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糧之難

作者:天黑黑好
不是張四知不知道科學之危害啊,完全是那該死的中華郵行的曾永給的太多了,張四知是什麼人物?他雖然貪腐沒底線,但他卻有一張巧舌如簧能自辯的嘴啊,在崇禎七年的時候,時任吏部尚書的張四知得知道自己被提名爲六位內閣候選人高興的不得了。

  結果在朝堂上卻被時任禮部郎中的張淳彈劾,舉報他在擔任國子監祭酒期間涉及貪腐和受賄。而且,他的資歷尚淺,實在不適合入閣爲輔。

  幸好張四知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極力爲自己自辯,最後是虛驚一場,雖然沒有入成閣,但至少也沒有被查。

  幾年之後,由於崇禎年年換內閣,這不實在沒有可換了張四知又換上來了。

  所以楊嗣昌對科學及楊子正的不信任被張四知給打壓了,原因很簡單,中華郵行能給他賄銀,現在除了賣官之外能收如此穩定的賄銀很少了。

  他不維護誰維護?

  “楊閣老,我等知你不喜科學,不喜歡楊子下在及方以智,但這是國事,國事得分利弊,而非講恩怨。不管他楊子正如何野心,如何不堪,但現在他中華郵行之糧能解我大明之危機,那便是可合者之人。作爲爲國而事之大明官員,在國之問題上只講利弊,不講私情。”範復梓想了下也爲中華郵行說上一嘴,雖然他有了通隱之心,但一年來中華郵行給予他的銀兩不少,就當是退位前再爲中華郵行說句話吧。

  “楊閣老,暫且放下私人成見,我們現在商討的是國事。當前大明四處乾旱,哪怕是產糧重省湖廣也傳出許久未降雨了。南直隸、浙江、湖廣如果都遭遇嚴重乾旱,我們是無處可購糧的,除了安南。朝鮮已被建奴給截斷了,糧是過不來的,倭國因爲禁海,再看看還能去哪購糧?”陳演也是慢悠悠的說道。

  楊嗣昌見幾位閣老都如此說,其實他心裏清楚,這幾位一半是真話,一半是私心,但終歸事實確實是只能去安南購糧。

  “那請範閣老決斷吧。”楊嗣昌沒啥好說的。

  ……

  曾永收到了戶部的購糧意向後,便是爲難的去到了戶部,戶部尚書李待問是個相對來說的好官,至少是紮紮實實做事的官。

  大明後期年年如此艱難,但戶部硬是勉強支撐了過來,難得啊。

  只是這李待問已經年事已高,59實歲,60虛歲了,他感到自己越來越撐不住了,有辭官回老家之打算。

  “尚書大人可好?”曾永去到李待問家看望李待問。

  “唉,不行了,老了。曾大掌櫃所來可是糧草之事?”李待問揮了揮讓下人去看茶。

  “正是。”

  “有什麼想說的說吧。”李待問也是直接明瞭。

  “稟大人,兩點問題,一是糧不夠,二是運輸太遠,怕是京畿的糧無法按時完成。”曾永跟這個位尚書大人也是打交道多次,所以他的回答也是簡明扼要。

  “什麼叫糧不夠?安南也沒糧了?”李待問問道。

  “安南有糧,但在安南的中華農莊沒糧了,大明買得太多了,根本供不過來。”

  “安南有糧,那你們怎麼會沒糧?”李待問不解。

  “大人有所不知道,安南的糧是有,但是要收上來價錢太高,跟我們中華農莊的糧就不是一個價錢,況且,安南的糧品種還沒有我們的好。這又不好又貴的糧,我們不敢採購啊。到時候賣過來,朝廷會追責我中華郵行欺詐行市,那就喫力不討好了。”

  “嗯?你們怎麼……這,要漲價?”李待問有點生氣,這不就是變着法要漲價嘛。

  “李大人啊,真不只是要漲價,我說了,是糧食不僅品種比之前的差價格還高。”曾永再次說道。

  “差就差點,別摻沙子就行,現在能讓老百姓喫上一口就不容易了,哪還管什麼好壞啊,漲價就不行了。”李待問擺手。

  “大人喲,這,我們之前的價格實在做不來的。南直隸都四兩銀一石了,我們賣給戶部的依然還是一兩六錢,關鍵是我們現在去安南各地收糧也是要大成本吶,再從南運到北數千里路,不漲價我們做不到啊。”曾永一副爲難死的樣子。

  “那怎麼辦?反正我跟你說,當下能足銀買你中華郵行的糧就已經天大的好事了,你說你們還要漲價,這不可能。”李待問搖頭。

  “那要是這樣,還請李大人恕罪,我們只好將糧食打折扣,摻雜點米糠來平成本了……”

  “那不行,剛都說了,要足糧,糧差點不是讓你們摻東西。”李待問搖頭。

  “大人,要是如此的話,我們真做不了,不能做虧本的買賣不是?”

  “不做了?”李待問急了。

  “真做不了啊大人,要不用這個價格,朝廷派人去安南運糧,我們不包押運,那還能勉強做得下來。”曾永哭喪個臉。

  “朝廷派人從安南運糧到京都?這怎麼可能?這一路上運過來比你們的運價要高六成,這不行。”李待問搖頭。

  “還有一法,如果這法還不行那咱中華郵行這買賣就不做了。”曾凡咬了咬牙,撂下狠話。

  “什麼辦法?”李待問那眼神就像是在說‘你們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

  “海運,從安南直接海運至天津衛,然後直接轉內河直達京都,這樣既省了時間又省了錢財。”曾永說道。

  “怎麼個省時間省錢財了?”李待問問道。

  “走陸路,從安南至京都至少需要三個月,而海路則只需要一個月。陸路的成本是若是十萬石糧,那需要數千人押運,包括車輛與騾馬那都是一項很耗力的事。當然,這還不是最耗錢的地方,最耗錢的是沿途的孝敬,以及防止災民的哄搶。而海路呢?根本不需要擔心這些,只需要防止海盜即可,我們將護衛船隊的差事承包給福建鄭將軍這就省下了很多的費用了。”

  曾永介紹道。

  “唉,你說的這人我何嘗不知?我是廣東南海人,當然知道海運之便利,但這海運運糧怕是不成的。”李待問搖頭。

  “那,恕我行真做不了這買賣了。如今這糧荒,我行怕糧一進大明就要被各地的喫拿卡要的弄去十之六七了,到了京都還能剩多少?因此,我行是真做不了啊,不是非得要跟大人你談條件,要挾朝廷,還望明查。”曾永異常失望的搖頭。

  “唉,這樣吧,你上書陳述其中之利弊及困苦,我到時呈給皇上,讓皇上來定奪吧。”李待問肯定是解決不了的,他也只能這樣了。

  他能看出中華郵行的小九九,但人家說的也是事實,這沿途的喫拿卡要多嚴重大明的官員誰不知道?

  “那多謝大人了,回去草民就寫。”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