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千斤閘門

作者:遼鷹
楊林爲了加強對靉陽的防禦和控制,他將西城的南門徹底堵死。只留下東城的南門和西城的西門與外界相通。

  因爲西城居民少,多是畜棚、倉廩等物資囤積處,楊林規定除了馬市時開門交易外,其他時間一律不對外開放。所以全城百姓出入城都走東城的南門。

  爲了防止擁堵,南門外的道路特意進行了拓寬,並派官兵在此指揮百姓通行。同時門外交錯擺放了許多鹿砦和據馬,人在進出時只能緩行。

  路兩邊有官兵、偵緝隊和還鄉團的人共同值守,對往來的百姓和商賈進行盤查。

  與其他城堡不同,楊林沒有在城門設卡收取出入城的稅錢,相反還嚴令手下任何人不得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僅此一點,就吸引了不少商賈前來貿易。

  離城門不遠的地方,官兵搭了個帳篷方便休息和輪換。帳篷前面放了一張木桌和幾條板凳,上面有筆墨硯臺和紙張。有儒生模樣的人在這裏對入城人員進行身份登記。

  這些儒生都是靉陽本地的學子,是義務來幹這差事的。但楊林豈是小氣之人,給他們每人每日三餐和三十文錢的補助,外加一件由泰昌號新近“設計”製作的“棉大衣”。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會寫字的人不多呢。

  要是靠張魁武他們那些粗通文字的大頭兵來幹這事,說不上城門會堵成什麼樣子。再說了,這些儒生對備禦大人給的“補助”相當滿意,而且身上穿的“棉大衣”也歸自己所有。僅此一點,就爲家裏省下不少銅錢。

  在登記處的旁邊放着一隻大鐵爐子,這是給官兵等值守人員燒水和取暖用的。裏面填的是值錢的石炭,也就是後世說的煤。燒起來溫度那個高,爐脖、爐身都燒的通紅通紅的,離的幾步之外都烤得慌。

  順子和石墩兒把熊廷弼等人帶到木桌前進行登記。然後又去找當值的什長,按規定收繳他們的兵器,並備案留存。以便離開時歸還他們。同時又到帶班的隊官那裏辦理“臨時通行證”。

  最後等一切辦完後,倆人才與熊廷弼等人辭別,由另一名官兵負責將他們帶往城中的客棧。

  臨時通行證材質是一張硬紙片,用於外來靉陽的人員在城內使用。上面標明瞭持證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和籍貫等,以及來本地的目的和居住地。爲了防僞,上面有官府的官印、鋼印和持有人的指紋印記。

  它的有效時間一般是三天,活動區域僅限於城中的居民區和馬市。到期後持有人要到備禦公署和巡檢司辦理續簽,並接受一些詢問。如果要長期居住,則要到備禦公署辦理“暫住證”,並登記備案。

  這種通行證簽發制度看似簡單,但在靉陽這種邊境城池可以有效控制外來人員,對甄別敵方細作有很大的作用。可將潛在的危險控制在較低的範圍內。雖然麻煩一些,但是效果不錯。

  熊廷弼等人隨着官兵向裏面走,就看到了偵緝隊和還鄉團的人在城門前值守。這些人依舊是女真人的髮式,身上的衣服換成了清一色的藍衣,外面罩着紅黑相間的號衣。每人左臂上都有表明身份的袖標。

  “這些夷丁是怎麼回事?”邢雲衢看着那些戴着袖標的女真人納悶的問道:“偵緝隊、還鄉團,這是那個衙門口的差役怎麼從來都沒聽說過?”

  “別多問了,等進了城再說。”熊廷弼也看到那些戴着醒目袖標的女真人了,心中也是納悶。本想問問前面引路的那名官兵,但一想到已經不是順子和石墩兒了,爲了不惹麻煩硬是壓下了自己的好奇心。

  這時李虎湊上來小聲道:“大......不,是東家,我看這靉陽備禦楊林有問題。當年李成梁就是豢養了大批夷丁當家丁上陣用,逆酋努爾哈赤就是其中之一,結果養虎遺患。如今楊林還這麼幹,他真是膽大包天難道想造反不成?”

