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棗陽
襄王朱翊銘立在襄陽城北門城牆上,呆呆的看着江對岸閃爍的火光,武鄉義軍正在圍攻樊城關,樊城關裏只有一個巡檢司和一些新募的壯丁,人馬不過一兩千人,而武鄉義軍的先鋒就有四千餘人,還攜帶着兩門紅衣大炮,樊城關的守軍如何能抵擋得住武鄉義軍的圍攻?
襄樊一體,欲守襄陽,就絕不能放棄樊城,南宋時期蒙元便是先拔掉了樊城,致使襄陽成了一座孤城,蒙元在江北有了立足之地,就在樊城打造起了一支能壓倒宋軍的水師、封鎖了漢江水面,才導致襄陽的陷落。
丟掉樊城,襄陽就是慢性死亡,朱翊銘清楚這個道理,可是他毫無辦法,只能在襄陽城內眼睜睜看着樊城關淪陷。
武鄉義軍來得太快了,襄陽城收到武鄉義軍南下的消息時,武鄉義軍已經抵達了河南南陽府治下的南召縣,南召離襄陽城也有三四百里,但武鄉義軍卻拖着大炮、帶着輜重,在雪地爛泥之中日行六十里,短短六七,先鋒便已兵臨城下。
六七的時間,莫集結整個湖廣的官軍來援了,就是收拾王府裏的金銀珠寶、印信家用裝車的時間都不夠,可武鄉義軍卻不僅能攜帶火炮輜重走完三百多里路,休整了半個時辰便開始攻打樊城關,一點也看不到疲累的模樣。
襄陽是塊好地方,地處南北分界之地,商貿發達,又處在大明腹心,無論是是長城外的北虜東虜、西南的諸蠻土司、東南的倭寇西番、西北的回夷流寇,誰也不會招惹到襄陽來,襄陽城一貫安安穩穩,最多不過是鬧些亂匪山賊什麼的,承平兩百餘年,對襄陽來算是描述事實。
所以朱翊銘沒見過真正的強軍,不僅是他,整個襄陽府的官紳百姓恐怕都沒見過真正的強軍,在他們心目中,左良玉已經算是一等一的強軍了,如今見到武鄉義軍,哪怕是隔着一條漢江,也能清楚的感覺到什麼叫下強軍。
“左良玉......鳥賊廝!”想到左良玉,朱翊銘忍不住怒罵了一句,若左良玉那五萬大軍在襄陽,沿漢江佈陣,沒準還能依靠山水險阻擋住武鄉義軍,可左良玉卻畏敵如虎,拿了自己的錢糧卻撒丫子跑路了,是去護衛鳳陽的大明祖陵,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廝不過是找了個由頭逃跑而已。
襄陽城內並非沒有兵馬,之前左良玉退往襄陽,在襄陽府大肆抄掠村寨,各城爲了防左,早已招募了不少民壯守城,湖廣巡撫洪如鍾也親率巡撫標營自武昌北上襄陽城,以免左良玉發瘋攻打襄陽,爲了對付左良玉,還從苗地調來了一千五百餘鎮筸軍,合巡撫標營共計一萬餘人。
如今這一萬餘人就是襄陽唯一能戰之兵,全數被洪如鍾領去把守棗陽,襄陽城有漢水環護,賊寇就算佔據了樊城,他們能在對岸架設重炮轟擊襄陽城,但步卒騎兵總不可能飛過來,可棗陽若是失陷,賊寇大軍就能從陸路攻擊襄陽,到時候襄陽城如何能守得住?
歡呼聲遠遠傳來,驚醒了垂頭思索的朱翊銘,他擡頭看去,卻見對岸的樊城關上,已飄揚起一面赤紅的旗幟,武鄉義軍攻打樊城關不過半炷香的時間,便將之拿下。
“早知道就該聽李公公的話,和左良玉一起逃了算了......”朱翊銘苦笑着垂下頭去:“洪巡撫如何能守得住棗陽?本王又如何能守得住襄陽城?襄藩兩百餘年,至今時.....亡矣!”
棗陽城內的洪如鍾如今也如朱翊銘一樣絕望,從城牆上看去,遠處的田野中一片火紅的顏色,密密麻麻的軍陣正向棗陽城推進而來,雄壯的騎兵從城池兩側掠過,截斷了城內守軍的退路,激昂的鼓樂聲和尖銳的哨聲響徹地。
武鄉義軍在新野分晾,武紹領兵直攻樊城,隔漢江監視樊城動態、佔據江北立足之地,吳成則親領大軍轉道向東,攻打棗陽,打開通往襄陽的陸上道路,而賀錦等饒農民軍兵員素質參差不齊,趕不上武鄉義軍的進軍速度,被吳成安排在後陣護着武鄉義軍的糧道和屁股。
兵貴神速,武鄉義軍明白這個道理,洪如鍾在崇禎二年參加過己巳之變的勤王之戰,是個知兵的巡撫,他也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一收到武鄉義軍南下往襄陽而來的消息,立馬就集結兵力去守衛棗陽,但他手下的官軍的素質遠遠比不上武鄉義軍,即便是最精銳的鎮筸軍,一走十餘公里都算得上強行軍了,雖是趕在武鄉義軍的前頭進了棗陽城,但官軍兵將還沒休整完畢,洪如鍾還沒來得及佈置防禦,就被忽如其來的武鄉義軍堵在了城裏。
守城最忌悶守,一座孤零零的城池神仙也守不住,必須在城外的制高點或險要之地放置一支精銳兵馬,以做犄角之勢、互相策應,洪如鍾清楚這個道理,但他根本沒時間去安排,看着武鄉義軍一路行來陣形不散、隊列不亂、秩序井然的軍陣,他連出城佈陣的勇氣都沒有,只能下令關閉棗陽城四門,然後尋來粗木、條石等物,將四門全部堵死,準備死守棗陽城。
隨着一聲聲刺耳的哨聲響起,武鄉義軍的軍陣在城外停下,幾名衣甲火紅的將領策馬繞城看了看,互相商討了幾句,隨後兩個軍陣向着棗陽城東面的大仙山而去,而其他的軍陣則轟然而散,無數軍卒拿着鐵鍬等物開始挖掘壕溝、構築營地。
“千里迢迢而來,竟然還有餘力挖掘壕溝、構築營地.....”洪如鍾全身發軟、一臉灰敗:“如此強軍,棗陽城如何能守得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