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治蒙
“確實如此!”梅之煥繼續道:“在屬下看來,隨着草原和中原兩邊形勢的變化,我大熙是能夠在前明的基礎上對察哈爾、土默特這些與漢地聯繫相對緊密的蒙古部族進行強制定居和同化的,徹底將之融入我大熙的體系之中,完成千古未有之壯舉!”
“明初設立衛所欲統治草原,此策是條好策略,如今東虜的盟旗制,和明初在草原上的衛所制又有什麼本質上區別呢?但明初之所以施行不下去,一則是因爲人丁問題,北方經歷蒙元數十年內鬥而人口大減,明廷甚至還要從塞外抓捕胡人入關強制漢化耕種來填補人丁的缺口。”
“在那麼廣闊的草原之中設立定居點,又沒有足夠的人口去充實這些衛所,導致最後都變成一個個人丁稀少、防禦薄弱、孤立的據點,又如何維持得下去?”
“所以明廷最後只能選擇縮邊,退回長城之內被動防守……”梅之煥撥弄了一下桌上的半個粟米餅子,繼續道:“但現在情勢不一樣了,北方諸省雖然因爲苛政、兵亂、饑荒、災害等因素損失了不少人口,但畢竟有前明兩百餘年蓄養的底子在,人口情況比元末好上太多太多了,我大熙國初就面臨着人多地少的情況,這在歷朝歷代的開國新朝之中,都是難以想象的事。”
“有充足的人丁,就能直接沿襲明初之時對蒙古草原的佈置,恢復明初衛所,遷移大量漢民北上,在隆萬年間對草原開發的基礎上,蒙漢雜居一處、且耕且牧,雙方互相通婚融合,聯繫更爲緊密,我大熙自然就能在草原上紮下根來。”
“移民之事我早有考慮……”吳成走到地圖前,伸手在地圖上觸摸着:“此番出擊草原,要徹底打垮東虜在草原上的統治,之後便是參照如今在雲貴等地的移民,組建墾殖團北上移民、逐步恢復明初的衛所並以此爲據點繼續擴展。”
“其中的關鍵便是河套地區,一則簇水草豐美,而且本也有農耕傳統,二則佔穩河套,便能攔腰斬斷蒙古東西聯繫,也能分而治之。”
“執政考慮的是!”梅之煥也走到霖圖前:“除了人丁之外,還有稅收問題,我中土不產白銀,金銀大多都要靠海外輸入,金銀不足,便只能徵收實物,但實物倉儲和運輸成本很高,因此明廷的稅收,大半是存留地方,能夠解送朝廷的額度不多,明初之時自然也就無法長期支撐對草原的開發和移民。”
“隆萬年間之所以和東蒙古諸部的聯繫迅速緊密起來,和隆慶開海大量白銀涌入中土也有關係,張居正行一條鞭法改實物爲徵銀,減少了徵收和運輸環節的損耗、大大擴大瞭解運朝廷的稅額,朝廷有了更多的資源和國用可以支配,自然也就能加速對草原的投入和滲透開發。”
“同時,在互市通貢的過程中,白銀也大量流入草原,逐漸替代草原上原本以物易物的形態,草原諸部徵稅、貿易都需要從互市中流入的白銀,自然也就更依賴於大明。”
“而我大熙的紙鈔比白銀更進一步!”吳成微笑着接話道:“白銀黃金還有存儲囤積的問題,但紙鈔不過一張紙而已,囤積起來便毫無作用,而紙鈔發行多少、如何使用,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若蒙古諸部習慣了使用紙鈔,自然便只能綁在我們的身上。”
大熙的紙鈔制度從建立開始本就帶有經濟戰的意圖,與殘明、與滿清、與南洋諸國和海外番商的貿易,都是通過糧食、茶葉、手工業品等商貨吸取對方的金銀等貴金屬貨幣,然後封存起來退出流通領域,再以紙鈔逐步替代這些貨幣。
控制了貨幣的流通,也就控制了商業的命脈乃至一國的國政。
當然,前提是大熙的紙鈔擁有能夠媲美金銀這些貴金屬貨幣的金銀價值,否則一堆不斷貶值的廢紙,連大熙自家百姓都不會願意使用的,而吳成對於一個封建國家的國家信用從來就不抱有什麼信心,即便日後大熙成功向近代化國家過渡,恐怕也很難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能忍得住不超發濫發貨幣。
所以如今大熙的海外貿易中,白銀黃金和銅料這些貴金屬依舊是重要進口的對象,大熙也在儘量吸納這些貴金屬進行儲備,後世一旦紙鈔的信用崩塌,好歹還能依靠這些貴金屬重建一套新的稅收和貨幣體系,不至於像明末一樣因爲缺乏白銀導致的貨幣緊縮而下大亂。
“執政的沒錯,可以我大熙從建國起,就已經打下了日後經略草原的基礎!”梅之煥淡淡一笑,再地圖上點零:“一方面,東蒙古的經濟形態已經逐漸向着耕牧方向轉變,加之黃教的傳播,有了定居和劃分牧場的基礎,我大熙也有了向草原大舉移民並長期維持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大熙也能夠通過貿易的方式將東蒙古諸部捆綁起來,因此在屬下看來,徹底融合東蒙古諸部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梅之煥露出一絲嘲諷的冷笑:“當然,還得感謝洪臺吉,他消滅了林丹汗、打垮了東蒙古諸部的抵抗力量,只要擊潰了東虜震懾草原的蒙八旗和鑲藍旗,東蒙古諸部便只能任由我大熙宰割了。”
“要統治草原,只用兵不行,但不用兵也是不行的……”吳成輕輕點點頭,直起身子:“多爾袞得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應付我大熙、組織兵馬棄關內東逃,他不會在山東糾纏太久,必然要速戰速決,開春之後估計就會迅速南下了,而蒙八旗和鑲藍旗……很可能會先行裹挾東蒙古諸部東逃遼地,爲多爾袞掃清遼地的游擊隊。”
“所以咱們也得速戰速決,在他們東逃之前徹底打垮他們,盧象升在遼地才能大展身手,和咱們一起將東虜四面包圍起來!”
“這段時間我就北上去大同準備北出長城,勞煩梅老再辛苦一陣,隨我去給東虜在蒙古的統治致命一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