,看了一眼風雨飄搖的山廟外邊,說:“大可定國。”
項雁驚訝道:“能有這麼厲害?”要是一般人,還真以爲老和尚是吹牛的,老和尚能出什麼計謀讓項雁能做出一番幫助國家的事情?這真不是簡單的,不過老和尚一眼就能認出項雁正是名震江湖的堂前雁,這份修爲也着實了不起。
老和尚說:“國家正值風雨飄搖之際,海上倭寇侵略我們國家,要想打敗他們,我們必須要有強力的軍隊,而組織強大的軍隊,必須要有錢。”
項雁頓時醒悟:“大師可指點我尋找到數不盡的財寶?”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