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虧欠

作者:金黃的雞翅膀
皇帝無法反駁,只能低着頭幽幽嘆了口氣,又問道:“周王叔,你老實回答朕,不要隱瞞,朕問你,若是武鄉軍渡江過來,你.......會投降嗎?”

  朱恭枵默然了一陣,坦然的點點頭,回道:“若是在以前,臣絕不會投降,否則也不會從開封逃到南京來了,但是現在,臣一定會投降。”

  皇帝擡頭看向他,滿臉寫着疑問,朱恭枵也知道皇帝的心思,耐心的解釋道:“陛下,臣當年在開封,坐在王府高堂之中,往來的都是達官貴人、名士大儒,就是周藩的宗室,有不少人臣也從來沒放在眼中過,何況是那些白丁百姓?”

  “當時的臣......嘴裏也喊着‘民爲貴’,偶爾做幾首傷春悲秋、哀民之苦的詩詞,但心裏從來沒有百姓的位置,對他們從來是不屑一鼓,一羣升斗民,不讀書不識字、無權無勢,甚至餓得都快站不起來了,對臣這高高在上的周王、對大明又有什麼用呢?”朱恭枵嘆了口氣,朝開封的方向看了看:“當時的臣貴爲大明周王、從養尊處優,也和陛下一般,心中只想着大明、只想着朱家一家,河南的巡撫佈政、朝廷派來的閣臣督帥、河南的大將名儒,哪個不比那些貧苦百姓重要?”

  “所以開封的百姓們倒向了給他們分田分地、伸冤做主的武鄉軍,而武鄉軍用事實告訴了臣,百姓們很重要,非常的重要!”朱恭枵苦笑一聲,有些魂遊外:“所以......武鄉軍兵馬離開封還遠得很,但所有人都知道開封不可能守住,所以......臣這個以剛烈聞名於世的周王,就被開封的百姓們嚇得灰溜溜的棄藩而走。”

  “不瞞陛下,臣到了南京之後,見了這聚寶山下的流民,才知道我大明是輸在了哪裏......”朱恭枵又朝那些流民指了指:“陛下,臣自啓年開始,向朝廷捐助金銀錢糧不下百萬之巨,人人皆贊慷慨,可這些金銀錢糧是從何而來的呢?開封府的田地產業被歷代周藩侵吞大半,百姓或爲佃戶、或爲奴僕,臣從他們手裏搶走了他們的錢糧金銀,換了一個慷慨的名聲,而他們呢?受窮受餓、流離失所!”

  “臣的金銀錢糧,給了朝廷、給了軍閥、給了官吏,可給過他們分毫?沒有!即便是臣出些錢糧修橋鋪路、挖井築堤,也不過是爲了能更好的享受、更好的盤剝而已,心中從來沒有想過要爲百姓做些什麼......”

  “百姓們心中和明鏡一般,他們清楚誰真正爲了他們好,一點恩惠的收買,買不了他們的民心......”朱恭枵長長一嘆:“陛下應該也聽過武鄉軍編的《白娘子》那齣戲,戲中污衊本王的地方不少,人清者自清,臣取處女煉丹這等謠言本是無稽之談,本不值一哂,但偏偏百姓們卻對此篤信不疑,爲何?”

  “因爲我大明的宗藩,就沒有幾個不壓榨百姓的!因爲王府的惡奴,就沒有幾個不作惡多賭!因爲他們確實有田地被奪、確實被層層壓迫、確實像戲裏一樣受苦受難!”

  “所以哪怕是謠言,他們也會深信不疑,因爲這所謂的謠言,就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事件!”朱恭枵喘了口氣,又看向那些流民:“陛下,大明像臣這樣的人不少,比臣更爲惡劣的更是不少,就像武鄉軍文章裏所的那般‘虎豹當朝、豺狼坐衙’,在這種情況下,陛下請細思,這些百姓的苦難,到底是誰造成的?大明走到今這般地步,到底是誰的過錯?”

  皇帝沉默一陣,眼中閃爍着淚花,顫抖着回道:“是朕,是朝廷,是......朱家!”

  朱恭枵點點頭,繼續道:“臣剛剛之所以武鄉軍若渡江來,臣必投誠,不是因爲臣怯懦,也不是因爲臣想向武鄉軍求什麼榮華富貴,臣依舊是以前那個對大明忠心耿耿、以剛烈聞名的大明周王。”

  “臣要投誠,是因爲愧疚,對這些百姓無比的愧疚!從萬曆年臣繼嗣周王至今,數十載的時間,臣爲百姓們做過什麼呢?想來想去,竟然想不到一件事!反倒是如今在這粥棚之中施粥濟民,纔算是真正爲百姓們做了些事情......臣,這麼多年虧欠百姓的太多了,哪裏能心安理得的隨便丟掉這條性命?

  “黃泉之下面對列祖列宗,臣又如何向他們解釋,爲何當年和如今擁戴武鄉軍一樣擁戴我大明、奮不顧身追隨太祖驅逐元寇、混一中華的萬民百姓們,如今卻要將大明掀翻?”

  皇帝默然無語,再也沒有話,隨着朱恭枵等人一起給流民分粥,隨後便默默乘着馬車回南京,一路無言,直到入了禁宮,才忽然問道:“龐......鏡臺伯,你今日帶朕去聚寶山下,到底,還是爲了勸朕投誠吧?”

  韓阿六點頭承認:“陛下自然可以一死了之,但大明並不缺忠臣良將,他們也許會跟隨陛下的腳步,求一個殉國忠烈的下場,就算沒有,陛下殉國之事日後沒準也會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萬一再掀起一場兵災,到時候又會有多少百姓受難?”

  “而且周王殿下得對,朱家和陛下,對下萬民和百姓是有虧欠的,怎能就這麼一死了之?”韓阿六見皇帝眉間皺起,便繼續道:“陛下,你年紀尚幼,大明的頹敗怪不到你的身上,但陛下若就這麼殉國而去,這不是剛毅,這是逃避,逃避陛下應該承擔的責任!”

  “陛下是英睿之主,高首輔和復社的重臣們也都是有能有志的國家棟梁,你們應該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萬民百姓安居樂業,去追求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大同世界,去實踐孔孟儒學之道,而不是就這麼一死了之!”

  “陛下,朝代輪替、古來常有之事,但只有讓下萬民記住你,日後起大明纔會讚一句‘生得光榮、亡得可惜’,如此纔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大明江山,而你今日若是就這麼殉國而去,百姓們記住的大明會是個什麼模樣?”

  皇帝猶豫了好一陣,全身忽然鬆弛了下來,長長出了口氣:“你的對......朕虧欠百姓太多了,大明虧欠百姓太多了,不是一條性命就能還得聊......鏡臺伯,幫朕擬旨吧,大明向大熙.......投誠!”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