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潑冷水

作者:薛白杜五郎
滿唐華彩正文卷第291章潑冷水上元夜。

  花萼相輝樓。

  慶王李琮很早就到了,當時天還未暗,故而他親眼看到夕陽餘輝消散、一盞盞燈籠亮起的情形,是燈籠,不是花燈,要等到醜正纔會燃花燈,但僅靠燈籠,花萼樓就已經被點綴得瑰麗萬分了。

  李琮欣賞不了這種瑰麗,他見得多了,早就習以爲常了。

  他在乎的是人。

  “縱觀這些年上元御宴,唯有天寶六載最讓我印象深刻。”李琮攜着妻子竇氏登上樓閣,感慨道:“而天寶八載最爲乏味,你可知爲何?”

  “少了薛白?”

  李琮點點頭,望向宮門處,目光中像一個在踩點的盜賊,只是他想盜竊的是皇位。

  他久居十王宅,與人交際的機會極少,自薛白外放偃師到現在,他已許久沒與之就一些大事進行過溝通。

  這兩年他也沒閒着,其實已做了不少事……

  天色更黑,官員們開始入場,首先到的是低階些的官員,以及外蕃留在長安的質子、使節。上元御宴的意義之一,就是向這些外蕃展示大唐的強盛與繁華。

  這些人的席位多在外圍,唯有幾個大蕃的使者坐得近些。阿倍仲麻呂到時,滿臉笑容地上前向李琮行了一個禮,躬身問安,熱情洋溢。

  “上元安康,慶王殿下,真是美妙的燈節啊。”

  “是啊。”

  李琮點點頭,看着阿倍仲麻呂落座在蕃臣的第二個席位,留意到前一個席位還是空的。

  那是南詔質子鳳迦異的位置。

  此時,朝臣們也陸續到了,其中有一道身披青袍的挺拔身影一瞬間就引起了李琮的注意,他遂向被他收買的宮婢使了個眼色,轉身走過長廊,隱進了無人留意的黑暗處。

  花萼樓這個檐角的燈籠不知是被誰弄滅了,成了一個談話的好去處。

  李琮早在兩個月前,便收買宮人,爲的就是這一場談話,但他其實不確定他的談話對象們是否都會來。

  腳步聲響起,有人來了,在月光下顯出隱約的身影,正是薛白。

  “許久未見,長高了,也壯實了。”李琮語氣欣慰,像是一個親厚的長輩,“我一直很擔心你。”

  “謝慶王。”

  “私下喚我‘阿伯’即可,不論你是薛鏽的兒子還是養子,我都視伱爲子侄。”

  “阿伯。”薛白當即就喚了。

  這讓李琮有些驚喜,雙方雖早有約定,但兩年來他看薛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以爲薛白並不真心助他爭儲位。

  但今夜看來,薛白並不害怕趟這灘渾水。

  “我聽說你處境不好。”李琮道,“今夜見你,是問你可需援手?”

  “阿伯猜錯了。”薛白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樹立威望的機會。”

  “哦?”李琮訝然,“我聽說你老師被貶了,聖人似乎更信任李林甫?”

  “此事起因在於老師彈劾李延業,背後則是李延業助吐蕃封鎖南詔已叛亂的消息。哥奴一錯再錯,最後只怕以身謝罪猶難平民憤。老師仗義執言,今日所遭受之打壓,必將成爲他來日之聲望,所謂名臣,不是順着聖心、粉飾太平就可當的,名臣是衆人皆醉而獨醒,是雖千萬人而往矣。這次,成就了誰,毀滅了誰,慶王且拭目以待。”

  “你是說,這是個機會?”李琮道,“可我聽說,陳希烈、楊國忠都……”

  “正因爲他們都是庸才,我們才能踩着他們成事,倘若他們皆是能臣,誰還在乎我這八品監察御史?”

  薛白的態度與李琮預想中完全不同,半點不顯得驚慌,反而有種勝利前的振奮。

  “阿伯想看清勢態,不能看庸才怎麼選擇。”薛白道:“你得看聰明人怎麼選擇。”

  “比如?”

