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站穩

作者:薛白杜五郎
周智光滿不在乎地聽着,臉上已浮起了可怕的獰笑。

  終於,他打斷了李璘的話,叱道:“永王若非反賊,末將以及這些將士們的功賞從何而來啊?!”

  李璘一愣,沒想到有臣子會明目張膽地吐露這等言語。

  “我是皇子親王,你是想踩着我立功不成?”

  “不錯!”

  對着這種冥頑不靈的兇惡之徒,李璘愈發慌了,只好道:“我要見皇兄,帶我去見皇兄……”

  “不必了。”

  周智光既然敢對李璘吐露心聲,就沒打算讓李璘活着見到李琮,徑直下令道:“斬!”

  李璘不敢相信,他堂堂親王,天子之弟,且不說有沒有真的造反,就算有,也不是一個臣子能輕易殺的。

  “你怎敢?這是先斬後奏,你就沒想過後果……”

  “噗。”

  周智光見部下不敢動手,沒耐心繼續等,親自上前搶過那柄大刀,一刀便斬下了李璘的人頭。

  頭顱掉在地上,嚇得一旁李璘的妻兒尖叫不已。

  “噗、噗。”

  連着兩聲響,周智光竟是把他們也斬了頭。

  “我不敢?”

  周智光丟了刀,竟是一腳踩在李璘的頭上,然後一踢一踮,把頭顱踮起,一把拎在手上。

  端詳了一會兒,他下令把首級裝匣,呈到奉天向聖人報功。

  至於從李璘身上收到的東西,包括舉證薛白的那一封信,他也一併收了。

  “永王反,雍王也反。”周智光不以爲然地念叨道,“無妨,都是我立功的墊腳石。”

  他以貧賤身份一夜之間躍到眼前的高位,自然得意非常忘了自己是通過巴結宦官而走的捷徑,只認爲全是憑自己的本事。他見過懦弱的天子,不過如此。他比天子更有天子之氣,於是愈顯桀驁。

  “出發,去郭子儀軍中!”

  郭子儀幾乎是同一時間收到了兩封詔令。

  第一封是聖人命周智光替代他統兵的旨意,得到這封聖旨的過程卻有些許驚險。

  當時並未有宦官前來傳旨,而是周智光趕到他的大營外,稱有要緊軍務稟報,請郭子儀相見。

  但郭子儀一眼就看出來,周智光既不卸甲,也不入營,還不肯屏退身邊的親兵,必然是不安好心,他遂留了個心眼,沒有立即去相見。

  等了大半日,便有哨探歸來,稟報了周智光襲擊他的部將並斬殺永王之事。

  郭子儀聞言怒不可遏,幾乎就要出兵攻打周智光,到了這時,周智光纔派人送來聖旨,要求郭子儀交出兵權。

  軍中將領頓時譁然,說什麼的都有,有痛哭流涕、不願郭子儀離開的;也有暴怒如雷、要斬殺周智光的;甚至有人揚言要兵進奉天,剷除聖人身邊的奸邪……

  “節帥若再不殺奸宦,社稷就要毀於一旦了!”

  “都住口!”郭子儀拍案喝叱道,“勸老夫清君側,伱欲反不成?老夫先殺了你!”

  衆將沉默,悲傷不已。

  正是在這個時候,第二封政令到了,是從長安來的,有太上皇與三省的印章。

  內容是,朝廷已讓雍王監國,雍王希望郭子儀能與他共同迎回聖人,結束動亂。

  諸將一聽,又有了對比,自然是萬分認同這道政令。

  可其中有一個頗關鍵的內容,就是殺竇文揚。這與方纔軍中激進者所言相同,都是違背聖意,行同造反。可這既是出自朝廷的政令,郭子儀的觀感就有些不同了。

  “節帥還在猶豫什麼?若放着賢明的政令不執行,反而遵守這昏庸的旨意,難道不是愚忠嗎?”

  郭子儀卻沒有第一時間決斷,想了一整晚之後,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人送入長安,邀雍王一晤。

  他請薛白出城,在渭水橋上相談,想必薛白是不敢來的但這本身就是一種試探,看薛白的誠意有多少,之後也許會在禁苑,或長安城內談。

  沒想到,當天就有了答覆,薛白答應出城相見。

  大唐開國之初,太宗皇帝也曾與頡利可汗在這座便橋上會盟,郭子儀不敢拿這次的談判與之相比,卻還是頗欣賞薛白的膽魄。

  一切安排妥當,兩日後,就在信使回報雍王已經出城,郭子儀也打算動身之時,周智光再次送來了一封信。

  這次,送來的是薛白寫給李璘的信,上面確是端端正正的顏楷,內容則是薛白慫恿李璘造反。

  “周將軍當時見此罪證憂急衝動,殺了永王,此事雖有錯,卻是出於報效國家的拳拳之心。另外,聖人之所以會降旨暫免郭節帥之權,也是因此罪證而有所顧慮,唯請郭節帥萬不可與逆賊同流合污啊!”

