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風吹去

作者:薛白杜五郎
興慶宮,明義門。

  陳玄禮與龍武軍在前,元載領着李琮在後,已等了好一會兒。

  元載餘光瞥處,留意到了有士卒從東面而來,向楊國忠遞了一封情報,之後,楊國忠匆匆入了宮,不一會兒,陳玄禮也離開了。

  由這點細節,可看出官兵在潼關戰場上很可能已大獲全勝。於是,威望漸漸移向了太子這一邊。

  近年來,聖人越來越難以讓人信服了。

  元載看似還忠於楊國忠,今日的所作所爲,卻已是受了旁人的指使。

  “元郎!”

  聽得呼喚,他回頭一看,只見王韞秀穿着一身武士袍、帶着一隊護衛趕了過來,他遂問道:“你一婦人,如何深夜至此?”

  “我倒要問郎君,如何能迫害忠良?”

  他甚至感受到了皇位就在眼前。

  等了許久,卻有一名宦官被從城牆上吊了下來,匍匐在地,請求覲見。

  薛白手底下的那些長安市井之徒正在暗中爲他奔走,潼關那邊,哥舒翰、薛白很快就要帶着大軍回來。想着這些,過去那個讓他無比懼怕的父皇,突然之間,變得一點都不可怕了。

  “誰敢動手?!”管崇嗣一聲怒喝,已護在了李琮身前。

  李琮情緒興奮,許久之後纔想起一件事。

  “快!”

  但很快,那慌張感就退了下去,他驚訝地發現自己適應得非常快速,恰當地表現出了應有的威儀來。

  他們都知道洛陽大捷,平叛只在眼前,對於擁戴太子已毫無顧忌,於是,盡情地把心中的忿鬱宣泄出來。不僅是對楊國忠,更是對聖人。

  偏是要爭執,爭執到滿朝官員皆知他的忠,皆知他妻子的義。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說着說着,眼前忽然刀光一閃,竟是王韞秀拿出一把匕首來,迅速無比地割掉了管崇嗣手上的繩索。

  對於這一套說辭,李隆基沒有完全相信,因爲李琮若是要政變,沒有理由讓李倓去說服李亨。

  一瞬間,李隆基臉色凝重了起來。

  但,他還是信了一部分,問道:“李倓可有說他們的計劃?”

  今夜,李倓本該也來支持他的,但此時還未見到。

  即便是天子親至,要在宵禁時打開宮城也絕非易事,好在夾牆內安全無虞,李隆基只好耐心等着。

  “有。”李輔國道:“建寧王說,太子在廣運潭附近藏了一批軍器。”

  “可他們若是冤枉的呢?!”王蘊秀一指被捆着的袁履謙、顏季明等人。

  “誰敢傷太子?!”

  對此,元載早有所料,他不願自己公然站到東宮一系,而他妻子的身份卻實在是很適合。這般一來,夫妻倆對臺唱戲,不論最後局勢如何,他都穩立於不敗之地。

  正在此時,興慶宮西面有一道光亮劃過,伴着一聲大響在宮城中炸開。

  真說起來,這與安祿山的“清君側”很像,不同在於,這次真的是民心所向,甚至可以說是衆人的忿鬱已經在心中壓了太久、太深。

  “袁長史倡河北大義,扭轉時局,誰要斬他?可是矇蔽了聖人?”

  前方,延政門城樓在望,禁衛們連忙上前,喝令開門。

  元載正色道:“我身爲朝廷命官,奉聖諭行事罷了!”

  “做什麼?!”禁衛頓時驚動。

  於是,李琮上前一步,道:“我要求見陛下!”

  他如此明確地表明瞭政變的決心,必不會缺乏追隨者,大唐本就政變頻繁,何況李隆基正是最讓人失望之時。故而火勢雖起,衆人的情緒反而更加地高漲。

  變故突起,元載驚愣了剎那,第一個驚醒過來,猜到今夜將有一場宮變。可他還未完全準備好,該怎麼選?

  這個問題同時也擺在了在場的許多官員面前,其中顯然不乏敢於投機之人,很快便有人大喝了起來。

  “請太子進諫聖人,罷免楊國忠!”

  “走水啦!”

  很快,李輔國便拜倒在李隆基面前,未語先哭,以示對聖人的關切,之後他不敢隱瞞,徑直稟報。

  此言一出,頓時引燃了許多人的不滿,一句口號橫空出世,很快在興慶宮前響徹。

  “必是楊國忠這個奸佞,堵塞聖聽。”

  “奴婢是忠王身邊人,今日,建寧王來找過忠王,稱要擁立太子登基,希望忠王到時能夠表態支持。忠王很震驚,叱責他們不忠不孝,建寧王遂命人看着忠王……忠王擔心陛下安危,想方設法,才讓奴婢來通風報信啊!”

  “聖人,他自稱李輔國,說是有關乎聖人安危的十萬火急之事求見。”

  “召。”

  夾牆內的御道中,火光驅散了黑暗,盔甲的鏗鏘聲不斷作響,一隊龍武軍正在飛奔上前。

  衆人一驚,李琮卻很快反應過來,大喊道:“楊國忠見勢不妙,欲害陛下,速讓我等進宮!”