  “老師,李泌,張垍,還有我。”薛白手指點了點自己,又道:“還有,李亨、李林甫都還想拉攏我,爲何?他們有遠慮。”

  李琮頓覺壓力。

  他做了充足的準備,是想趁顏真卿被貶、薛白受挫之際,驅這豎子爲己所用。沒想到,此時已漸漸失去了談話的主動權。

  “你與他們皆有仇。”李琮提醒道:“李亨、李林甫今日說得好聽,往後決不會放過你。”

  “我明白,故願輔佐阿伯登上主君之位。”薛白道,“此志,我從未忘過。”

  “真的?”

  “我在偃師招募了一些能人異士,他們盼着能見見阿伯。”

  李琮眉毛一挑,彷彿臉上的傷疤都舒展開來。

  薛白接着卻又道:“但此事很危險,阿伯若信不過我的話,便罷了。”

  “我既託付大事於你,自是信得過你。”

  “不止得信我的忠誠,還得信我的能力。”

  “信。”

  薛白踱了兩步,這才道:“那我若說,今夜上元御宴,便是阿伯爭儲位最好的機會,阿伯可有膽量一試?”

  “是何機會?”

  “南詔必定是叛了,此事我萬分確定。然而哥奴阻塞聖聽,延誤軍國大事。慶王可敢在今夜上元夜彈劾哥奴,直諫聖人?”

  “這……”

  李琮臉色一變,幸而黑暗中並不能看清。

  薛白道:“這是大好良機,但也非常危險,有被聖人一怒之下貶爲庶人的可能。但等到南詔叛亂消息傳來,此事能給阿伯帶來的聲望卻是無窮的。哥奴恣弄威權,士紳百姓苦之久矣,羣臣緘口,聖人不見國政,當此時節,誰能振臂一呼,肅清社稷?”

  “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李琮低聲喃喃了一句。

  這是李林甫的名言,以立仗馬告誡羣臣,誰敢多嘴就罷黜誰。但這真的只是李林甫的心意?不,這是聖人的心意,是聖人不想聽任何人的敢言直諫。

  薛白的建議蘊藏的風險太大了。

  李琮不敢答應,猶豫道:“李亨就喜歡要這樣的聲望,但你看他……”

  “我看他是太子,阿伯不是,阿伯什麼都不是。”

  李琮聽了這話,愣了愣,不知所言。

  薛白道:“當聖人要選一個儲君,有人覺得李亨不錯,提議李亨,這就是聲望。可誰提阿伯一句好話?因爲你什麼都沒做,那既然不想做事,爲何爭儲位?”

  “可我若諫言,哪怕對了,真等南詔反叛,聖人只會遷怒於我。”

  “慶王怕這個?”薛白譏笑一聲,反問道:“既然慶王只想順着聖意,膽魄連太子都不如,那我何不去投靠李林甫?”

  稱呼一變,他轉身便走,毫不留戀。

  做大事而惜身,一個畏手畏腳的皇子,與其謀皇位,不如老實安份些求個平安。

  “薛白。”

  李琮連忙喚了一聲,擋在薛白麪前,道:“你誤解本王的意思了。”

  薛白道:“聖人確實會遷怒慶王,甚至會說是慶王逼反了南詔。”

  李琮誠懇道:“我並非害怕。”

  “討好聖人還有何用?能把儲位給慶王嗎?討得來邊疆安寧?討得來安祿山不反?局勢不同了,天寶五載的韋堅案至今已過了四年,四年前李亨與韋氏和離,若是如今,且看他還與張良娣和離?”