  “不得胡言!你當差多年還不明白禍從口出的道理嗎?”熊廷弼壓低聲音呵斥李虎道:“還是那句話,我們在人家的地盤上不要惹麻煩。有什麼事等回瀋陽再說。”

  “是!”李虎縮了縮脖子迴應道。

  路過城門的時候,上面正在施工。只見城門上方被鑿開兩個大洞,許多民夫用一種類似秤桿一樣的東西在吊裝兩扇大閘門。

  大閘門是鐵格柵式的,位於木製城門之後。是楊林仿照歐洲城堡的閘門打造的,目的就是加強城門防禦,遲滯並殺傷敵軍。因爲施工的地點是城門樓之上,沒法用炕蓆全擋住。所以進出城的人都能看到安裝的過程。

  這兩道閘門與城門同寬,有鐵製滑道自上而下順着城牆深深嵌入地下。控制閘門的是四組鐵製絞車,由身強力壯的數十名大漢負責操作。只要拔去絞車上固定絞鎖的插銷,閘門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落下去。將城門洞裏的敵軍和外面的敵軍阻隔開來。

  爲了防止敵軍合力擡起閘門,閘門落下的地方有榫卯似的地鎖,可將閘門死死咬住。而且城門裏的路面都埋上鐵板和石頭,攻城的敵軍別想從這裏挖地道鑽過閘門。

  閘門上方有可以掀開的厚木板,空間大到可以在這裏往下扔滾木礌石和放槍放箭。並有數個探出來的粗鐵管,用來潑灑火油和熱油。

  本來今天楊林給全城放假,民夫們不用幹活兒。但這些民夫喫完流水席後主動回到工地,說趁着天好趕緊把活兒幹完,免得辜負了備禦大人的一片心意。以致在此地負責監工的李丁深受感動。

  “東家,這楊林真是好手段!”邢雲衢看着頭上的鐵閘門,不禁感嘆道:“學生要是猜的沒錯,這兩道閘門都是鑄鐵打造,最少都有八九百斤重。如果有敵軍被擋在這裏,前後兩道閘門同時放下,那下場可就慘了。”

  “嗯,說書人常說的《楊家將》裏金沙灘大戰那段,楊三郎不就是死在這種‘千斤閘’之下嗎?”

  熊廷弼捋了捋鬍鬚道:“老夫當時還以爲是一種誇張笑談,沒想到今日竟讓老夫開了眼界。原來這世上真有千斤閘這東西。”

  “東家你快看,那些民夫用的轆轤好怪,一頭長一頭短象桿秤一樣,後面懸着重物,竟將這千斤閘輕易吊起。”

  邢雲衢看着頭上那個吊臂很長並有許多滑輪的轆轤,驚訝的喊道。

  中國古代,人們將滑車、轆轤、絞車統稱爲“轆轤”。所以對邢雲衢這樣的讀書人來講,民夫們用的“吊車”就是轆轤,不過就是樣子奇怪了些。

  “這東西應該是大轆轤。不過書上可沒說過有這樣式的。”熊廷弼擡頭觀望,道:“看着奇怪,可主要還是要靠人力來拉動。”

  楊林發明的吊車受限於材料和技術,只能用木料做爲主要原料。利用槓桿和差動滑輪的原理來吊運東西。不過還是需要許多人進行拉拽拖運,與後世的吊車沒法比。但在眼下來說,這種木製塔吊能吊運起重逾千斤的大閘門,已經是大大超前這個時代了。

  熊廷弼和邢雲衢等人正在觀望吊裝鐵閘門,這時有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兵奔過來大喊:“都不要命了?!也不怕上面掉下東西砸到你們!趕緊走,不準停!”

  衆人這纔開始繼續向城裏走去。一進城內,只見街道兩旁商家店鋪都開門營業,但是行人較少。一打聽才知道都去喫流水席去了。

  負責引路的官兵把熊廷弼等人帶到一處叫安福的客棧,和掌櫃的交代幾句後離開了。

  如果不算靉陽官辦的驛站,安福客棧在靉陽城中算是最大的客棧了,裏外共有三進院子。前院最大,有廂房也要正房,多是住着往來的平民百姓。

  第二套院子乾淨整潔,房間也是寬敞明亮。是專門給富商、官員、學子等有身份地位的人住的。第三套院子是掌櫃一家自用的地方,空間要比前兩套院子小很多。

  客棧掌櫃的姓王,因爲打的一手好算盤,所以人稱“王大算盤”。他一見熊廷弼等人的氣質與衆不同,就感覺這些人非富即貴。所以也不敢怠慢,親自上前招呼將他們引到第二進院子。

  第一百四十一章體察民情

  李虎從懷中摸出一錠銀子,在王掌櫃的眼前一晃,道:“這院子我們包了,你就別讓他人來住了。伺候好了我們東家還有銀子賞!”

  “這位爺,您就放心吧!小人一定把諸位伺候好!”王掌櫃見到銀子心裏頓時樂開了花,向一旁店裏的夥計們喊道:“都別傻站着了,快去給各位客官准備房間和喫喝!”

  熊廷弼一擺手道:“準備房間就行了,喫喝就不用了。我聽說城內正在擺流水席,我們到那邊去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