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道教改革,冊封國教

作者:落雨流痕
蔓延的農奴場主、土司、寺廟叛亂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被鎮壓了下去,這一個多月時間裏,到底發生了什麼,報紙上鮮有報道。

  只是簡單的一筆帶過——達到了西藏腐朽壓迫階級。

  實際上,這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到處抄家,國防軍通過鎮壓這場叛亂,收颳了八億兩白銀。

  當然,是藏兩。

  15藏兩等於1銀元。

  相當於是收颳了將近700萬炎黃幣,除此之外還有上百萬兩黃金,相當於將近1000萬炎黃幣。

  還有大量珠寶玉器、裘皮等奢侈品。

  總共的繳獲,不少於六千萬炎黃幣,這基本上是西藏大部分的財富了,這次收刮當中,土司、寺廟遭到了全面打擊。

  土司是官僚階級,沒收財產。

  寺廟是修持的出家人士,要錢也沒用,以後國家養他們。

  除此之外,貴族階級有很大一部分人投靠了民國政府,很多貴族還是支持中華民國的改革的。

  “如果農奴都死光了,貴族也當不下去的。”其中一名貴族在之前的集會上這樣說道,說服了一羣貴族支持中華民國在西藏的改革。

  這些繳獲的財物,很快就被中華民國政府出售給財團處理掉了,讓中央政府拿到了近五千萬元。

  這五千萬元則被中央交給了西藏地方政府,以及用於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

  ……

  與此同時。中華民國也就宗教法進行了修改。

  “我國宗教,必須具備自我修持、非極端的特性,不具備修持能力。並走向極端化的宗教,皆定義爲邪教以與禁止……”

  宗教法進行修改之後,則愛中華民國地區,也就只允許‘道教’、‘佛教’這兩個宗教繼續存在。

  同時,就國教問題,中華民國宣佈,將道教定爲中華民國國教。

  “道教起源於漢代五斗米教。經歷張道陵改革,創建各種地方公益建設習俗,具備很強的教化意義。且道教之核心取自老子《道德經》。具備非極端的平和性質。再則道教是爲本土所創宗教,因此中華民國將道教定義爲國教。”

  中華民國總統宋教仁在廣播中發表了講話。

  以前中國拜什麼呢?

  拜孔子,拜關公、拜佛。

  道教因爲非極端性,競爭力不夠強大。因而全面衰弱。

  後世臺灣一位研究學者找了一羣異能人士來透視字體。這些異能認識看到‘佛’、‘耶穌’等字體時,不是直接看到字,而是看到一些很光輝的形象。

  甚至是看‘關公’都有感應。

  而看‘老子’這兩個字的時候,卻非常微弱,看‘莊子’則完全沒有。

  那位臺灣研究學者就給出了結論:神是存在的。

  這個結論甚是荒謬,連光老二都有神光看到,莊子怎麼會沒有呢?

  因而得出的真正結論就是,這些神光並非代表神是否存在。而是代表着有多少人去拜這些神。

  拜的人多了,精神能量匯聚於宇宙能量場。那些神棍則像是無線路由器一樣,把這些能量接收下來,從而可以治病救人。

  這些宗教又通過這些神奇的手段,然後繼續發展教徒。

  只要宗教性質夠極端,教徒所貢獻的精神能量就越高,因爲無時無刻都在祈禱什麼的。

  在後世,確實有很多神力的報道,如在基督教堂,神父帶着一羣教徒對着一名得了癌症的病人祈禱吟唱,結果就神奇的治癒了癌症。

  這實際上也就是信仰之力。

  就將道教定爲國教的問題,中華民國也對道教進行了一些改革,道教用的是道家的理論,道家講的就是‘隱’與‘不爭’,核心上不夠極端,自然無法和其他宗教相抗衡。

  改革後的道教,加入了盤古、炎黃。

  作爲一個極端的宗教,一般‘唯一神’是最容易成功的,道教沒辦法搞唯一神。

  因爲中國本土的宗教,本身就是非極端的,比較平和的。對於神的定義,中國古代聖賢是認識得很清楚的,也不可能盲目崇拜某個神。

  這也是爲什麼,外來的唯一神宗教在古代中國喫不開的原因,因爲上層社會知道那東西是就是假的。

  因此這次道教改革把女媧、炎黃加入其中,讓教徒主要拜女媧、炎黃,從而將信仰能量匯聚起來,接着又靠這些神力使民衆相信民族祖先炎黃依舊存在,同時提倡一些真善美,以教化民衆。