  說到這裏,薛白很小聲地補充了一句,道:“聖人老了。”

  李琮吃了一驚,忙轉頭看向身後。

  “要登上儲君之位,當衆望所歸,看朝中如顏真卿、張垍、李泌等人支持誰,看邊鎮如哥舒翰、王忠嗣、高仙芝等人支持誰。”薛白道:“這其中,我揀一人與慶王分析……哥舒翰。”

  “對,哥舒翰。”李琮深知河隴兵權至關重要。

  “今日哥舒翰相信哥奴,是因哥奴曾提攜他,他投桃報李。這是什麼?邊鎮胡將臣服於相權。而一旦南詔反了,吐蕃在西南方向的壓力頓減,青海局勢頓變,哥舒翰不在乎嗎?此時哥奴罷相,一個更睿智的宰相繼任,只要願意拉攏哥舒翰,甚至能穩住南詔局勢,還能得不到哥舒翰的支持嗎?那麼,河隴傾向於誰?”

  李琮連連點頭,道:“張垍不行。”

  “我老師。”

  “顏公資歷太淺了。”

  “楊國忠是墊腳石,陳希烈是傀儡,張垍是障眼法。南詔變局之後,一兩年間或可讓老師任吏部、兼給事中,掌一半相權。”

  “他支持我嗎?”

  “當然,他是我丈人。”

  李琮還在猶豫,踱了幾步,問道:“爲何一定要我出面直諫聖人?”

  薛白不明白李琮爲何要問這種毫無擔當的問題。這件事他一個八品官若擔得住,那他就直接當儲君了,何必再扶李琮?

  想要多大的權力,就擔多大的責任,若不希望大唐好,還談狗屁志向,竟還問爲何要出面。

  “今夜,我也會直諫。”薛白道,“必會站在慶王之前。”

  “你?你會被罷官的……”

  “一個監察御史、一個殿中侍御史的諫言,只是臣子之言而已,慶王所言則不同。慶王欲爲儲君,而儲君爲何?國本、旗幟!邊疆生亂、社稷動搖之際,儲君必須站出來穩定局面,擺明立場,像一面旗幟,給有識之士一個方向。儲君該是給人勇氣的,如何能自己先心懷慼慼?怕惹怒聖人?怕被罷免、迫害、刺殺?這世上可怕的事太多了,太子是自古以來最最危險的身份,要當儲君,必須承擔它的風險。”

  薛白也不知是在勸李琮,還是在與自己說,說罷,不等李琮的回答,直接便離開了。

  一場談話到最後,李琮也沒能下定決心。

  他轉回大殿,發現公卿們都已經到了,滿滿當當地坐了一殿。

  在這所有人面前揭露南詔叛亂之事,要承擔的後果非常嚴重。這麼想着,他往蕃臣席位的方向看了一眼,發現南詔質子鳳迦異還沒到。

  回過頭來,薛白竟還沒有進殿,而虢國夫人已經落座了,那他能去哪?

  李琮對此極爲在意,目光緊盯着門外,看到李亨與張汀到了,坐在他上首的位置……雖然他纔是兄長。

  過了片刻,李林甫也到了,百官頓時氣氛一凜,可見在打壓了顏真卿以後,右相確實是穩住了局面。

  御駕馬上要到,薛白竟還沒入席,李琮目光一瞥,留意到諸王這邊還有空位,定眼一看,永王李璘的席位上無人。

  他才感驚訝,忽見到李璘與薛白一前一後從側邊進了殿,各自入座。

  “十六郎?”

  李琮有些不悅,意識到自己並非薛白唯一的選擇,但爲何是十六郎?因爲郭虛己的關係,李璘對南詔之事更在意不成?

  “聖人至!”

  正在李琮沉思之際,滿殿公卿已紛紛起身。

  “伏惟吾皇,上元安康!”

  “衆卿上元安康,百姓普天同慶!”

  “聖人制,普天同慶……”

  如同每一年的上元節御宴,從花萼相輝樓到整個長安城再次被點亮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夜更加輝煌、璀璨。

  薛白端着一杯酒,在李隆基說罷“諸卿共飲”之後,淺淺地抿了一口。

  他環顧着大殿,發現一些前次上元御宴上還在的人已經不在了,如楊銛、王鉷;而一些前次不在的人,這次來了,如哥舒翰、阿布思,還有安祿山。

  安祿山的座位有些驚人。

  就在李隆基御榻的左邊,隔着一塊屏風,竟是添了一張偌大的木榻供安祿山坐。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