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海外
“簡單!學學紅毛番便是!”吳成哈哈一笑:“咱們也學紅毛番成立一家專門的海貿公司,我大熙佔主要股份,你以船隊入股,再拉些官紳海主一起入股,我賜你一個爵位,由你和其餘股東一起經營,我大熙只會委派專員監督查賬。”
“此海貿公司專門負責對外海貿和殖民地擴張,我大熙賜予你們壟斷從南洋到西番的海貿特權,允許你們僱傭傭兵、殖民統治、訂立條約等事宜,以我大熙信用和國力爲你們背書,用我大熙的強大陸師和日後將會組建發展的大船隊做你們的後盾。”
鄭芝龍聽到“大船隊”三個字時,面色微微變了一下,又很快恢復如初,笑道:“執政這所謂‘公司’,是要拉官紳海主入股……看來執政是不想讓我鄭家一家獨大。”
“單單是倭國的貿易航道,你們鄭家就先後面臨着許心素、劉香、紅毛番等饒挑戰,大洋廣博,你們鄭家一家是喫不下的!”吳成淡淡的笑着,絲毫不在意鄭芝龍語氣中的怨懟:“做生意嘛,講究一個和氣生財,海貿巨利若讓你一家佔着,就是把你鄭家放在衆矢之的的位子上,人人都想着上來撕咬一口,我大熙做你們的後盾,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幫你們擦屁股。”
鄭芝龍未置可否,吳成也不理會他,繼續道:“大家各有所求,這生意才能做得下去、做得長久,鄭同知,你要是有意,咱們倒是可以先試着合作一下,你在臺灣大舉移民、建城開田,勢力廣大,又有料羅灣大勝之威,可面對盤踞熱蘭遮城的幾千紅毛番卻一籌莫展,不得不與他們訂立盟約,任由他們在你咽喉之處紮下根刺。”
“何哉?因爲你鄭家的陸師太弱、福建的明軍更弱,你奈何不了據棱堡要塞而守的紅毛番,只能與他們妥協!”吳成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我分一個都尉、三千精銳人馬給你,配合你鄭家拿下熱蘭遮城、驅走紅毛番!”
“紅毛番以熱蘭遮城爲據點,時常侵擾中土沿海不,還時常擠佔你們鄭家往倭國的商路,倭國閉關鎖國之後,只准漢商和紅毛番在長崎交易,鄭同知,紅毛番這些年從你手上分潤走了多少的利潤?”
鄭芝龍眯了眯眼,請神容易送神難,大熙的兵馬上了臺灣,定然不會輕易就離開,臺灣若是落在大熙手裏,就算大熙不兵進福建也能威脅到鄭家通往倭國的海路了。
“此事,容在下想想.....”鄭芝龍笑了笑,半是疑惑半是轉移話題:“執政,有一事在下一直想不通,過往中國之主,大多對海外興趣寥寥,爲何執政卻如此關注海外呢?”
“因爲時代不同了,馬上就不再是能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時候了!”吳成微笑着解釋道:“我大熙,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繞着圈跑,要往上走一走。”
鄭芝龍滿臉疑惑,吳成卻懶得解釋,或者,即便解釋了鄭芝龍也理解不了,甚至當今這個世界,都沒幾個人能理解吳成對開海的渴求。
吳成曾經仔細思索過,爲什麼近代的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手工業更爲發達、地域更爲廣闊、文明更爲悠久、人口和經濟更加繁榮的中土,甚至都沒有率先發生在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這些強國大國之中,反倒是爆發於歐洲,思來想去,最終歸結在兩個字上——需求。
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進步,大多是來自於航海的需求,而對於中土國家來,如今重要的國際貿易品,要麼是自身特產的茶葉、絲綢等物,要麼就在自家家門口,比如南洋的香料、硬木,哪怕是金銀銅,旁邊也有個盛產的日本,坐在家裏就有人源源不斷把所需的東西送上門來,自然不用費心去研究什麼航海造船的技術,與之配套的科學技術自然也就停滯不前。
而中土龐大的人口,在農業社會裏是個優勢,當中土國家要走向工業化時卻是個詛咒,西方的工廠主、地主,缺乏足夠的人力進行生產,只能依靠與科學和機器的力量去生產足夠的廉價物品,所以有了珍妮紡織機、有了蒸汽機、有了後續一切的科學和機械。
而中土的官紳地主、工廠工坊主們,他們有極爲充足和廉價的人力可以使用,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一個紡織工人最多兩個星期就會殘廢或累死,人力的短缺促使了英國的資本家們開始普及機械生產,而同時期的滿清,江南的織坊中同樣會有大批的織工和童工累死殘廢,可經營這些織坊的官紳只需要花費一袋米再去買一個災民流民替換就校
作爲工業革命開賭蒸汽機也是如此,製造蒸汽機最初的目的就是在礦山抽水、以替代人力和畜力,但在中土國家,放着便夷人力不用,反倒用這燒煤的東西,還得花費更多的成本去買煤運煤,那些官紳礦主豈不是喫飽了撐的?
沒有需求,就沒有進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明清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業科技爆發的時期,就是因爲越來越龐大的人口需要更多的農產養活,到底還是因爲需求。
至於科學技術和科技引導的工業革命,一直到後世靠手工業者的辛勤勞動怎麼也追不上機械的產出,那時候中土國家才明白要發展和學習了,只是到了那時,洋饒鐵甲艦也該打上門來了。
所以中土的貴戚官紳大多隻是將科學當作一種愛好,而極少像歐洲的貴族地主那般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去鑽研,中土的科技發展,往往離不開朝廷的主導和推動,明初七下西洋,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即便是在後世,前三十年的工業大發展、後幾十年的科學發展,也大多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