  而道教所拜的‘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耳,則退居二線。老子作爲成仙之人,本身也不會看重這些信仰之力。

  如果老子李耳要這種信力,早就在春秋時就搞了。

  作爲一個智慧達到了那種程度的聖賢,不會不明白宗教的本質。

  一個國家,特別是在資本時代,人的拜金思想是不斷加深的。從歷史發展來看,春秋時期以來,到近代中國。

  人是越來越鬼的,越來越物質化、現實化。

  在從先天社會過度到後天社會的春秋時期,那時候的人還是很講信義的,人與人之間是有充分信任的。

  兩漢時期的民風也很淳樸,上層階級的道德素質也是比較好的。

  越往後發展,統治階級的道德素質開始不斷下降,老百姓也越來越現實,腦子越越來越鬼。

  這就是‘後天之道’的負面影響。

  所以中華民國需要宗教力量進行教化,此時民族主義思想已經有很大市場了,本土道教也可以趁機發展起來。

  就中央將道教定爲國教的決定。全國上下還是很支持的。

  只有一部分受西方思想荼毒的知識分子還在那裏叫囂着什麼封建迷信殘餘,大力反對中華民國發展本土宗教。

  但這些人的聲音,被中央政府無視了。也被羣衆無視了。

  另外還有一羣人在反對將道教定爲國教,那就是以康、梁位首的清末變法派,這羣變法派人士是忠君思想非常嚴重的。

  在清末革命當中,這羣變法派還是一直在抱滿清臭腳。

  也就是康有爲、梁啓超師徒。

  這羣人是儒家殘留。

  古代儒家確實有積極的一面,因爲中國社會的老百姓好動,屬陽。儒家保守爲靜,屬陰。

  從而使社會陰陽平衡。也就不會亂。

  但是到了清代就不一樣了,滿清入關時期,甚至想用他們自己的文字來行政。後來發現政令不通,這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滿清在使用自己的文字失敗後,便立即對中國文化進行了閹割。

  精華的東西被閹割掉了,糟粕的東西保留了下來。

  滿清挖了這麼一個大坑出來。導致近代時期那些對傳統文化十分無知的熱血青年們。盲目的認爲,傳統文化就全是糟粕,並以與全面否定。

  滿清時期的儒家,就是糟粕文化的產物。

  偏偏康梁師徒,以及下面一羣變法派人士還十分的‘自我感覺良好’,自詡才學可比孔孟,凌駕顏淵……

  “我中國曆代皆是以儒家爲尊,立道教爲國家。還不如立儒教爲國教爲好。”梁啓超在報紙上發表了反對言論。

  康有爲直接就開罵了,“中央此舉實在荒謬之極。我中華千餘年皆習孔孟之道,自應立孔教爲國教。”

  儒家、儒教,這兩者略有不同。

  儒教這東西,確實也有一些積極的意義,在古代,寒門士子肚子餓了就讀聖賢書,以此充飢。

  生病了,也看聖賢之書,以此養病。

  這也就是孔教的信仰之力的作用,古代社會每個讀書人都以儒家爲尊,這些文章讀多了,自然也形成了很強大的信仰之力,一定程度上爲古代寒門士子提供了求學的幫助。

  宗教之間的戰爭,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爭奪信仰之力。

  不過中國古代社會因爲開化得早,有聖賢理論引導,因此這些宗教不容易忽悠上層階級,儒家也不搞神棍騙人,所以宗教力量沒有掌控國家暴力機器,因而在中國少有宗教戰爭。

  西方就不同了,許多戰爭都是宗教而引發的。

  宗教又靠這些爭奪到的信仰之力,來忽悠國家暴力機器,使國家暴力機器爲他們所支配,並進行斂財等活動。

  一旦一個宗教失去了信仰之力,就無法顯現出那些‘神力’了,沒有‘神力’又怎麼忽悠統治者呢?

