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哨官徐晉

作者:遼鷹
農曆四月十四日清晨,楊林留下李丁和幾名被解救的奴隸照顧馬進忠。而後率二百八十名官兵向靉陽堡進發,因途中多爲山路,於次日下午纔到達。

  靉陽堡位於今遼寧省鳳城縣東北一百三十里的靉陽村。明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遼東邊牆第一座關隘鎮朔關築成後,明軍又在其西方四里外修築了靉陽堡,也稱靉陽城。

  根據《全遼志》的記載,靉陽城整體爲方形,分東城和西城。城牆高兩丈九尺,有敵樓八座。東城周長三裏一百二十步,開有西門和南門。南門是進出城的唯一通道,上面以楷書鐫刻“靉陽城”三字。

  西城與東城相連,周長一里九十步,有東西南三門。其中東門便是靉陽城的西門。

  靉陽城是出入境的戰略要地,明廷設守備官及一千名官軍鎮守。又於萬曆初年被開闢爲和女真、蒙古等族進行交易的馬市,所以此地多有商賈和邊民往來出入。

  “這靉陽城真是一座頗有氣勢的城池!”楊林騎在馬上,手搭涼棚仔細觀瞧靉陽城。

  靉陽城城高牆厚,俱是青磚包裹修築。隱約可見城樓碟口處有火炮炮口探出。整座城池的城基順地勢向上高於周遭丈餘,若算上城牆的高度已近四丈。

  城外還有一道寬三丈五尺、深三丈的護城壕環繞。這護城壕向東與靉河相連,中間有水閘阻隔。如有強敵來攻,守軍可毀掉閘門引靉河水入壕,形成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靉陽城外多爲連綿起伏的丘陵,上面遍佈茂密的樹林和灌木叢。靉河由城東北向南流過,過河後不遠便是山巒疊嶂的天華山。因爲受靉河千百年沖積的影響,河兩岸多是平坦肥沃的耕地,此時已有播下的禾苗露出綠色的身影。

  楊林率官兵來到城下,經守城官兵覈對身份後被放入城中。靉陽城大部分兵力都在薩爾滸戰役中折損了,所以此時只有百餘官兵留守。

  靉陽城中瀰漫着一股緊張壓抑的氣氛,大街小巷中看不到有多少行人,就是街兩邊的店鋪也不見幾戶開門營業。更聽不到平日裏此起彼伏的商販叫賣聲。

  楊林在鎮江對麾下官兵的訓練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隊伍行進時雖然不夠整齊劃一堅強有力,但至少無人喧譁和四處張望。放在現在的明軍中也算是訓練有素了。

  臨街的民宅中,許多百姓抑制住緊張和害怕的心情,爬在門縫和窗縫邊偷偷觀察這支官軍。見這支官軍部伍嚴整無人離隊四處亂竄,懸着的心方稍稍放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軍隊紀律大多不是很好,尤其是打了敗仗以後,趁機燒殺擄掠的壞事沒少幹。所以纔有“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

  意思是說賊寇劫掠民間還能有些疏漏,給老百姓留點東西。若是官兵劫掠民間,老百姓基本就不剩什麼東西了,最後一口糧食都不會留下。

  哨官徐晉是留守靉陽的最高官員,他是原靉陽守備徐九思的兒子,年紀與楊林同齡。身高五尺半,體形中等。生的白淨面堂,俊目長眉。除了身高不及楊林外,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儒雅和帥氣。

  徐晉派人將楊林的部下引往軍營,自己則陪同楊林前往守備府。他現在還在爲父守孝期間,所以穿着孝衣並腰繫白帶,腳下踏着一雙麻鞋。面色有些浮腫眼圈也有些發黑,一看便知是連日來休息不好所致。

  按照張應昌給楊林的書面駐防命令,靉陽城及其周邊墩堡的守軍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徐晉和他的手下官兵現在都是楊林的部屬。

  徐晉這段時間始終沉浸在失去父親的悲痛中,所以對一般的事情也不太注重。他對楊林的態度較爲恭敬,但是在舉止上又不謙卑,顯出了良好的家風和個人素養。因此楊林對他的印象極佳。

  楊林隨徐晉來到守備府,先是去後堂祭拜了徐九思,然後回到前廳落座。徐晉命僕人獻上熱茶後便將靉陽堡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一番。

  靉陽城的佈局與鎮江城差不多,只不過城中居民和店鋪要比鎮江堡的多,而且各類軍事和民用設施也比較齊全。如軍器局、軍儲倉、匠作坊、鐵匠坊、錢帛庫,驛站、鹽鐵所、馬市、錢莊等。

  靉陽若是不趕上戰亂年代,放在平時絕對是富庶之地。即便現在也是人口和耕地衆多。計有額戶一千五百三十九戶,丁口七千七百八十五人。耕地一千九百四十三頃二十二畝,收糧二萬五千二百五十九石,算是人人喫得飽還有餘糧能養些家禽家畜。

  其下轄大小城堡和墩臺十二座,額定戍守官兵三千四百三十二名。但因爲平時喫空餉和這次出征抽調了大部兵力,現在各城堡和墩臺僅餘老弱戍守官兵三百人。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