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人之道
熊廷弼還是第一次收到這樣圖文並茂的報捷圖畫,感覺到很新穎很是高興。對楊林補充軍資和處置戰俘的請求也批准了。因爲那些話也是自己想說的,不給這些韃虜一點顏色看看還真以爲大明是病貓呢。正好讓楊林把他們當牲畜使,讓他們知道反叛的下場。
等看到楊林希望增加火炮或者自己鑄炮時,他沉思起來。因爲鑄炮這事從開國時就統歸工部管轄,雖然後期朝廷允許地方衛所可以鑄炮和打製軍械,但也是受到嚴密監管。
如果不事先向上申請就私自鑄炮或打製軍械,結果等同謀反。不過靉陽一戰斬虜首二千二百餘級,趁此向上申請應該可以批准。因此他提筆回覆楊林要稍安勿躁,等朝廷批文下來後再決定是否鑄炮。
不過熊廷弼還補充到,說朝廷近來與西夷的葡萄牙人談判後買了一批火炮,很有可能運往遼東。如果此事當真,那麼將優先給靉陽標營增加火炮數量。
楊林得到熊廷弼的回覆後心情大好,爲了彰顯自己的武功和戰績,同時也威懾周邊的蒙古部落,他命人驅趕戰俘在靉陽與後金相連的道路上,用戰死後金軍的屍體修築了一座長三十丈、寬十丈、高三丈的“屍觀”。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爲後金兵的腦袋都被砍下來分給各路援軍了,只剩下身子了。按照這個時代的做法要麼讓他們暴屍荒野,要麼都丟到河裏去餵魚。
但楊林一想到扔河裏不僅噁心而且還容易污染水質發生瘟疫,所以爲了震懾和羞辱後金那些韃虜,他就用這些無頭屍身修築了這麼個東西。
這座“屍觀”整體呈梯形,每壘一層屍體先撒一層石灰,再撒一層草木灰和泥土,然後再撒一層石灰。由此向上層層壘砌極爲壯觀。往來行人路過此地無不感受到了大明的冷酷和殘忍,個個毛骨悚然。
邢雲衢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楊林修築“屍觀”這事是極力反對的。他的理由不外乎就是要以聖人禮教教化這些韃虜,而不是靠這種嗜殺和殘忍的手段去震懾恐嚇。否則是達不到“降人之術當以歸心爲上”的目的。
楊林對此也不解釋,直接讓邢雲衢去關押女真戰俘的地窨子裏,讓他用聖人的道理去感化降服他們。邢雲衢信心十足真的去說教感化戰俘了。
後金戰俘面對楊林和官兵那是大氣不敢喘一下,因爲被人家打服了不敢造次。可面對邢雲衢這樣的白面書生那可是毫無畏懼,他們把在官兵哪裏受的氣都在他身上找補回來。嘲諷他、漠視他、咒罵他,甚至動手戲耍他。氣的他大罵“孺子不可教也”,把自己關在房中數日不出。然後他不服氣再去,結果還是一樣。
邢雲衢比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多很多優點,但是也存在特有的迂腐和執着。他爲了證明自己堅持的聖賢之道是對的,三番五次的去說教戰俘,爲的就是把他們降服過來。可那些戰俘本來就對漢人充滿了蔑視和敵意,根本就不喫這一套。這讓他失望至極。
與邢雲衢的遭遇相反,每當楊林出現在這些戰俘面前的時候,不管多麼桀驁不馴的戰俘都立刻低下頭不敢與他直視。甚至有的人竟跪在地上以頭觸地表示臣服。
“井石兄,我不反對你用聖人之道去教化降服這些韃虜。但是光有菩薩心腸還要有雷霆手段!否則一切就都是笑談!個人尚且如此,國家更是如此!”
楊林手中的馬鞭在監牢欄杆上慢慢劃過,發出很有規律的清脆響聲。戰俘們見他過來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全都跪在地上不敢擡頭看一眼。
楊林見狀嘴角摸過一絲冷笑,繼續道:“這些韃虜‘畏威而不畏德,有小禮而無大義’,不給他們來些霹靂手段,他們可不認得你是誰!”
“但是大人修築屍觀實在是有違天和,對我大明天朝上國的美譽有百害而無一利也!”邢雲衢還在堅持自己的觀點,他緊走幾步趕上楊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