  統治者也不是那麼好騙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一旦神力不顯,誰還相信他們?

  西方統治者還是比較好騙的,因爲他們沒有聖賢闡述這些力量的原理,所以看到他們無法理解的力量後就以爲真的有那些東西。

  中國統治者則不同,你就算顯現出各種所謂‘神力’,其原理統治者都明白的,自然不會被這些宗教忽悠,甚至會對這些宗教產生忌憚,從而嚴厲打壓。

  康有爲、梁啓超等儒家殘留的反對,也被江渝與中央給無視了,這羣傢伙在此時中華民國是沒有任何市場的。

  對於儒家,特別是此時只剩下糟粕的儒家,中華民國甚至不允許他們進入教育領域。

  康梁這些人,則被中華民國政府派到了朝鮮、日本、越南、暹羅去忽悠那些附屬國去了。

  而在內部,提倡的則是儒家當中的精華部分。

  糟粕則扔給了那些附屬國,這是文化入侵的重要部分。

  “道教改革,也將是我們民族宗教向外擴張的一個開始,我們改革的目的,就是爲了創建一個能夠向全球推廣的宗教。”江渝提出宗教改革時,對宋教仁進行了一番解釋。

  這個宗教不僅要有教化內部的能力,還要有能夠向外入侵的能力。

  內部主要拜炎黃。外部拜盤古。

  等於說,否定了西方宗教那一套,並向世界推廣‘盤古’纔是創世神的宗教觀點。

  外部道教。則將以‘盤古’爲唯一神,走極端路線。

  內部,則以拜炎黃、老子爲主,並將《黃帝內經》、《道德經》、《南華經》(莊子)爲主要典籍。

  在內部推廣的典籍就是《黃帝內經》,這是一本教人養生的典籍,是中醫的基礎理論啓蒙。

  中國的經方派,就是以《黃帝內經》、《傷寒論》爲主要典籍。

  江渝在宗教改革之時說道:“至於能否改革成功。有待觀察。不過在本土,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道教在被定爲國教之後,國會通過了一筆額度爲三千萬的道教改革經費。

  首先全國各地。開始拆除關帝廟。

  關老二根本就不是神,而是三國演義刻畫出來的神,拜關老二絕對是超級二。

  真正的武神,是岳飛。

  但經過滿清閹割之後。關老二取代了岳飛的武神地位。道教改革之後。岳飛也被納入了道教的衆神之一,再次成爲武神。

  至於孔廟,暫時中央還不敢拆。

  但是在學校,將不再舉行任何祭孔活動,而改爲祭拜道教衆神。

  改革後的道教體系,盤古爲創世之神,女媧爲造人之神,伏羲爲文明之神。炎黃爲民族之神,老子(太上老君)爲智慧之神。岳飛爲武神。

  道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礎,儒家、諸子百家,都是從道家發展出來的,道家起源於伏羲,甚至更早。春秋諸子百家,大部分講的都是如何將道家的東西應用於後天之道,只有老子講的是上古如何如何,依舊先天之道。

  所以老子是道家正統,諸子百家,則是後天之道的產物。

  很奇怪的是,作爲後天之道而產生的儒家,在歷史上卻嚮往着先天之道,從而排斥科技發展,稱之爲奇技淫巧,爲的就是阻礙社會徹底發展爲後天之道。

  後天之道確實不怎麼樣,科技出現的時間不到三百年,就把地球折騰得一塌糊塗。

  但問題是,中國自唐朝之後,先天之道是絕對走不了的了,因爲當時天材地寶已經非常稀缺了,門閥培養子弟也無法像漢代那樣,通過外丹術培養出大批擁有超高武力值的武將。

  自宋代起,由於天材地寶的稀缺,外丹術變成了內丹術,自春秋至隋唐以武將爲軍事頂樑柱的模式已無法發展,再也不可能大規模培養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的武將,加上隋朝打擊了門閥,寒門奪取了話語權,所謂窮文富武,寒門是培養出不出頂級武將的。

