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臥榻之側
西安如今就是一座孤城,外無援軍、內無強兵,陝西總兵左光先手上不過幾千秦兵和逃來西安的陝甘邊軍能戰,和陝西巡撫甘學闊手下的巡撫標營合在一起,不過兩萬餘兵馬,而大熙軍單單是圍城的賀錦所部就有三萬多人,南北延安府和漢中府,還有賀人龍的萬餘兵馬和藺養成的兩萬餘大軍,可以隨時馳援。
這麼一座孤城,自然沒有強攻浪費人命的需要,賀錦採用的是大熙軍慣常的方法,挖掘三重濠溝圍死西安城,留下一部兵力監視駐守,大軍分兵掃蕩西安府治下村寨城鎮,派出工作隊在各地清丈田畝、清分田地。
陝西作爲最早開始農民起義、遭受災害最爲嚴重的省份之一,歷經戰亂災害,無數百姓拋荒土地淪爲流民或加入農民軍反抗朝廷。
這導致大熙軍入秦之時出現了一個在河南、湖廣等地從未出現的新情況——陝西地區出現了田多而民少的局面。
隨着崇禎三年農民軍大批東進山西、陝西殘留的農民軍陸續被剿滅或者往陝甘融入李自成、老回回、李部司所部中,陝西動盪的局面逐漸穩定下來,加之災害的減輕,陝西的農戶也開始恢復生產,不少農戶便將那些棄地逃亡的流民拋荒的土地重新開墾並佔爲己有,有些自己耕種不過來,便分租給返鄉無田的流民耕種,實際上便是轉化成霖主。
大熙軍兵進陝西之時對此毫無準備,依舊按照其他省份執行的政策“均分多餘田地、歸還有主之田”,那些自耕種辛苦開墾了別家的拋荒田地,卻又要被收回重新分配,如何能願?大熙在他處無往不利的清丈分田政策,在陝西反倒搞得怨聲載道。
好在新興政權最大的特點便是反應及時、善於改進,得到各地工作隊的奏報,大熙委任的陝西節度使呂弼周和授軍機大臣、總理陝甘軍務事賀錦趕忙一起發文叫停了各地的清丈分田。
如今大熙已在陝西調整了政策,對自耕農戶轉化而來的新地主只清丈、不分田,推行永佃制,其他耕種了拋荒田地的,遵照誰耕誰有的原則重訂田契,田地被農戶佔據的返鄉流民,則另擇他地分田,如今正在大熙掌控最牢固的延安府和陝西田地最多的西安府等地試校
對大熙來,這項工作纔是他們在西安府的重中之重,至於一座隨時可取的西安城,不過是一個捎帶的囊中之物而已。
“但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闖回魁三部會逐漸往甘州鎮撤去,準備出關攻略西域……”吳成捧着一碗熱滾滾的羊肉湯,對對面拿着根木棍翻着火爐上烤着的番薯的賀錦着,陝西遭了雪災,官將都厲行節儉、嚴禁飲宴,兩軍會師,戰士們有接風宴喫肉喫酒,他們兩個卻只能啃番薯和雜糧餅子填填肚子。
“所以你這三萬大軍就不能再屯在西安城下了,得準備西進接收,盯着李自成他們出關……”吳成伸手去抓一塊番薯,差點燙掉層皮,趕忙摸着耳垂:“嘖!所以西安得拿下來了,甘學闊、左光先他們若是不投降,那就全了他們的忠義之心得了。”
“西安倒是不難取,圍了這麼久,城內軍心應該早就垮了,甘學闊、左光先可以用城池框着那些兵卒不投降,可攔不住他們逃跑……”賀錦一把抓起一個番薯,在手中左手倒右手翻了兩回,這才剝起皮來:“倒是李自成他們……不是簡單人物,西域也不像烏斯藏那般貧瘠,料理的好,養十幾萬精兵還是可能的,你放心讓他們呆在臥榻之側?”
“不然呢?逼着他們和咱們火併不成?老回回的沒錯,他在臨洮甘州經營了許多年,民心所向,不是獻營那般立足未穩的政權,要對付他們必然會曠日持久、需要調動不少兵力、牽扯不少精力!”吳成無奈的嘆了口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分清楚,如今咱們首先要對付的還是東虜入關,西域日後再想辦法解決便是了。”
“再了,我漢家失去西域都千百年的時間了,胡番遍地,讓他們去清理清理也是好事!”吳成淡淡一笑:“日後咱們大熙治理西域之時,也能方便許多。”
賀錦三兩口喫完一個番薯,又去抓另一個,有些好奇的問道:“這麼來,吳帥你也盯上西域那塊土地了?”
“光我盯上沒有用……”吳成搖了搖頭,笑得很自信:“得讓朝野和咱們的後人都盯上,有獻營在烏斯藏、有李自成他們在西域,我大熙就註定不會像大明那樣縮邊棄圖了。”
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經營,大多是因爲西域地區產生了強權的緣故,比如漢代斬斷匈奴臂膀、唐代應對突厥、清代應對準噶爾和東擴的俄羅斯,明朝之所以放棄關西七衛縮邊,和西域紛爭不斷、沒有一個能威脅中原腹心地帶的強權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西域貧瘠、番胡雜居、風俗民情迥異於中土,治理成本高昂,若沒有一個不得不經營西域的理由,中原王朝必然會放棄西域縮回關內的。
吳成放任獻營入藏、支持李自成、老回回等人兵進西域,既是面對現實局勢的不得已的妥協,也是爲了給朝野乃至後世子孫一個不得不經營西域藏地的理由,再了,漢家的政權,總比和碩特、準噶爾那些番胡政權更能順利的融入中土體系之鄭
吳成心裏終究還是一個後世之人,雄雞是底線、秋海棠葉是理想,一點也不能少,在此之上擴張的其他領土,都是錦上添花。
“所以你得看着他們,一定要拿下哈密這個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吳成抓起一個番薯,彷彿已將西域握在手中:“若是李自成他們反悔了不想給,咱們就自己奪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