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議政
“從關外傳來武鄉賊大舉攻略的消息至今,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滿打滿算,武鄉賊圍攻盛京最多不過四五而已!”滿達海也是滿臉震驚,快步上前一把抓住那名戈什哈:“武英郡王手裏也有兩三萬兵馬,盛京也是我大清兩代精心營造的舊都,怎會這麼快就失陷了?你若是胡傳謠言,爺爺先砍了你的腦袋!”
“王爺,貝勒爺,此事千真萬確啊!有軍情急報在此!”那名戈什哈在身上摸了一陣子,摸出一份保存完好的軍情急報,畢恭畢敬的遞給滿達海:“豫王爺的奏報,武英郡王叛附武鄉賊,將盛京城獻給了武鄉賊,所以盛京城才淪陷賊手的。”
滿達海一臉不敢置信的接過那軍情急報,顧不得父子尊卑,直接拆了查看,看了兩眼,便暴怒的將那軍情急報往地上一扔,怒不可遏的罵道:“阿濟格!無恥之尤!無恥之尤!爲了他一人活命,爲了他一饒富貴,把大清、把數十萬八旗滿人,統統賣了!賣了!”
代善也是滿面怒容,衝上前去將那軍情急報撿起,怒氣衝衝的看了一陣,面色卻漸漸凝重了起來,慢慢的,原本衝的怒氣消散乾淨,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木然,代善坐回那張椅子上,身子佝僂着,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風采,垂頭喪氣,彷彿一下子老了十幾歲,變成了一個垂死的老頭子一般。
滿達海發了一通火,一轉頭看到代善這副模樣,頓時一愣,趕忙走上前去問道:“阿瑪,難道這軍情急報之中還有什麼內情?”
“要走了,要馬上走了......”代善長長嘆了口氣,撐着椅子把手站了起來:“入宮,去招八旗各旗的議政大臣,入宮朝會!”
代善乘着轎子進了紫禁城,一路來到皇極門前才停了轎,順治皇帝派了個一羣太監給他舉着傘蓋擋雨,引領着他來到乾清宮中,身上的親王官袍一點都沒沾溼。
其他的八旗議政大臣就沒這麼好的待遇,到午門前都要下馬下轎步行入宮,攝政四親王,總要有些與衆不同的恩寵和特權,更何況如今攝政四親王只剩下了兩個,在京師的更是隻有代善一人,而皇帝和哲哲、布木布泰兩位太后,對代善的信任多過對多爾袞的信任。
身形幼的順治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他年紀很,但登基這麼久世面也見得多了,不會像剛登基時那般又哭又鬧,也能安坐一會兒,兩位太后則搬了椅子在丹陛之上,分坐左右。
代善領着一衆議政大臣叩頭行禮,讓滿達海將那份軍情奏報傳給衆人,一時間乾清宮中充斥着喊打喊殺的聲響,人人都在痛罵阿濟格賣國求榮,滾滾殺氣和衝的怒火幾乎要將乾清宮的屋頂都要掀翻,不出意外的將順治皇帝嚇哭了。
布木布泰趕忙去將順治抱在懷裏安撫着,代善的眉間則漸漸皺起,恢復八旗議政是他一直以來的主張,代善清楚自己的能力,對皇位一直沒什麼慾望,但朝政大事、國政方針該如何決策,他卻有着自己的堅持,當年努爾哈赤設八王議政之制,國策大事八旗貴胄一起商量着來,後來皇太極廢除此制,一個人聖心獨裁,大清的皇帝若都是皇太極那般英睿神武之主也就罷了,可若是個昏君暴君呢?大清國豈不是要毀在他的手裏?
更何況如今大清落到這個局面,和皇太極獨斷專行脫不了關係,所以代善才主張恢復八旗議政的制度、集採衆人之智,順便也能制衡某些野心之人,爲此不惜默許多爾袞謀害皇太極。
但如今在這乾清宮裏站着,代善只覺得這些八旗貴胄聒噪無比,不由得心生煩悶,猛地乾咳一聲,乾清宮裏頓時靜了下來,除了順治皇帝還在不停的哭着,所有饒視線都落在了代善身上。
“你們之中不少人,跟着老汗和先帝打了半輩子的仗了,都是屍山血海裏摸爬滾打出來的名將,這份軍情急報,你們就只看出阿濟格獻城這個問題來了嗎?”代善冷聲教訓着,彷彿突然睡醒的猛虎,威風凜凜的掃視着衆人:“豫親王雖推脫了不少責任在阿濟格身上,但關外的仗怎麼打的,他也是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你們可曾仔細看過?”
代善頓了頓,一隻手忍不住的抖了起來,趕忙用袖子遮住:“阿濟格投降武鄉賊,確實可惡無恥,但他是一開始就準備當叛賊的嗎?並不是啊!他已經在盡力防禦盛京了,你們看看那急報中附上的佈防圖,仔細看看,平心而論,誰能比阿濟格做的更好?反正本王是想不出有什麼疏漏的地方。”
“可武鄉賊......短短几時間便攻到了留都宮殿之外,你們自己想想,若是讓你們去防禦盛京,能攔得住武鄉賊嗎?即便阿濟格死戰到底,又能擋住武鄉賊多少個時辰呢?”
殿中一陣死一般的寂靜,幾名議政大臣圍在一起,展開那幅城防圖和大熙軍的地圖查看着,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變得無比凝重。
代善長長嘆了口氣,繼續道:“還有豫親王,他手下的八旗精銳,是八旗各部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卻連一個的海州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突破,而武鄉賊的精銳是什麼表現?從營口到塔山埔,一路所向披靡,六千餘人,豫親王就得分出三四萬人才能勉強攔住他們!”
乾清宮中依舊是死一般的寂靜,直到布木布泰出聲打破了沉默:“禮親王,如今盛京已失,武鄉賊四面包圍之勢已成,該當如何?”
“走,立刻收攏直隸各處的滿人,立刻出關,趁着武鄉賊新佔盛京、立足未穩、陣線未成,以最快的速度穿過他們封鎖的縫隙.......”代善的眼神有些放空,不知在想些什麼:“盛京也不能呆了,要繼續往北.....往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