  所以宋代開始,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

  這時候中國應該迅速轉入後天之道,才能避免被異族所摧毀,但是儒家卻沒有及時的意識到這個問題,宋代儘管發展了生產、軍事技術,但卻並非官方推動,無法靠科技打敗蒙古人。

  中華文明的基礎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秦王朝焚書坑術士,摧毀了中國自夏商周以來所發展出的先天之道的文明,並摧毀了先天向後天過度的產物,是爲中華文明悲劇的開端,以及最大浩劫。

  隋代打擊了門閥,軍事人才培養制度被摧毀,或者說高質量的家庭教育被摧毀了。

  唐代靈藥資源徹底枯竭,外丹術沒落,加上門閥被摧毀,更加使頂級武將不在可能出現。

  秦代的文化上的浩劫,加上隋唐時期軍事人才培養上的衰弱,到了宋代就悲劇了,宋代武力方面搞不了,只能振興文化了,中醫、易學發展是春秋以來最巔峯的時期,但未能徹底進入後天社會,而被蒙古人摧毀。

  蒙古人也是一次大浩劫,屠殺了大量人口,使先天轉爲後天的進程被打斷。

  到了明代,儘管已經很後天社會了,但是後天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先天社會的東西做支撐,所以明代的後天社會實際上比較挫,經濟發展手段完全比不上宋代。

  接着被滿清入關,又是一次超級浩劫。

  文明經過滿清三百年統治,徹底進入低谷。

  五四運動之後的全盤西化,使民族文化進入了有史以來最低谷時期。

  學習西方科技沒問題,這只是一種先天社會轉爲後天社會的一個進程。但文化上學習西方,就是徹底的退化。

  中華民國此時的任務,就是在發展科技的同時,大力恢復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使中華文明真正的復興。

  道教的改革,只是爲了給此時中華民國發展的後天社會加上一個節流閥,使民衆更加淳樸。

  道教的外部發展,則是出於文化入侵考慮,文化入侵的威力,絲毫不亞於武力入侵。

  在不拆孔廟的前提下,改革後的道教將在全國發展教徒,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幾次祭拜道教的活動,從而慢慢的將儒教徹底取代。

  而佛教方面,國家只負責給和尚提供衣食住行,併爲他們修繕一下寺廟,傳教活動則不會有政府支持。

  這一年,在中南半島,佛教也進入了徹底的改革。

  這次佛教改革,中華民國政府向安南王國、暹羅王國下了改革建議,在越南地區還好,那裏的佛教勢力不是那麼大。

  在暹羅則不同,暹羅地區同樣是佛教掌控了大量土地等資產,甚至連國王都出家當幾天和尚,然後再還俗。

  暹羅的宗教改革是最困難的。

  不過暹羅既然不是中華民國的版圖,也不要求他們徹底改革,只要求這些寺廟不能佔據太多社會資源。

  至於暹羅願不願意改革,那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起碼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改革是有利的。

  但在中華民國的中南省,是絕對要改革的,所以在中南省地區的佛教寺廟,在這一年也徹底的交出了所有寺廟之外的資產,開始由政府爲他們提供衣食住行,並禁止他們經營商業。

  而在寺廟的捐款箱中,則換成了慈善協會的捐款箱。

  中華民國政府給出的解釋是:“作爲一個普渡衆生的宗教,慈悲的菩薩們是用不到這些錢的,還不如拿去做慈善,這樣反而能夠積累福報。”

  等於是徹底斷了和尚們的額外收入,但國家給他們的生活費還是比較寬裕的,作爲出家人也用不到太多錢。

  這種改革導致很多本土地區的和尚都還俗了,對於還俗的和尚,只能說是假和尚。在中南半島地區,還俗的和尚就更多了。

  經過這次大的改革之後,中華民國的宗教亂象被徹底掃平。(未完待續。。)

  ps:這一章還是講宗教的,後面轉入軍事、經濟領域的描寫。(未完待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