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喇嘛
在這羣護衛和喇嘛衆星捧月一般護衛着一輛馬車,馬車車頂乃是精心打造、用硃砂刻印着一道道梵文經文的金色穹頂,陽光撒在金頂上,反射出耀眼奪目的金色光芒,恍若佛陀在施展着神蹟,車身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幡和經旗,被草原上的微風吹過,發出一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與喇嘛們誦唸經文的聲音合在一起,顯得無比的莊嚴和肅穆。
這支隊伍從青海地區一路向東而行,穿越大半個草原,遇到過兇悍的響馬、貪婪的貴擘打散的潰兵,但沒有一人試圖傷害他們,所有人在他們路過之時,都只敢匍匐在地,不敢有一絲一毫的不敬。
直到進入原鄂爾多斯部的牧場,碰到一隊巡邏的騎兵,那支騎兵全身火紅,長身棉甲也漆成了鮮豔的紅色,在翠綠的草原上顯得格外的醒目,他們高舉着一面熠熠生輝的紅底金徽旗幟,飛快地奔馳到這支隊伍面前,爲首的旗官策馬而出,伸直左臂、張開五指,喝令道:“止步!來者何人?此處乃我大熙蒙古戰區、軍管之地,爾等不得擅闖,立即止步!”
隊伍停了下來,護衛馬車的一名侍從策馬上前,用着口音濃重、不怎麼熟練的漢話回答道:“我等是烏斯藏藏教格魯派教衆,護送五世達賴喇嘛上師前去拜訪大熙執政陛下,請將軍放行!”
那名旗官似乎沒有聽清那侍從的話語,又詢問了一邊,側身和身邊一名教導交流了幾句,朝着隊伍高喊道:“我部沒有收到什麼達賴喇嘛東訪的消息,也沒有收到上峯的命令,爾等可有朝廷發給的文告或路引批條之類的?”
那名侍從面上有些慍怒,冷哼一聲,喝道:“這位將軍,上師東訪,是爲和大熙的執政討論藏蒙大事,你若是這般阻撓,耽誤了國家大事,恐怕日後擔當不起!”
“俺只知軍令如山!”那名旗官也有些惱怒,語氣不善的道:“上峯有令,讓我等巡邏戰區、謹防奸細和外敵滲入河套,爾等披甲持刃而來,又無公文路引,誰知是善是惡?放下武器,原地等待,俺即可派人去向上峯通報,否則......不管什麼喇嘛鰨目,只要強闖,俺就敢剁了他的腦袋!”
那支隊伍裏的護衛和侍從聞言,紛紛策馬來到前頭,人人都按刀持矛,那支巡邏的旗雖然只有十餘人,但卻渾然不懼,飛快地列成一道長線,那旗官也按住了戰馬上掛着的手銃把手。
就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刻,馬車之中忽然傳來一陣沉悶的銅磬之聲,那名侍從趕忙撥馬回到馬車旁,馬車中傳來一聲乾咳,一個穩重而老成的聲音響起:“諾爾布,不要和大熙的兵馬衝突,放下武器,讓他們去通報便是。”
“攝政!”那名侍從有些不服氣:“一路行來,您可曾見過如此無禮之人?一隊巡邏的騎兵就這般傲慢,那位大熙的執政,恐怕也是個目中無饒傢伙.......”
“夠了!”馬車裏的人呵斥了一聲:“求人就要有求饒樣子,那位執政......不一定需要我們格魯派,但我們已經走到了滅教邊緣,急需他們的援手,這一點你給我牢牢記住!”
那名侍從找不出反駁的理由,只能不甘的策馬回到隊列中,喝令一衆護衛放下武器,又找了一個喇嘛跟着大熙的一名騎兵前去通報。
過了一陣,那名騎兵和喇嘛才飛奔而回,那旗官策馬上前道:“上頭有命令,爾等先隨咱們往豐州城停駐,上面會派人去察哈爾地區向執政通報,等執政命令下來,再行處置。”
完,那旗官沒有給他們質問的時間,當即調轉馬頭領着騎兵向豐州城方向而去,那支隊伍自然是希望能夠直接東去拜訪吳成的,但他們也知道無法違抗大熙的軍令強闖,只能跟在那支騎兵後面。
豐州城始建於遼代,遼金時期乃是塞外防禦的中心重鎮之一,至蒙元時期,又逐漸轉變成溝通南北、連接東西、車馬絡繹、市場喧囂的塞外商城,至明代,因爲戰火的緣故,豐州城幾近毀滅。
到嘉靖年間,草原過度放牧、水土流失嚴重,東蒙古諸部光靠放牧已經無法養活自己,而蒙古饒農耕水平又極爲低下,“其耕種,惟籍不籍人,春種秋斂,廣種薄收”,粗放式的農耕不僅沒有滿足蒙古諸部的糧食缺口,對河套等地的水土破壞反倒愈發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俺答汗開始向大明招誘漢人逃民協助蒙古諸部耕種土地,承諾“歲種地不過納粟一束,草數束,別無差役”,豐州地理位置優良、水土相對肥美,便成了北逃漢民主要的聚居之地,將近五萬餘人在此耕種生活,原本的草原地帶出現了“開良田千頃”、“村連數百”的景象。
俺答汗去後,佔據豐州城的鄂爾多斯部幾乎全盤繼承了俺答汗的策略,繼續招攬漢地逃民在豐州等地分田耕種,豐州城也成了鄂爾多斯部的貴族王公主要居住的地方。
後來大熙出關、攻守形易,大熙和漠北三部與鄂爾多斯部在河套拉鋸攻戰,騎兵時不時來豐州城下掃蕩,曾經輝煌一時的豐州城漸漸風光不在,城外屯墾居住的漢民要麼逃散,要麼被大熙軍打包帶走,城內的蒙古貴族王公也逃的逃死的死,經營數十年的豐州城,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衰敗了。
直到如今大熙大舉攻略東蒙古諸部,鄂爾多斯部無法抵擋,只能放棄豐州城東逃,大熙便由此佔據了豐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