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十年
京師的春末,依舊是大雪紛飛,鵝毛一般的雪花隨風飄揚,將整座城池包裹在一片銀白之中,若從空中俯瞰,一片銀裝素裹、莊嚴肅穆的帝都景象。
但生活在這座城池中的人們的感受卻全然不同,明末的官府都是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京師更是如此,上百萬人口的城池,缺乏官府的管理規劃,可想而知會亂成什麼樣子。
好比京師的道路,萬曆末年開始相關衙署便只對子行走的御道和一些官衙權貴聚集的地方進行維護和整修,其他路段基本都放任自流。
於是京師一到夏秋乾燥多風的季節,便“吹揚黃沙、地晦冥、咫尺不相見”,到了春冬雨雪季節,便“泥途坎陷,車馬不通,潢潦瀰漫,浸貫川澤”。
如今的京師便是如此,雪下了又融、融了又下,如此反覆,讓京師的道路雪水裹着泥水,平日裏就泥濘不堪,化雪之時雪水又匯成“河流溪”,裹着臨街的居民隨意傾倒在路旁的垃圾乃至糞便,反倒堵塞了通水的溝渠,越積越多,使得道路不僅難以行走,而且還惡臭不堪。
外表鮮亮而內裏藏污納垢,這座京師城似乎就是大明末年的一個剪影。
韓阿六如今就走在這個剪影之中,心翼翼的撩着衣袍、踩着相對乾燥的地方,他的鞋襪早就因爲雪水而溼透了,但他依舊提着十二分的心,雪水不可怕,藏在雪裏的人畜糞便才讓人萬分噁心。
“當初入開封之時,開封城也是這般污穢,我記得萬曆年間有個叫沈德符的文人過‘下街道唯金陵最寬潔,其最穢者無如汴梁,若京師雖大不如南京,比之開封似稍勝之’……”凌翔跟在韓阿六身後,也心翼翼的撩着衣袍走着,一邊吐槽道:“下官應募北上之時,曾去過開封,武鄉賊佔據開封之後便發動軍卒掏溝鏟糞、清理垃圾雜物,開封城潔淨如新城……這京師作爲皇明國都、子腳下,卻是這般糟亂、寸步難校”
“順府本來按制要募役夫在三月掏溝清城的,工料錢糧都早從戶部支走了,但如今五月都差幾要過完了,順府卻一點動靜都沒有!”韓阿六無奈的搖了搖頭:“如今大明日薄西山,還在朝中當官的,也沒幾個用心做事的了,都是能貪就貪、能撈就撈。”
“大明養士兩百餘年,終究還是有忠良的!”凌翔呵呵笑着,伸手隨意一指:“好比那孫部堂、黃總兵,手裏不過五千餘精銳,和高闖、曹賊他們纏鬥了多久?若不是他們用心盡力,今年二月高曹二賊恐怕就攻陷臨清、斬斷運河了。”
去年冬末,高迎祥和羅汝才趁山東軍抽調精銳援遼、山東空虛之時衝入山東,孫傳庭尾隨而至,在山東與之輪番大戰、互有勝負,如今還在對峙之鄭
“聽曲阜孔家嚇壞了,甚至給高曹二賊準備了畫像,只待他們一到便迎入孔廟中,嘖,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給東虜和武鄉賊準備畫像!”韓阿六滿臉嘲諷,搖了搖頭:“高曹二賊跳不了多久了,南京來的消息,左良玉準備集兵北上,前後夾擊高曹二賊。”
凌翔一愣,趕忙問道:“左良玉……他不在揚州那花花世界當他的山大王,怎麼會突然集兵北上?這廝可不是個忠義盡心的傢伙。”
“左良玉號稱八十萬大軍,不管是不是實數,那麼多人馬,他如何養活?”韓阿六解釋道:“揚州爲何豪富?因爲它是淮鹽轉運南北的中心節點,也是大運河溝通南北的關鍵之處,左良玉佔着揚州,鹽運河漕他都能分杯羹,這纔有錢糧去養兵。”
“如今高曹二賊有截斷運河的風險,這是斷了他的財路,他如何會坐視?”韓阿六跳過一個水坑,冷笑道:“再了,如今高曹二賊禍亂山東,左良玉就有理由在山東賴着不走,這般擴充勢力和地盤的好機會,他又怎會放過?”
“也是,左良玉打不過武鄉賊,難道還打不過高曹二賊?”凌翔哂笑一聲:“高曹二賊也是,他們若是早像賀賊,藺賊那般投個靠山,也不會陷入如今這般窘迫的境地裏了。”
“闖營分裂之後,李闖帶走了大量精銳,高賊便更加緊張手裏那點本錢,曹賊呢,一丘之貉,武鄉賊的軍隊不是將官的私有物,在他們眼裏,卸了他們的軍權和要他們的性命有什麼分別?”韓阿六喘了口氣,掃了一眼街上走過的一隊巡街的甲兵:“也許日後他們徹底沒了本錢,會跑去武鄉賊那裏謀個富貴,但只要他們手裏還有能戰之兵,就絕不會投誠武鄉賊的,不過武鄉賊自成體系,估計也看不上他們,只要不折騰到自家地盤上,就隨他們去了。”
“人嘛,總得找棵大樹好乘涼......”凌翔嘿嘿一笑,語帶深意的看着韓阿六道:“特別是那些有才幹的、身居高位的,更需要一個能讓他們充分施展的戲臺。”
韓阿六轉身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無奈,臉上卻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擺出一副沒有聽懂凌翔話中話的模樣,搖了搖頭,淡漠的回道:“有才幹又身居高位的,誰會願意輕易就寄人籬下?高曹二賊如此、獻賊如此,陝甘的李闖、回賊他們,也是如此。”
凌翔眼中流露出一絲失望來,但他也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沒有繼續暗示下去,跟着轉移了話題:“四月,武鄉賊賀錦部進兵靈臺,與同時進軍靈臺的李闖劉宗敏部衝突,聽劉宗敏被圍在靈臺縣七有餘,闖回聯軍和武鄉賊也對峙了七,最後還是李自成他們先撤了軍,武鄉賊才放開道路讓劉宗敏領軍退走的。”
“下就這麼大,雙方擴張到極限,終究是要起衝突的.....”韓阿六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就看李闖、老回回他們是想走死路,還是想要走活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