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難得悠閒
因此李天養決定,給自己放半天假,今天早上就好好休息休息一下,什麼事情都不做。
好久沒有像現在這樣,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的在營地裏轉悠了,看着這周圍繁盛的一切情景,李天養打心眼裏說不出的驕傲和自豪。因爲這一切,可都是他李天養親手打造出來的,就像撫養一個孩子一樣,幾年的打拼,纔有了今天的收穫。
隨時清晨,但是營地裏早就已經熱鬧起來了,耳邊是稚童們朗朗的讀書聲,還有充滿了殺氣與果敢的營地隊員們每日晨練的喊殺聲。寬敞平坦的營地大道上,不時有臉上掛着心滿意足的笑容的營地居民路過,幾乎每一個都會毫不吝嗇的給李天養一個燦爛的微笑和熱情洋溢的招呼。
順着讀書聲,李天養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營地開設的學堂中,隔着明亮的窗戶朝裏面觀望着。課堂上,一個個稚童們滿臉認真的望着先生,跟隨着先生抑揚頓挫的誦讀聲,把一篇課文讀得是猶如在歌唱一樣。
先生是李天養從譚門帶過來的老人了,在譚門的時候,就被李天養給調教過,自然知道李天養想要他教授的是什麼內容,因此除了教導稚童們一些日常見聞以外,更多的還是以認字爲主,輕易不敢把他們儒家的一套給搬出來顯擺。除了這些,多年來李天養像擠牙膏一樣壓榨着他自己的記憶,終於爲營地的學堂給回憶起了一些前世的知識,比如物理,比如化學,比如數學……
然而這些內容除了數學以外,其他的都並不連貫,跨度很大,想要教授給學童們,那就跟給他們一本天書一樣,不但無法學習,反而還浪費他們的經歷。因此李天養把這些回憶起來的內容,按照科目編訂成冊,放置在了圖書館裏,但是一些很簡單的啓蒙問題卻是可以告訴給他們,勾起他們自己去研究的興趣:比如爲什麼在海上看遠方行駛過來的海船,總是先看到桅杆,最後纔看到船身,又比如爲什麼往天上丟東西,東西到最後都會掉回到遞上來,而不是飛上天……
這些一個個問題,就是古代版的十萬個爲什麼,雖然李天養知道,要想讓營地裏的這些學童們瞭解到這一個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背後,那不簡單的規律,那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要知道,營地裏的學童,可不是第一批接受李天養提問的,早在十多年前,李天養在譚門,就向他周圍的這些同伴們提出過同樣的問題,但是到現在,能解答他一個問題的隊員都沒有。甚至說,到如今爲止,還能被李天養這些爲什麼所吸引,還願意去思考、研究這些問題的隊員,少之又少,不過就是營地研團隊裏那幾個人而已。
但是有些事情,在李天養看來,該做的還是要去做的,不管現在有沒有效果,但是最起碼,會給後人們一個啓迪,讓他們明白,很多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總隱藏着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
就像現在,如今營地的學堂裏,就有近三百名十二歲以下的稚童們在學堂裏讀書,其中甚至還不乏土著孩童們的身影。每一個稚童,在李天養看來,就是以後他的知識傳承的一份子,長此以往,總能把這些知識給傳播下去,最後總能改變這個世界。
而爲了傳播這些知識,李天養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的。在營地裏那些窮苦百姓來說,孩童們的價值,就是能幫助家裏放養牲畜,照顧家裏家外的瑣事,而大人們,則是在營地外那片肥沃的土壤間耕作。爲了改變村民中這些愚昧的思想,李天養不得不強自下令,凡是營地居民年滿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童,都必須無條件的接受讀書識字的教育。而這些教育,全都是免費的,只要百姓們把孩童都送到學堂裏就可以了,甚至李天養他們還要包攬這些稚童們的課本、筆墨等等。
這樣一來,三百學童至少需要十多位先生,加上每日的筆墨消耗,每個月至少就要花費李天養上百兩的銀子,這在本來就緊張的營地經濟上,加上了一份沉重的負擔。
而在學堂旁邊,則是黃悠然他們的濟慈院,他們這個濟慈院不但要照顧營地裏的孤兒寡母,而且還是營地對外看病治病的藥堂。黃悠然作爲院長,不但每天要出診看病,還要想辦法幫助濟慈院裏這些失去了親人照顧,沒有自我料理能力的孤寡之輩,每天的辛苦可想而知。
可是作爲醫者,黃悠然當初選擇這一行業,除了是看重這個職業美好的前景以外,更是因爲他那顆那股悲天憫人的良善之心的感召。自從被李天養看中,納入齊心堂營地以後,黃悠然就再也不用爲一日三餐而泵波,可以把更多的經歷用在治病,研究上面。像現在他們濟慈院裏,好幾味研出來的中藥成藥,不但能很快就治好營地居民日常的感冒燒等症狀,而且藥材價格也不貴,貧苦之家都能輕鬆承受,這在黃悠然看來,比他賺了幾萬兩銀子都要來得有成就感。
同時,這些診費和藥費,還能被用來照顧營地的這些孤寡,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在身負醫者之心的黃悠然看來,比什麼都要讓他興奮的。甚至於他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這種模式給擴展開去,要不是李天養這個頂頭上司的強力壓制的話,他鬥準備跑回明朝大6去展的慈善事業了。
黃悠然倒是忘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像他那樣大公無私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李天養一樣,不把他黃悠然看做是搖錢樹,把這些中藥改良藥物以成本價出售給村民的。
看着進進出出濟慈院的村民,李天養眯了眯眼睛,在那裏自嗨:勞資的地盤裏,可沒有那因爲看不起病而賣兒賣女,甚至等死的人!!
這章算是過度,接下來通過李天養的走訪,進一步展示這些年李天養他們所累計的知識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