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繭房

作者:薛白杜五郎
“嘩啦!”

  薛白動作利落,一把將桌案上的地圖掀翻丟在地上,扯過另一張,拿起炭筆在上面迅速畫了行軍路線,直到將它也畫得密密麻麻。

  像是在解一道難解的題,他還是陷入思維的死衚衕,遂再次掀掉這張地圖重新來過。

  如此數次,最後,他揉着額頭丟掉了手中的筆。

  隔得遠,遞迴長安的各種情報太多、太亂,包括王難得與郭子儀的奏報都有衝突,他已經無法從中還原出西北戰場的真實情況了。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達扎魯恭真的分兵了,但分了四路還是五路,甚至是六路,其實並沒有哪路唐軍確實探明,各路吐蕃軍要攻擊何處,唐軍諸將亦有自己的猜測。

  比如,王難得就上奏稱吐蕃軍必定要長驅關中,請求率軍回師,鎮守長安;郭子儀則認爲這是達扎魯恭故佈疑陣,爲的是讓唐軍來回奔走,消耗士氣、糧草。

  不論如何,長安受到了威脅。

  就像被人拿匕首指着喉嚨,雖不確定這柄匕首是鋒利的還是未開鋒的。

  薛白還是沒想明白,達扎魯恭爲什麼要會這般拼盡全力地攻打大唐。

  雖然已經尋找到了很多答案,但還不夠。

  這場已經持續了近一年的戰爭幾乎拖垮了大唐的財政,但窮兵黷武帶來的反噬吐蕃也在承受,其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達扎魯恭是怎麼咬牙撐下來的?

  次日與諸宰相議事,薛白沒有問詢他們,直接說出了他的打算,先打探情報,決策得建立在大量真實的情報之上。然而,戰場上的軍情並不像官員宅邸與市井間的消息那麼容易打探到,薛白固有的勢力做不到,而他又不願意任命宦官作爲監軍,不免棘手。

  “再遣使到涇州,將局勢打探清楚。”薛白神情淡漠,道:“別終日只顧喊着狼來了,吐蕃軍豈能那麼輕易突破防線?”

  “臣以爲,給事中李棲筠可爲使者。”李峴道。

  “可。”

  韋見素並不反對此事,但等他們確定過後,緩緩開口道:“老臣請殿下帶聖人、太上皇巡視東都。”

  薛白沒有太多反應,只是皺了皺眉,看了杜有鄰一眼。

  杜有鄰原本有些走神,觀察到了他的微表情,邁步而出,直愣愣地道:“局勢遠未到要讓天子出逃的地步吧?”

  韋見素的委婉之言被直接拆穿,不悅地臉色一沉。

  杜有鄰見自己辯贏了韋見素,繼續道:“當年安氏叛軍攻打長安,聖人與殿下尚未棄城,如今不過是些含糊其辭的軍情,韋公就要勸殿下望風而逃不成?”

  “老臣並非勸殿下逃。”韋見素道:“局勢不同了,關中地勢平坦,長安無險可守。當年聖人能守,是因爲長安丟了,人心就散了。而如今聖人若在長安,則前線將士反而分心,於敵軍近在咫尺之地,置大軍不得不救之人,原本可大勝的仗,更容易打成大敗啊。”

  杜有鄰沒有很快聽懂,也就沒有馬上反駁。

  韋見素又道:“平安史之亂時,大唐國力尚厚,今國庫空虛。一旦吐蕃軍進入關中,殿下從何處調兵?介時倉促應對,倒不如未雨綢繆,先至東都,往後若有不虞,亦可從容應對。”

  這意思是,只要逃得夠早,就沒人能說是逃,而是正好在外巡幸,還能反過來說成恰是因爲天子不在,纔給了吐蕃可趁之機。

  薛白當然不可能答應,且覺得很荒謬。

  但荒謬之餘,他心中亦感到了疑惑――韋見素這個提議,只是因爲害怕吐蕃,還是有別的理由?

