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飼養
“早告訴過你們了,蛋類孵化的過程,只要保持住一個跟母雞孵化小雞差不多的溫度,就可以孵化出小雞的!”李天養輕輕地抓住一隻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捧在手心端詳許久,欣慰地笑着。好不容易放下雞仔,他彎下腰,仔細爲還沒有孵化出來地蛋類翻了一下個。
“是、是、是!你厲害,行了吧!”甘大彪雖然早就已經對李天養說的話深信不疑了,可是真要碰到這種顛覆他一直以來認知的事實,還是不禁讓他感到神奇,甚至對於李天養有了一絲自心底的敬畏。中華民族已經幾千年的歷史了,卻還沒能建立起一套正確的自然科學系統,真要是碰到了什麼顛覆大家認知的事情,他們總會下意識地把它歸結爲神鬼之能!
“你們可不能大意了!這幾天估計這些蛋會66續續地孵化出小崽,你們可都得給我好生看護好,要有什麼閃失,我可唯你們試問!”李天養看幾個少年都跑進了孵化室,也不管孵化室裏悶熱的環境,只好給這幾個小子打打預防針,免得他們忘了正事。這些蛋裏雖然大半都是雞蛋,但是鴨蛋和鵝蛋也不在少數,所以即使雞蛋已經開始孵化了,可鴨蛋和鵝蛋也還是需要一些時日纔會孵化出來。
“放心吧,一切有我們呢!”甘大彪自信滿滿地迴應。
“這些小雞一會兒送進圍欄的時候,記得給舀上半瓢穀殼飼料在裏面啊!對了,還要放上一些水!”李天養生怕少年們做事粗心,仔細交代着照顧的事宜。
“知道啦!前面那批雞仔,我們又不是沒有照顧過,這些事情我們心裏有數啦!倒是你,趕緊去解決你蚯蚓飼料的問題吧!”甘大彪可不想再聽李天養嘮叨了。最近李天養有化身三姑六婆的跡象,竟然比甘大彪還愛說話,每天早晚就要給大家誦讀一邊操守規定,到了晚間也不放過一羣伍長、隊長,抓着一羣人就是說些什麼身先士卒、賞罰分明的廢話,聽得大家耳朵都起了繭子。
說到蚯蚓,李天養也是頭疼,本來就只是看到網絡小說裏偶爾提到的一個金手指,豎立寫的簡單,可真到他來實踐的時候,可傷透了他的心了。
起初的時候,他把整條整條活的蚯蚓倒進圍欄的時候,第一批從樂會買來的小雞仔根本就對它們無動於衷。當然,這是李天養失敗以後,掩人耳目的說法,其實際卻是小雞仔對這些肥大的蚯蚓無從下口,叼來叼去都會有一半的身軀卡在喉嚨間,想吞吞不進去,想吐吐不出來,甚至還有幾隻雞仔在大家注意到之前,被卡得奄奄一息,丟掉了脆弱的性命。
爲這,李天養悄悄把死掉的小雞毀屍滅跡,亡羊補牢地把蚯蚓用刀砍成一段一段,和上一些碾米落下的穀殼,做成了一個簡易的飼料餵養雞仔。本以爲就這樣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但是這樣餵養才十多天,小雞就開始6續拉稀,萎靡不振。他還以爲是他運氣不好,估計是小雞傳染了雞瘟呢,他又開始找來石灰殺菌消毒,把自己前世所知道的手段用了個乾淨,可還是不見效果。
眼見着小雞一隻只死去,5o幾隻小雞沒幾天就沒了一半,李天養都已經想要放棄了。可他始終是想不明白,當初條件簡陋,他可是把所有的幼仔都關在一起的,爲什麼只有雞仔開始瘟死去,而那些鴨仔、鵝仔卻一點事都沒有,整日活潑亂跳地在圍欄裏跑來跑去。
前世的他,年少時也算是鄉下人,家裏養過雞鴨,當然也知道一些飼養的道理。相比起雞仔來說,鴨仔和鵝仔的免疫力是要高一些,可也沒有相差如此巨大的道理啊!雞仔都死了大半了,鴨仔、鵝仔卻一點事都沒有,這樣他覺得可能不是瘟的緣故。
直到有天,他如廁的時候,偶然看到坑裏一條長長的蛔蟲時,他才恍然大悟,會不會是因爲寄生蟲的緣故呢?鴨和鵝多喜歡於水裏尋食,對於寄生蟲的抵抗怕是比早就習慣與啄食草籽、雜糧的雞仔要強的多了!
想到這裏,爲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忍痛從自家的糧食裏篩出一些細碎的雜糧,餵食起還剩下的雞仔。還別說,自從停了蚯蚓飼料,改喂雜糧之後,沒過幾天,雞仔們就從新煥生機,也不拉稀了,個個精神抖擻起來。
可是在如今的情況下,拿糧食餵雞這樣奢侈的事哪裏能夠長久得了的,更是一件利益與成本成反比的事情。等到雞仔穩定了以後,李天養只能繼續通過飼養蚯蚓和蝗蟲來解決飼料的問題。
只是,到現在,餵養雞仔的蚯蚓要好幾部處理方式才能哪去餵養雞仔,這纔有了李天養今天清洗蚯蚓的動作。等到蚯蚓清洗乾淨了以後,還要把蚯蚓倒進滾水裏煮熟,幾分鐘以後撈出來,瀝水,再剁成丁,和上一些穀殼、餿的剩飯做成飼料。
對於李天養做的這些,一開始吳傑、甘大彪他們是不以爲然的。古代之時,甚少有人家會做到每日餵養這些家禽的,大多都是隔上十天半月纔想起撒上一些剩飯,或者雜糧,其他時候,都靠着這些家禽在野外自己找食的,填飽自己的肚子。所以,在古代,基本上一隻小雞長到成年可以下蛋,要花上最少四個月以上的時間;而在現代,即使是農村散養的雞仔,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全成熟下蛋了,更別說那些飼養場裏,通過激素等藥物刺激,四個星期就能快育熟了。
現在,李天養可是打算要在明朝建成一個飼養基地的,當然沒法跟村裏農婦那樣散養雞仔了,要不然那麼多的幼仔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因爲找不到食物而餓死了,即使不會餓死,真要等到它們成熟,怕不是要等到半年的時光了,而且還得做好長大的雞仔骨瘦如柴的準備了。
所以在他對大家講解了一番飼養幼仔的利弊關係之後,雖然大家還是對他說的那些道理一知半解,但也還是認真的執行了下去。而爲了培養起大家對於探索科學的興趣,也爲了驗證自己所說的話,李天養還是在同批幼仔中留出了幾隻,單獨按照農村的飼養方法飼養,讓大家一起監督,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