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軍馬
“杜先生這話的,您也是商賈之家出身,豈不是把自己給罵進去了!”何老頭玩笑了一句,臉色也變得嚴肅了幾分:“此事屬下明白,從雲南購馬,主要也是購買種馬,有充足的種馬繁育,若是順利的話,最多兩三年的時間,大熙就能擁有一支能跟上東虜的龐大馬隊了。”
“如此,咱們只能希望大明能挺個兩三年了!”杜魏石哈哈笑道:“宋先生上次卜算的結果是什麼?明國還有多久國祚?”
“至少能至明國崇禎十七年,但自遇到執政之後,我這卜算之法,基本就沒準確過!”宋獻策笑着擺擺手:“不談這些,何侍郎,執政送來的那份文報,你應該也看過了,馬政局之事,你有什麼想法?”
“其實執政南下之前也與屬下談過一次,當時就與屬下過,我大熙的馬政,不能再走明國馬政的老路......”何老頭摸着棗紅馬,回憶道:“明國馬政是和軍戶制配套的,劃定馬場之後,規定民戶養馬數額不等,以孳生馬匹爲課稅,並適當免其田租和徭役,因飼養不得法導致馬匹死亡者民戶要承擔賠償,此即所謂‘官馬民牧’。”
“至明弘治年間,兼併之風大起,養馬田多受豪強侵佔,加之太僕寺這些負責馬政的機構貪腐橫孝肆意剋扣養馬民戶撫卹,收馬之時也刻意刁難,民戶若不出錢賄賂,便判其馬匹有損,令其賠償,百姓苦於養馬,大批棄地逃亡,南方尤爲嚴重,故而當時的朝廷在南方將征馬改爲折色,民戶只需交銀、無需養馬,實際上便是廢除了在南方的馬政。”
“至隆慶年間,朝廷下令各州府將所養種馬折價變賣,以每馬價銀十兩、徵牧草料銀二兩的價格向養馬戶徵收養馬銀,再用這養馬銀通過互市從北虜那買馬,至萬曆十年,讓各州府將餘馬全數賣盡、所得銀兩解戶部,闢馬場爲田,準民佃種納賦,明國馬政至此徹底結束。”
“執政當時評價,明國馬政從一開始就犯了嚴重錯誤,朝廷爲了省錢省力,把養馬的負擔壓在百姓身上,民戶替朝廷養馬,不僅沒有什麼貼補,還得照交田稅,民戶負擔沉重,哪還有心思和餘力供養戰馬?加之朝廷又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監督,以至於民戶所養之馬大多不堪一用,不僅無法騎乘,連馱物都艱難。”
“所以明國即便沒有兼併、沒有腐敗,按這個法子搞下去,馬政也只會越來越敗壞的!”何老頭放眼看了看四周的馬匹:“所以我大熙的馬政,從一開始就要以朝廷爲主導,耗時耗力耗錢,但只要能做好監管和統籌規劃,培育的馬匹一定比民戶培育的馬匹要好,執政要設馬政局,協同諸部門共管,應該就是源自這個想法。”
“在之前,其實屬下就已經在起草一些馬政的章程了.....”何老頭在身上摸了摸,尷尬的一笑:“哦,沒帶在身上,屬下粗粗一,首先是戰馬標準,以往明國馬政缺乏明晰的戰馬標準,基本是靠經驗辨別,屬下私下裏和漢水軍校的校長周將軍溝通過,將軍中用馬分爲乘馬、馱馬、挽馬三類,乘馬身高三尺十五寸左右、挽馬身高三尺十二寸左右、馱馬身高三尺十寸左右。”
“不符合要求的馬匹,都要淘汰,這些淘汰的馬匹,按屬下的想法,可以發賣的民間......”何老頭衝杜魏石笑了笑:“執政應該也是這麼個想法,所以才讓內閣輔助,內閣可在民間常設馬市,專門售賣淘汰的馬匹以充作家畜農業所用,聽戶部最近呈文耕牛牛不足,也可以用這些淘汰的馬匹彌補一部分耕牛的缺口。”
“還可以賣給明國.....”杜魏石笑了笑:“明國如今從北虜那買不到什麼馬了,這些淘汰聊馬匹,正好賣給他們。”
“正是,正是!”何老頭哈哈一笑,繼續道:“軍馬和普通馬匹不同,普通馬匹只需馬草就能養活,可軍馬要養得粗壯,非得以大量飼料供養,如今咱們的軍馬飼料,主要是公田產出的玉米等作物製成,這些作物的效果嘛.....沒有黑豆做成的豆餅好,屬下覺得,還是得開闢豆田種些黑豆,再雜以玉米等物作爲飼料。”
“另外,如今咱們沒有自己的馬田,要種植何等作物,還得先上報兵部,讓兵部跟戶部溝通,然後戶部再發文更改公田的作物種植,這一來一回得浪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此事我到時候寫個章程,從戶部劃一批公田,再徵集購買一些民田,給你們馬政局充作馬田......”杜魏石點點頭:“旗官的意思我清楚,他建這馬政局,將馬政提到國策的位置,是要從朝廷到地方、從軍需到農牧、從繁育到市易統籌發展了,咱們日後要攻略遼地、攻略草原,怎能少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何老頭,旗官是把這顆種子埋在你這了。”
“我大熙諸軍之中,騎兵最弱,偏偏咱們日後面對的大敵,有着一支戰力不俗的龐大騎兵部隊!”宋獻策接話道:“執政從沒想過和他們關內關外分割兩國,從一開始就想着滅了他們,既然如此,就要在敵饒主場、在敵人最擅長的地方擊敗他們,咱們就不能有致命的短板!”
杜魏石正要接話,一名護衛親兵快馬奔來,遞上一份呈文,杜魏石拆開一看,笑道:“曹操曹操到,東虜解圍京師之圍退兵了,想來要不了多久,遼東要出大亂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