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學派
孔聞詩點零頭,卻沒有什麼感興趣的意思,梅漣哂笑一聲:“嘖,孔先生也是做過明國高官的,又是孔子後裔,這些寒門的東西是和你無關了,得了,咱們繞回正道,繼續之前的話題。”
“除了這兩派之外,還有一派是百家派,以武昌知府謝鳳洲爲首,聲言‘儒家之興,在兼容幷包、納取百家之長,儒家之亡,在罷黜百家、獨尊儒教’,主張‘以儒爲主、百家齊興’,廢除儒學的獨尊地位,而是恢復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景況,‘以諸法之爭鳴、補儒學之不足’。”
孔聞詩眉間緊緊皺了起來,握着杯子的手也抓緊了一些:“是以儒爲主,恐怕是個‘以他道代儒學’的心思吧?我聽謝知府之前上疏請求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這是要走黃老無爲而治的路子?”
“不知道,我也不關心……”梅漣搖了搖頭,將手指屈完,握成個拳:“其他還有一些派雜派,比如百工院那些人推崇的西學派、諫議院一些耐不住寂寞、一心想着從龍改命的閒官推崇的皇道派之類的,紛雜無數,我也不細了。”
梅漣又指了指自己:“如今在大熙傳播最廣的,便是以我爲首的溫陵學派,吾師的主張貼合大熙的情勢,比如大熙官吏之中不少佃農、商賈、奴僕出身,所以他們要推崇吾師的‘四民平等’,大熙朝堂地方都有不少爲官做事的女子,好比如今的戶部左侍郎,就是賬房女眷出身,諸派之中,也只有溫陵一脈能爲她們這些女子所用。”
“孔先生得空可以去內閣看看,吾師的主張——‘之立君、本以爲民’如今就刻列成碑,立在內閣門口!”梅漣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隨即又收斂起來:“孔先生,我大熙的學派,大體便是如此……”
“梅部堂似乎忽略了一個!”孔聞詩打斷了梅漣的話,提醒道:“我聽大熙最近還興起了一個新的學派,叫什麼‘農務派’的,據是那盧象升帶起來的,宣揚什麼‘農爲國基、農爲國主’,主張組織農戶佃農興辦農會,‘均分田地,農者治國’,要官紳豪貴也要下地勞作什麼的。”
梅漣臉色有些尷尬而難看,隨即又恢復正常,笑道:“看來孔先生對我大熙是有些瞭解,只是那所謂的農務派並非一個完整的學派,甚至連個出頭組織的都沒有,只是一些農戶出身的基層官吏和學生瞎嚷嚷而已,連着作都沒有,只能拿着着盧象升在《襄京日報》上的幾篇文章遊記文章張目,這算是什麼學派?”
孔聞詩點點頭,笑道:“我聽士子官紳們稱他們爲‘泥腿子派’,想來也是,自古以來都是士紳大儒着書立言、創派立學,從沒聽農戶佃戶能講出什麼大道理來?那些‘農務派’‘農家之言生於土地之中,氣血充沛、生動有理、美甚於世間一切之言’,哼!可發一笑!”
“我記得這是盧象升的原話,當時因爲這篇文章不少儒士和他打了好幾個月的筆仗!”梅漣笑着搖了搖:“得了,既然孔先生提起,便把它們也算作一派吧,孔先生,我大熙這紛繁諸派之中,你可發現什麼共同點嗎?”
孔聞詩一愣,隨即眉間又一次緊皺起來,梅漣見他這副模樣,知道他已經想到、只是不願出口而已,便微笑着替他將答案了出來:“我溫陵一脈就不了,吾師對孔聖人是個什麼態度,孔先生想必也是清楚的。”
“經世一派,以前明投誠官吏士紳爲主,此派實際上是在對大明滅亡的反思中形成,他們提倡務實棄虛、經世濟民,那麼作爲這下務虛和禍民的代表的衍聖公和孔家,孔先生覺得他們會是個什麼態度?”
“古法派大多是投入我大熙的中地主官紳和士人組成,大多是前明舉人、秀才之類的,他們要以漢唐古法替換宋明儒教,孔先生,漢唐之時可有衍聖公?”
“還有百家派,這一派中大多不尊儒學而鑽研他道,既然不尊儒學,衍聖公和孔家對他們來有什麼存在的必要?若是可以,他們恐怕連孔廟都能拆了!”
梅漣頓了頓,看着臉色難看的孔聞詩,繼續道:“至於那什麼‘農務派’,他們想要下士紳都踩在泥地裏,這孔氏又如何能獨免?他們要均分田地、人人可耕織,孔府佔了山東多少良田沃土?”
“孔先生,我大熙的學派,沒有一個瞧得上衍聖公、瞧得上孔家的!”梅漣雙手一攤:“所以執政纔有底氣派我來給你送信,執政的態度很明顯了,大熙奉孔孟之道,但並不需要衍聖公、更不需要一個千秋富貴的孔家裝點門面!”
孔聞詩默然了一陣,拿過那封書信,捏在手中半卻依舊沒有拆開,苦笑着抖了抖:“梅部堂,這麼在下這個孔聖後裔,對大熙也是沒用了?”
“那倒不是,孔先生的才學氣節,執政和我等還是很佩服的!”梅漣搖了搖頭,嚴肅的道:“孔先生若是爲兩面投注、爲了孔氏千年富貴和一個衍聖公的位子而來,對我大熙便毫無作用,可孔先生若是以一個不願屈膝於胡虜的名士而來,我大熙自然是歡迎的。”
“洪臺吉在曲阜攪風攪雨,白了就是爲了利用孔聖後裔來和咱們打嘴仗!”梅漣冷笑幾聲:“打嘴仗的事,自然是幫忙嚷嚷的人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