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小鑽頭大作用
老婆一興起,倒黴點就是做老公的李天養了,這幾天李天養被陳玉墨追趕着討要新戲劇本,甚至威脅李天養若是沒有新戲久別想上她點牀,這可苦了諸事繁忙的李天養了。
土著俘虜的安頓和打理,正在有序的進行着,除了語言不通以外,其他方面洪門隊員已經是輕車熟路,誰讓他們一直都在吸納收容流民呢!
而在語言方面,土著間彼此雖然有着些微差異,但是正常交流還是沒有問題的,唯一讓李天養有些放心不下的,卻是接下來如何讓這些土著融入到洪門團隊當中去。
這是一個長期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現在笨港周邊的土著部族,其實也僅僅是能說是將洪門視做了他們中點一份子,對於洪門點領導並不牴觸,但是真要彼此融入在一起,那就還得新生代成長起來之後,纔有可能看到。
土著是一方面,還有就是李天養最爲關注的燧發槍製造局,經過匠佐坊師傅們的努力,又有着之前製造特戰營所用燧發槍點經驗,這份已經算是成熟的燧發槍製造技術,很快就被匠佐坊的師傅們給拿了下來。
可是眼前他們的製造速度,在槍管上面就被攔腰截斷了,不比鋼鑄大炮可以直接多段式熔鑄點方式鑄造炮管,火繩槍的槍孔更小,槍身狹長,若是採用鋼鑄大炮點技術的話,恐怕十幾年都未必能夠突破技術屏障。
現時代所通用的槍管打造技術,就是在一根通體渾圓的鐵棒、鋼棒上,裹上一層燒紅的鐵板,然後多加捶打,最後成型,就算最熟練、最有經驗的工匠師傅,一天也未必能打造出一根合格的槍管來,而且這報廢率一直是個難題。
爲特戰營打造倒還好說,畢竟只有不過七百餘人的數量,只要十幾個工匠一直不停打造,算上報廢率,最多三四個月就能完成槍管的製造了。
可是李天養現在是準備在全軍武裝這燧發槍,就算按照現在洪門現有規模來說,雖然沒有達到他上交給福建巡撫衙門的名冊上的一萬多,卻也仍有八千餘人,而且日後洪門肯定還會擴招的,因此這燧發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可是就算將整個洪門匠佐坊所有可堪一用的工匠師傅算上,洪門一個月最多也不過能打造兩千出頭到槍管,這還得付出暫時停止日常鐵器的打造、鑄炮廠停工等代價。
而現在的火槍製造局,人手不過就是小貓兩三隻,滿打滿算熟練的工匠師傅也就十幾個人,光是打造這槍管怕不得三兩年的功夫,更別說還有打造簧片、拉伸膛線之類的步驟,真要想整個洪門武裝燧發槍,怕是更遙遙無期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天養一邊施壓研發院,一邊則準備在笨港學堂畢業匠科子弟中,招收些新手進來,以及繼續從流民當中尋找有關經驗的匠人們。
自己的重要事情還是一頭霧水呢,轉頭媳婦兒這邊卻是好不講理地將新編劇本的問題甩手丟給了自己,讓李天養想躲都躲不了。
李天養還能記住的故事,早年間大半都已經用來誘惑身邊那羣小夥伴了,現在還能記住的寥寥無幾,更別說像之前那幾個劇本一樣,在受人歡迎都同時,還能成爲啓迪民智、形成新舊思想碰撞的。
最後沒有辦分期的李天養,爲了我自己性福着想,只能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後世諸多文學作品、影視劇,終歸還是爲玉墨創作出了另外幾個還算能用到劇本。
到最後,爲了媳婦兒接下來不再頻繁找自己要劇本,李天養還像玉墨提出了建議,讓其自己培養編劇,這樣她想編出怎麼樣的劇本都可以嘛,還不用一直找自己。
陳玉墨眼前一亮,似乎李天養這個建議確實打動了她的芳心,接過李天養交到她手中的本子,帶上抱着奶娃娃的丫鬟就往她的劇社行去。
終於甩脫了大麻煩的李天養,這時才鬆了口氣,繼續將目光轉向自己眼前所關注的事情上面。
成才他們倒也不負衆望,很快給出了一個可行性方案出來,卻是要將在雞籠山礦場和笨港鍊鋼廠的水利設施給照搬過來,只是水力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礦場和鍊鋼廠使用水力,以其來碾碎礦石,鑄炮廠則用水力來拉動巨大風箱鼓風,這搬到火槍製造局中,卻是想要用其來鑽孔。
李天養在後世的時候,在沿海打過工,對於五金廠的這些門路其實也很清楚,只是之所以他沒有想到這方面去,卻是因爲他很清楚,想要在鋼條上打孔,對於打孔的刀具有極高的要求。
更別說這個孔位一打就是將近三尺深,稍不注意就可能會出現斷刀等風險,其技術恐怕遠遠不是現在所能夠達成的。
但是很顯然,李天養低估了成才他們研發院得能力,或許這個時代還沒有辦法生產處諸多特種鋼材來,可是對於當前時代所使用的鋼材,成才他們這些專業研發人員,卻有着超乎李天養想象的研究。
同樣的鋼材,只要操作得當,也能夠出現不同樣的韌性、硬度等,那就要看人們是否瞭解這些鋼材的特性了。
研發院這幾年在批量生產剛纔的同時,使用過很多方式,其中就在淬火上面有了很大的收穫。之前就曾說過,在鑄炮時研發院使用過淬火技術,以提升鋼鑄大炮的硬度和韌性,此時在解決槍管的問題上,成才他們同樣利用淬火技術研製出了一把可以達到鑽通鋼條的鑽刀。
李天養拿着成才他們所研發得鑽刀,瞳孔不由自主地收縮了一下,比起前番那個似是而非的顯微鏡來說,眼前這把鑽刀卻跟後世五金廠使用的鑽頭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除了它們沒有被染上一層防鏽層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