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終局
“只可惜那般大才卻不願爲我所用!”宋獻策嘆了一聲:“屬下去見過他了,他依舊不肯降,依屬下看,就算咱們強行留他,他也會當個閉口不言的徐庶。”
宋獻策頓了頓,眼珠子轉了轉:“要不執政您親自去勸一勸?也許他只是要個禮賢下士的臺階呢?”
“若是別人,也許是要個臺階,但盧象升,他不願降就是不願降……”吳成惋惜的搖了搖頭,歷史上那個在賈莊孤軍抗擊東虜壯烈捐軀的形象在吳成的腦海裏翻騰着,忠肅英烈,又豈是幾句話就能勸降的?
好在大熙不是東虜,走的是條堂堂正道,雄軍上下,也不是每個人都和盧象升這般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的性格。
“宋先生,我與你句實話,當初立軍機處的時候,我心目中的人選便是盧象升!”吳成露出一絲笑容來:“但當時我也只是想想,只覺得到最後盧象升必然是要爲大明殉葬的,這人選恐怕是永遠都實現不了了。”
“如今雄軍集體投誠,把盧象升完完整整交到我手裏,這已經是個驚喜了,但人總是貪心不足的,如今盧象升活着落在我們手裏,我招降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
“下英雄盡入吾彀中,自古英睿之君,誰不愛惜人才?”宋獻策吹捧了一句,勸慰道:“執政也不必急於一時,執政過,當年武鄉義軍攻陷沁州時,沁州知州以下數十人自盡殉國,至武鄉義軍攻陷棗陽、襄陽,只有兩三個官吏自盡殉國,時至今日,更是有一支明國強軍成建制的投降。”
“何哉?因爲我大熙走在一條堂堂正道之上,得道多助,自古真理也,咱們在這條正道上走的越遠,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投誠我大熙的,終有一日,像盧象升這般人物,也會盡入執政彀中的。”
“宋先生的是!”吳成點點頭,吩咐道:“既然盧象升不願意降我大熙,就暫且隨他去吧,雖然他不在戰犯名單上,但像他這般人才也不能放了,盧象升就不用公審了,直接在承府的戰犯管理所裏給他安排個位子,讓他好好勞動改造一陣,和百姓們多接觸接觸、看着我大熙治下安居樂業、日益興盛,也許能改變他的想法。”
吳成頓了頓,凝眉看向北方:“再了,此戰之後大明已經註定滅亡了,關外虎視眈眈的東虜,恐怕是早晚要圖謀入關的,在大明和大熙之中,盧象升站在大明那邊,在大熙和東虜之中,他會站在哪邊?到那時,徐庶也該開口話了。”
“我即刻去通知武將軍,讓他押着雄軍和盧象升先回襄陽,戰後執政再親自處置便是……”宋獻策點頭應承,又問道:“那孫元化怎麼辦?也一起押回襄陽?”
“先留在軍中吧,他是個善用火炮的,之後攻打南陽用得着他!”吳成轉身向縣衙外走去:“雄軍這一降,孫傳庭他們必然措手不及,這下子連北逃的機會都沒有了,我現在巴不得飛到南陽城下去,看看楊嗣昌他們如今是個什麼表情!”
楊嗣昌表情如同吃了屎一般的難看,他剛剛抵達南陽,纔在南陽府衙裏坐定,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收到了在新野的雄軍全軍投誠的消息,初時他還不敢相信,盧象升何等忠勇人物,怎會突然當了二臣?但接連幾匹探馬來報,新野城上已經插滿了武鄉賊的紅旗,很明顯,雄軍真的投降了武鄉賊。
“盧象升和雄軍能投降武鄉賊,你們卻不能!”楊嗣昌怒目掃視着堂中的一個個將官,語氣如寒風一般冷肅:“盧象升不在武鄉賊戰犯名單上,雄軍沒有禍害過百姓,與武鄉賊沒有私怨,在山西還救走了不少武鄉賊的幼兒老朽,他們可以投誠,你們呢?陝西新軍誰沒挖過武鄉賊的墳?誰沒屠過武鄉賊的家眷?劉總兵,你受朝廷招撫之後,也幹過不少屠村滅寨的事吧?”
堂中一衆將官都垂下頭去,楊嗣昌語氣愈發冷峻,我知道你們有些人抱着幻想,大不了在那什麼戰犯營裏被關上一陣,但你們別忘了,在戰犯名單上的官將,入戰犯營前是要經過公審的,你們之中有幾個人能熬過公審?”
衆人都是無言以對,楊嗣昌嘆了口氣,語氣放柔了一些:“咱們只有死戰到底一條路,在這南陽城中殉國以全忠義,還能得到朝廷的嘉獎。”
楊嗣昌忽然面上一狠,抽出一把短刀割下一隻耳朵,在衆饒驚呼聲中舉着那隻斷耳道:“我楊嗣昌在此斷耳起誓,必與諸位在南陽死守到底,爲國盡忠!言盡於此,各自散去準備戰事吧。”
一衆官將都猶猶豫豫的散去,只有孫傳庭剛剛出堂,又被楊嗣昌派人叫了回來:“伯雅,南陽守不住的,武鄉賊從不爲難下面的兵卒,就算咱們有死戰之心,那些兵卒恐怕也會大批大批投降,南陽恐怕一都挺不過,你現在就走、馬上走,輕裝簡從、僞裝身份潛出城去,我給你寫封信,你帶去京師給溫閣老、曹公公他們,他們會保住你的。”
孫傳庭剛要詢問,楊嗣昌卻擺了擺手:“大明…….還得要有做事的臣子,若是盧象升沒有投賊,我也會讓他立刻北逃,伯雅,你們死在這毫無意義,大明的梁,你還得幫我撐着!”
罷,不等孫傳庭發問,楊嗣昌便令身旁親兵強行將孫傳庭架住,從後門架走,楊嗣昌則回了後院,不顧鮮血淋漓傷口,摸出一瓶毒酒來。
“寒日汀洲煙霧輕,古堤疏柳隔江明,漁歌唱到無人處,遠雁微波相映聲。呵,自攪進這朝中紛擾之後,再未見過這般閒適景象,也不知來世可有幸?如此平淡一生也好!”
上忽然飄起雪來,不一會兒,雪花便如柳絮一般,籠罩得地一片雪白,楊嗣昌放肆大笑起來,將酒壺朝一舉:“好好好!白茫茫一片,正好,乾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