  今夜大變突發,興慶宮又起了火,他們正在把聖人護送至大明宮。

  就連李琮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得人心,有了片刻的慌張。

  一條七尺二寸的大漢頓時站起身來,高出周圍人一個頭。

  此事數年前李林甫便提過,稱皇甫惟明入京時帶了一批“披甲死士”,只是韋堅案查辦了許多人,一直也沒找到實證,李隆基遂當是捕風捉影。

  “李琮如何來的軍器?!”

  “是薛白運過去的,據說他身邊一直有隴右老兵,想必是收養他的人留下的部曲。”

  這般一說,李隆基也感到有些事豁然開朗,當年裴冕案便有人指是薛白所爲,卻被那豎子矇混過關,如今思來,確實可疑。

  他卻也未完全就信了李輔國,問道:“李倓爲何與李亨說這些。”

  “這……奴婢也不知,都是忠王轉述的。”

  李輔國撓了撓頭,不太聰明的樣子,他很容易被看出來是鄉下人,但也因此反倒可信了幾分。

  好一會,他恍然大悟,道:“奴婢明白了!建寧王並不想支持太子,故意把這一切告訴忠王,怪不得奴婢能從十王宅順利出來,原來是建寧王暗中放奴婢過來。”

  李隆基招過陳玄禮,吩咐了幾句,陳玄禮遂立即派人往大明宮去,同時命人去把李亨帶來。

  夜風把長安城內動靜吹來,隱隱在耳邊作響,長安城外的局勢則更讓人不安。這種情況下,李隆基的等待顯得無比煎熬。

  許久,陳玄禮回來,附耳稟道:“聖人,只怕大明宮不安全。”

  李隆基毫不意外,微微冷哼道:“這便是朕的兒子,楊國忠鎮住李琮了嗎?”

  “還未。”

  “李亨來了嗎?”

  “回聖人,到了。”

  李隆基已許久沒有見到李亨這個兒子,沒想到再次相見是在這樣的處境之下。

  但今夜,李亨已不是他的威脅,而是李琮的威脅。

  “李琮心懷叵測,圖謀不軌,朕希望你能去揭穿他,能做到嗎?”李隆基問道,卻並不說潼關大軍戰敗之事。

  “能!”

  李亨咬了咬牙,沉聲應道。

  他被幽禁在十王宅,打探消息十分不易,還是安祿山叛亂之後,沒有在意他,才使得他能稍微瞭解一些時事。待知薛白在洛陽活捉了安祿山,他的判斷與李隆基一樣,認爲李琮兵諫已不可避免。

  那麼,若他還要爭一爭皇位,留給他的時間已經非常少了。故而,今日他甘冒風險,強行離開十王宅,帶着長子李俶到了三子李倓處,逼李倓支持自己。

  只要說服李倓與高力士相助,李亨認爲,憑藉自己多年的聲望,還是有辦法爲聖人穩定今夜的局面。

  李亨離開之後,李隆基卻依舊憂慮,他第一次意識到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除了自己的兒子,確實還有旁人。

  “聖人,楊國忠到了。”

  楊國忠趕到時有些衣衫不整,頭上的襆頭也是歪的。

  李隆基一見他勃然大怒,叱道:“便是你出的主意!”

  “臣……罪該萬死!”楊國忠慌忙跪倒,磕頭請罪道:“臣以爲當務之急,當傳告四方兵力回關中勤王!先保陛下安危,而臣死而無憾!”

  “發快馬,召諸鎮平叛。”

  李隆基也知此事不敢耽誤,很快便允了,之後問道“李琮呢?你可鎮壓了?”

  “太子得知了潼關之敗,再加上忠王趕到,聲勢已小下去,興慶宮的火也滅了。”

  “哼。”

  李隆基冷哼一聲,卻沒有立即下令回宮。

  他以往有時在大明宮、有時在興慶宮、有時在太極宮、有時在華清宮,瀟灑不羈。可今夜,卻是覺得整個長安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去何處呢?

  “陛下。”他小心翼翼地開口道:“第二封戰報傳來了。”

  “唉。”

  “叛軍佯敗,哥舒翰兵馬被引至隘道,連珠炮響,木石齊下,只好收兵退卻,但道路狹窄,叛軍又在南山設疑,以精騎橫截。官軍潰敗,士卒逃散,或淹死於黃河,或陷入重壕,死傷不計其數。潼關……潼關失守了。”

  李隆基聽着,沒有任何反應。

  他覺得這事情是如此的不真切,可楊國忠言之鑿鑿。就像是眼看着一個精美的瓷器跌落,不想它碎,可它還是碎了。

  擺在眼前的情況是,若要守長安城,當然是很可能守住的,可凡事就怕萬一。洛陽丟了無妨,長安再丟了,他被活捉,那便是想都不敢想的慘狀。

  對於他這個皇帝而言,還需要考慮更多可能面對的狀況。比如叛軍兵臨城下時,李琮或者哪個兒子政變了;比如某一路勤王的兵馬再起了異心。這些顯然都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如何做呢?連李隆基自己也知道,總不能是叛軍的影子都沒看到,天子就棄守長安……太過怯懦了。

  他英明一世,絕非如此沒有擔當之人。

  雲朵中透出一點月光,君臣二人一坐一跪相對了許久,在空曠的夾道內投下無言的暗影。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