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葉赫復叛
難民們圍住楊林等人苦苦哀求,只求能被選中去當兵喫糧。雖然現在靉陽有粥棚給他們施粥,但缺油水的肚子就好比無底洞,喫多少也不覺得飽。
楊林沒想到會這樣,一邊好言安撫難民一邊命人再增加五座粥棚。並下令難民中有親朋好友死於奴軍之手的人,在募兵時有優先選拔權。
結果這個標準一出來,難民們不分男女老幼,絕大部分都有親人喪於後金軍之手。也就是說這幾千人都與後金軍有仇。如果有誰在這時候想撒謊藉機混入應徵的隊伍,很快就會被他人檢舉揭發,進爾遭到大家的唾棄。
楊林見之大喜,只要與後金軍有仇就好辦。到了戰場上這股仇恨就會轉化爲戰鬥力。到時候後金軍就哭去吧。因此在忙碌了幾天後,共有七百名符合標準的難民應徵入伍。至此靉陽標營滿編了。
爲了防止剩下的難民產生不滿鬧事,楊林還以工代賑。讓這些人跟着去構築城防工事,或是去其他地方幫忙做工。老弱婦孺則製作鞋子、被褥和衣物等,以此換取口糧。
楊林還選取難民中機靈健康的孩童,組建“童子營”。負責平時跑腿送信、瞭望放哨等差事。而吳小七則自然就爲了“童子營”的主官。爲此吳小七悶悶不樂好幾天,認爲是楊林嫌棄他,所以才把他發配到一幫小孩當中爲頭兒。但是軍令難違,他必須執行。
楊林組建“童子營”的目的,主要是防止這些孩子成天亂跑淘氣惹禍。與其這樣還不如給他們找些事幹,也可掙些口糧貼補家用。對這一安排,難民們是堅決支持的。
萬曆四十八年一月初五,後金第二波只有數人的細作在牛錄額真託保的帶領下,扮作山民到達靉陽城外。他們的任務很簡單,不需要聯絡誰和收買誰,也不需要混進城內,只要摸清明軍城防情況迅速回報就好。
託保就是當初在董鄂路阻擊劉綎軍,後來護着阿敏逃出楊林截殺的那個牛錄額真。因此他受到了努爾哈赤的當衆讚揚和重賞,這讓他感激的無以復加,對後金和大汗的忠誠更加穩固,做起事來也更加積極賣力。
在努爾哈赤眼中漢人並不可信,先期派出的王一屏和戴集賓等人一直沒有消息傳來,這讓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在是否繼續派人潛入靉陽的問題上猶豫起來。這倒不是他缺乏果斷,而是古往今來衆多統治者步入老年之後一種普遍的心理變化,也就是說對一切都敏感多疑。
他甚至懷疑王一屏和戴集賓表面上投降自己,實際是南朝派過來的臥底,就等自己派兵攻打靉陽時反過來坑自己一把。否則爲何他們一走之後就沒了消息?即便是被明軍抓了,按照其一貫的尿性,拿財物贖回就是了。這次怎麼就不一樣了呢?
努爾哈赤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在與五大臣商議之後,選中託保帶人去靉陽打探情況。授命他能入城則入,不能入城則不入,一切便宜行事不受命令所限。
託保與阿敏一樣,對楊林恨得咬牙切齒。當初要不是佔了點運氣,自己可能就被他射死在河裏了。如今得到大汗的命令,又如何能推辭拒絕?
靉陽雖是鎮江、寬奠等城的北方門戶,但還真沒在努爾哈赤必須奪取的城池之內。之所以要先派人摸清情況,就是要報雅爾古寨之仇,挽回自己和後金的顏面。
按照努爾哈赤先前的打算,要在十二月就出兵攻打靉陽。不料他的喘症又犯了,耽擱了十幾天。等病好了,北方葉赫傳來了一個極爲不好的消息。
原來努爾哈赤在征服葉赫部後爲了永絕後患,將其東城貝勒金臺石之子德爾格勒、尼亞哈,西城貝勒布揚古、布爾杭古等貴族和大部分民衆遷往赫圖阿拉。
十二月上旬,部分沒有遷到赫圖阿拉的葉赫部東城軍民,也不知如何得到了雅爾古寨被襲的消息。他們不甘失敗趁機舉兵反叛,喊出“恢復葉赫,不忘世仇”的口號,將駐紮的後金軍殺的四散奔逃。
他們這一行動也得到葉赫西城軍民的響應,兩城合計有軍民數千,據東城而守復舉葉赫部大旗。同時他們派快馬嚮明廷求援,希望派大軍火速支援。
最重要的是,在葉赫部滅亡時有部分軍民趁亂逃往蒙古科爾沁部,被貝勒明安的三個兒子分別接納。明安不僅與後金關係極好,而且雙方還有姻親關係。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沒少幫助後金。但是他的三個兒子對後金可沒有好感。
葉赫軍民能復叛,和明安三個兒子的暗中支持有很大關係。雅爾古寨被襲的消息就是他們透露出來的。而他們的消息來源,則是從靉陽返回的科爾沁商販和牧民帶來的。同時他們三人還給反叛的葉赫軍民輸送武器糧草、提供情報,意圖藉此削弱後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