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崇禎:我如此努力,爲什麼總有庸臣誤國?
最後紅娘子堅持從武,因爲她被楊子正誇成她是與秦良玉將軍一般的人物,所以她覺得自己要對得起這個誇獎,所以要從武。
所以,她開始帶着娘子軍們接受中華民軍的系統性的訓練與管理,還有軍事學習。
而李信呢,則是進入了超強的科學知識補習中,也跟着陳維崧他們一起經常性的去下到基層,去到工廠,走進工地,做調研,做研究,瞭解民情,然後加入楊子正平時的小班子學習圈。
等到安南的雨季結束,衆人依然沒感覺到這是秋天來了,農家們的第三季種植也開始了,。
中華郵行的建設部已經打通了自北到南北起諒山,現至廣平靈江,跨過靈江就通往了南阮,就是這個橫山不好跨。
不好跨的意思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並不是不能。
哪怕阮福瀾再怎麼不情願,他也不得不派人去修路,因爲這路不可能讓北邊的人來修。
中華民軍的訓練已經完成了成軍的基本要求,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排兵佈陣的演練,又或者是新武器的掌握都已經達到了最初設想的基本要求。
這就是茅破虜的能力,能在遼東當上副總兵的人絕對不是誇誇其談之輩,是有能耐的,而早前楊子正讓他推薦將軍過來,他也沒寫信給任何一位之前的部屬。
他希望自己純淨一點,中華民軍純淨一點。
其實單兵的訓練經過半年的時間達成初步目標不是最喜人的,最喜人的是中華軍事學堂的學員們的進步,半年的時候他們基本上都掌握了基本的兵法知識,各種情形下的作戰方法與方略等等。
有了良將,有了勇卒,這就心裏有了底氣。
於是在楊子正的建議下,大都督府開始籌建一支基礎的水軍,目前只招收五千人,先在中華農莊造個大湖,模擬水浪,海上遇敵之類的簡單訓練,實在是不敢拉到大海上去,一拉出去就曝露了。
當然,現在安南的幾方勢力就沒停止過打探中華農莊內部是不是有在訓練軍隊,別人又不是傻子,會沒想到這個。
但對方就是沒有證據,也奈不何,他們太小瞧中華郵行的保密工作了,中華郵行的保密工作是做到上上下下,從高層到看門的,再到普通的農民工人,面對陌生人及有意打聽者都會閉口不言。
一直到年底,安南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事發生,楊子正他們苟着發展,既不張揚也不特別的隱藏。
當然,楊子正謀得了發展空間,之前大明朝廷內外都以爲大明在年初打敗了張獻忠後會迎來一個調整期,但事實上並沒有。
按下了個張獻忠又出來了個李自成,李自成一路打到了洛陽。
而遼東呢?建奴開始圍困錦州城,看似大戰也要一觸即發,此時的大明哪還有什麼空間來調整來休養?
一門心思搞錢糧也是實在事,本來之前想攻訐科學,攻訐《中華郵報》及楊子正的聲音也被壓下去了。
曾永就在北京跟幾位內閣說了,現在中華郵行在幫大明在安南在湖廣糧食,而朝廷內還有人卻在攻訐《中華郵報》,科學,以及楊子正。那中華郵行只好斷了與朝廷的糧草合作關係,也斷絕中華郵行與朝廷的郵驛合作,讓那些攻訐的人去想辦法去。
一開始內閣還不在意,但等他們回去一算,發現這中華郵行幾乎承擔起了當前大明朝廷的糧草調度與買賣的一半以上,這可嚇壞了內閣與皇帝,這要是被中華郵行給斷了,那就真出大事了。
“爲何會讓中華郵行如此做大的?讓他們掌控了朝廷的糧草調配與交易的要事的?”當崇禎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時,他質問着他的大臣們,他覺得大臣們不會做事,淨把事情搞得越來越複雜,他突有了一種想把所有的大臣換掉的衝動。
範復梓看到崇禎皇帝的那眼神,他心裏一咯噔,這多麼像崇禎最後一次面見薛國觀的眼神啊。
“皇,皇上,此,此事由裁撤郵驛自始,朝廷的郵驛不通,便由中華郵行代郵,後又因官方的糧草成本不如中華郵行,效率亦不及。每一府一縣往常糧草調度所需所運糧草總價之十之三成,而中華郵行只需一成半便能在更短時期內送達。因此……”
範復梓後面的就沒細說了,不用說了唄,這麼容易算的賬誰都會用中華郵行來代郵啊。
“那這糧草買賣又是如何?”崇禎問道。
“中華郵行賺錢之後便在各地大肆購買良田,修建農莊,從北方購買難民爲其種田種糧。或又採用與當地鄉紳合作簽定長約,以穩定的糧價購糧,由此,中華郵行幾乎壟斷了湖廣之糧也。且,中華郵行因安南能年種糧三季,便在安南大肆購地種糧。由此,中華郵行之糧爲大明之最也,他們亦有糧食定價之能也。”
薛復梓說完便深深的拜了下去。
崇禎聽完之後傻了,就這樣?就這樣把大明的糧草給控制了?
“不行,不能讓中華郵行如此行事,糧草關係賑災救民及戰爭之要也,須得朝廷定之。”
“皇上,此事非當下之急也,當下之急乃洛陽之危,錦州之圍。若朝廷此時動中華郵行,引起中華郵行之反抗,朝廷將斷糧斷郵,行之更難矣。”張四知站出來替範復梓扛了點壓力。
“……廢物,你們統統是廢物,一國之糧草竟讓一個商行所控。”崇禎憤怒的甩袖而去。
他悲啊,想他崇禎夠努力了吧?怎奈有一批又一批的庸臣誤國,不務正事,整天只知黨爭奪權。
科學,科學,之前他還以爲是治國之道,誰知道卻悄悄的在禍國亂民,早知道就把科學掐死在萌芽之時。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