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分稅
吳成點點頭,微微坐直了身子,杜魏石眯了眯眼,將酒壺擱在桌上,林故理了理思緒,闡述道:“前明的商稅和田稅一樣,正稅從明初以來就沒怎麼漲過,有明一代兩百餘年,商稅正稅只在啓崇禎年間有過大規模的增長。”
“但前明的商稅同樣也是合法的正稅少、亂七八糟的雜捐捐納多如牛毛,比如崇禎二年,單單是這襄陽府一地,便增加了魚捐、橋捐、沙埕捐、香捐、草鞋捐等十餘個捐納攤派,和田稅一樣,這些捐納攤派本身是不合法的,官紳豪貴自然能有理有據的拒繳,最後都壓在中商賈和百姓的身上,致使不少商戶破產。”
“我朝議定商稅,首要之事便是對這些苛捐雜稅和胡亂攤派進行審定,大多數雜稅都已廢除,少部分則合併保留,故而如今我大熙的商稅,乃是四大稅中最爲龐雜的,包括市稅、茶稅、礦稅、酒稅、工坊稅、車船稅等等,名目最爲繁多。”
但是商稅在四大稅中的佔比較低,一則我大熙爲鼓勵商貿流通,有三年免徵的政策在,不少地區還處在免徵商稅的階段,二則之前下大亂、災害連連,各地商貿受到嚴重影響,商隊少、商人少,商稅自然也就少。”
“比如商稅之中佔比很大的酒稅,這幾年北方大旱、糧食短缺,故而朝廷禁酒,民間也嚴禁私釀,酒稅便因此一落千丈。”
“如今下局勢相對穩定,雖然還有災,但影響也能控制,故而各地商貿漸漸有了復心跡象,但也僅僅只是跡象而已,商稅想要恢復到前明萬曆年間的水平,恐怕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積累了。”
“故而屬下以爲,最好就趁着這商稅方興未艾之時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改革,若是等商貿興盛起來再想改革稅制,牽涉的百姓商戶就太多了,阻力自然也會越來越大!”林故鎖着眉,手指在桌上劃拉着,似乎是在默寫他心中已經盤算過千萬遍的計劃:“而此番商稅改革的重點,則是重新釐定朝廷和各地官府的稅賦分賬。”
“執政也清楚,以往前明採用的是存留和起閱方式分賬稅賦,所有稅賦名義上都是由朝廷徵收、供朝廷使用,只是州縣因爲有發放官俸、救災賑災、維護城池等需求,故而可以存留一部分賦稅使用,但一旦朝廷國用緊張,往往會抽走地方存留先滿足國用,如崇禎年間因爲兵災軍費等問題,要求各地官府將所徵之火耗銀解送戶部使用。”
“但州縣官府要用銀子的地方同樣不少,若存留不敷使用,往往便私自攤派捐納以彌補虧空,前明的苛捐雜稅,一多半都是因此而產生。”
“官府無錢,必然巧立名目,所以屬下以爲,與其讓州縣官府亂設苛捐雜稅剝削百姓,不如干脆分給他們一些徵稅的權力,讓他們有一定的錢糧可以自由使用,即便有貪污腐敗,控制起來也方便許多......”林故有些不敢看吳成,將徵稅權力下放州縣官府,對於一個集權的皇帝來,簡直和預謀造反沒什麼兩樣:“屬下仔細清算過了,商稅之中有不少稅種,如牲畜稅、契稅、產稅、牙稅等,與州縣官府息息相關,朝廷統計徵稅非常麻煩,而且成本高昂,不如下放給州縣官府,朝廷只規定州縣徵收之稅種並做監管。”
“分稅制!”吳成感到有些驚喜,林故的方法已經類似於後世的國稅地稅的分稅制了,只是要實行分稅制,還得有個必不可少的前提需要改革:“林尚書,若是按你的法子,戶部又該如何監管施行呢?”
“屬下以爲,可以在擇定時間,要求各州縣上報一年內徵收稅商稅的使用計劃、各項支出,戶部根據各州縣去年奏銷單冊進行審覈,確定州縣所能徵收的商稅稅種,州縣只能在戶部規定的稅種內開徵停徵、覈定適用稅額。”
“另外,次年奏銷之時,州縣需一併上報去年商稅徵收和使用情況的彙集總結,以供戶部審覈清算,若是拖延瞞報者,便依照律法規定處置。”
吳成臉上笑意更濃,林故的這個法子,完全可以是後世國家預算決算制的雛形,如今雖然只能算是一個胚胎,但任何制度的發展,本來就是在不斷地實踐中慢慢成長的。
“執政,我大熙科舉,無論是八股科、常務科,還是針對官吏兵將的撿拔科,都是要考校算學的,因此官府衆人,多多少少都有算學的底子.......”林故見吳成沒有反對的意思,底氣足了一些:“正因爲擁有大量懂算學的官吏,這朝廷和州縣官府商稅分賬奏銷的制度,纔有可能搞起來。”
吳成點點頭,不管什麼制度都需要人去執行,看來之前奏銷制的成功,給了林故不的信心,讓他決定大刀闊斧的進行一場改革,開創一種前無古饒新稅制了。
吳成忍不住笑出了聲,他一直想要大熙作爲中古國家和近代國家的過渡,但時至今日,大熙的許多政策都只是他這個穿越者根據後世的經驗拔苗助長而已,大熙的官吏實際上大多數還是跟着他的指揮棒在轉悠,或者困在封建時代的思維裏轉不出來。
但如今林故的大膽改革給了吳成一個信號,這個時代的頂尖人才們,已經開始自發的摸索前進的道路了,吳成的拔苗助長,沒準十幾年、幾十年後,會變成提前築基。
這是好事,抱團上路永遠比孤軍奮戰好,吳成淡淡的笑着,重重點零頭:“我大熙生於變革之中,自然是不會害怕變革的,林尚書,你擬一個詳細的章程出來,我看過之後若沒什麼問題,你就擇地試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