  郭子儀接過這封薛白的罪證,神情嚴肅。

  若這一切是真的,他竟能夠體會聖人罷免他的這個考量了。

  “郭節帥若要證明自己的忠心,也簡單。”信使道:“只需拿薛逆的首級呈於聖人,聖人自會收回成命。”

  渭水潺潺,兩邊各有士卒列陣。

  薛白走在便橋上,扶着橋欄望向遠處,感慨道:“天氣真好啊。”

  “正是好時節。”

  “若無戰亂那就更好了,踏青,放個風箏,躺在柳樹下睡一覺。”

  薛白說着,沒聽到郭子儀有所反應,轉頭看去,忽問道:“郭公可是有心事?”

  郭子儀伸手入懷,拿出了一封信。

  “老夫本在懷裏藏了一把匕首,但思來想去,還是想向雍王當面求證。”

  “哦?”

  薛白接過信,看了一眼,啞然失笑,道:“很像我的字跡,但失於匠氣了。”

  郭子儀訝然,道:“這並非雍王手寫?”

  “我拿些手稿給郭公,一對比便知。”薛白道,“我若要造反,從范陽起兵南下,或是一開始就不平定史思明,放着你與李光弼在河北與之牽制,我自可在長安獨掌朝綱。何必平了史思明,而唆使李璘起兵?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郭子儀道:“雍王也許是養寇自重平大寇、養小寇,否則當時太上皇在蜀郡,你爲何放諸王到太上皇身邊?”

  “豈能算得這般精準的?”

  薛白不以爲然地搖搖頭,嘆息道:“當時我若不放人,是不忠,可順着太上皇心意,依然還被懷疑是別有用心。我居長安是錯,鎮范陽也是錯,何時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身入朝堂,猜忌永遠都是免不了的啊。”郭子儀也不由感慨。

  “是啊。”薛白道:“局中人,不由己。”

  他隨手把自己的“罪證”還給郭子儀,轉向奉天的方向,開口說起正事來。

  “就拿竇文揚一事來說吧,我今若不管,縱容他操縱聖人,郭公難道就會相信我的忠誠坦蕩嗎?你們要我放權,我已照做過一次了,遠赴范陽,可結果成了這個樣子。時至今日,我還要向郭公證明心跡?不去除佞宦,反而剖腹自證嗎?”

  郭子儀默然良久,一揚手,把那封薛白寫給李璘的信拋進渭水。

  竹紙在水面上漂了一會,很快被捲入河水,再也不見。

  其實,薛白早就看出李璘的野心,把李璘作爲他養寇自重的那個“寇”,那隻要一開始就讓別人代筆就行了。

  而現在,不論何種陰謀詭計,都隨水而去了。

  “給我五天時間,我平定周智光。”郭子儀道,“迎聖人回京。”

  “好。”

  諸將遠遠望着便橋上交談的一老一少兩道身形,漸漸也能感受到那種平和輕鬆的氣氛,都鬆了一口氣。

  待郭子儀歸來,表態願意接受朝廷的政令,衆人大喜,紛紛請令願去平定周光智。

  “跳樑小醜,狂妄自大。末將只需三千兵馬,便教他全軍覆沒!”

  “不必着急。”

  郭子儀卻沒有發號施令,只讓衆人回營。

  他遠道而來,兵力又多,糧草壓力比周光智大得多,李琮又不願意補給他,現在其實已經到了糧草告罄的時候了。

  所幸,長安城運了一批糧,緩解了燃眉之急,之後郭子儀傳告所有的士卒,說關中久經戰亂,田地荒蕪,如今既然諸將士回來勤王,立下功勞,加之原本就有許多是關中人,願意留下屯田的皆可報名,依功勞分配田畝。

  消息一出,郭子儀麾下士卒反應還算平靜,他們在隴右原本就開了田,如今放棄反而要損失一年收成。反而是周智光的士卒聽聞之後,很快就躁動起來。

  周智光帶來的兵馬很雜,除了京城中的禁軍,還有關中各地的援兵,以及臨時招募的新兵。

  這些人都不想打仗,且大多數都是原本在關中種地的百姓,一聽自己的田地要被分給別人,士氣大跌。緊接着,郭子儀又讓人散佈戰亂已定,馬上要迎天子回朝、論功行賞的消息,更是讓他們沒了戰意。

  周智光大怒,接連鞭打、嚴懲軍中怠惰的士卒,試圖激起他們的鬥志。

  而正在此時,郭子儀竟是隻帶了寥寥數名扈從,抵達了他的營門外。

  “周智光既稱有軍務要報,本帥今日來了,且讓他出來相見。”

  周智光一聽,認爲這是除掉郭子儀的好時機,當即祭出聖旨,點齊兵馬出營,要逼郭子儀讓出兵權。

  他殺伐決斷,出了轅門,見郭子儀真來了,當即就下令圍住那寥寥數人。

  “郭子儀,我奉旨來代你統軍,你卻抗旨不遵,勾結叛逆,圖謀不軌,可知罪?!傳令下去,拿下他!”

  郭子儀駐馬而立,身影巍然,只有頜下的長鬚隨風而動。

  面對構陷,他沒作解釋,昂然應道:“周智光,你桀驁跋扈,枉爲人臣!”

  只是這一句罵,郭子儀甚至沒有下達任何命令,周智光身旁的兵將們卻已有人大呼了起來。

  “隨郭節帥平賊!”

  周智光一愣,憤然回頭就要怒叱。

  迎面,卻是倏然閃過的刀光……: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