  在宮城中困得久了,薛白近來總有一種奇怪的直覺,自己越來越像是活在一個繭房裏。

  他每日看到的奏摺都是百官篩選過的,雖說在關鍵位置任用了很多信得過的人,可這些人用的幕僚、下屬卻未必可靠,即使可靠,難免也會有疏忽。

  他有另外的情報來源,杜氏姐妹至今依舊利用酒樓茶舍的生意在替他打探民間情報。這一度讓他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可在某一個瞬間,他忽然意識到這種自以爲“無所不知”的傲慢十分危險。

  尤其是在輕易挫敗了李想趁他滅佛而發動政變的陰謀之後,他並沒發現李的信心來自哪裏,朝臣們一起要求太上皇執政就有用嗎?

  當時,薛白對李的狂妄感到輕蔑,近來他卻開始思忖,是否有什麼自己沒察覺到的事。

  於是當下朝後,薛白迫不及待就見了杜妗。

  “派人盯緊韋見素,他有不對。”

  “何處不對?”

  “他勸我去洛陽。”

  “老了,膽小。”杜妗道:“這有何不對?”

  薛白道:“莫忘了,李琮快死了。”

  杜妗的眼神立即就不同了,像一隻正舒服地享受着日光的母貓突然聽到動靜,警覺起來。

  她與薛白謀劃了這麼久,就是在等着李琮死了,好讓薛白登上帝位,這種時候因爲一個還未確認的消息離開長安,韋見素只怕是不安好心。

  “他不會是想支開你,擁立新君吧?”

  “不好說。”

  杜妗湊到薛耳邊,低聲道:“若等不及了,殺了李琮吧。”

  “有一個可能,韋見素或許並未參與任何陰謀,他只是感受到不對了,甚至是有人故意讓他跳出來,逼我動手,落下一個弒君的罪名。”

  “也是,爲了殺個奄奄一息的人,萬一滿盤皆輸,不值當。”

  薛白道:“或許是我太多疑了吧,在這個位置上坐得久了,人容易變得疑神疑鬼。”

  “等我派人探查明白,自然就知曉了。”杜妗道:“若是有陰謀,你覺得幕後主使者是誰?”

  薛白許久沒有回答,最後才以非常不確定、自我懷疑的語氣吐出一個名字。

  “李隆基?”

  “他?老不死的,還憑什麼?”

  “手段也好,威望也罷,他都是不缺的。但沒有兵權,他根本就無能無力。”

  薛白想到這裏,認爲自己確實太多疑了。

  除非他親手殺掉李琮,還被百官撞見,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舉兵討伐。否則,李隆基手無兵權,根本就沒有復辟的希望,爲了美諡而支持他,纔是其最好的出路。

  數日後,杜妗仔細詢問了安插在韋見素府中的眼線,並未發現任何異動。

  而李棲筠到了涇原,雖沒有打探到吐蕃分兵之後各種軍隊的動向,但很快上奏朝廷,稱邊軍苦戰力竭,敵軍卻依舊蜂擁而至。現在各州縣只能閉城而守,確有讓吐蕃直驅長安的可能。

  這似乎在印證,韋見素的提議確是出於防範吐蕃進入關中的考量。

  於是,薛白必須再調動一支兵馬支援長安了。

  一系列的壞消息之中,並非沒有好消息。在秦隴戰場喫緊的情況下,劍南那邊,李光弼攻破了鹽川城,於西山追擊吐蕃軍隊,拓地數百里。

  捷報傳來,一直處在戰爭陰霾裏的朝堂百官紛紛舒了一口氣。

  韋見素則與薛白進言,說殿下若不打算巡視東都,不如從劍南急調一支兵馬支援關中防禦。

  此番鹽川城一戰,嚴武立下了大功,韋見素認爲是統兵回援的最好人選。

  不等杜有鄰開口,李峴立即就否定了韋見素提出的人選,認爲嚴武的兵馬損失慘重,可調瀘州團練使田神功帶兵支援長安。

  此議,顯然是爲薛白考慮。

  現在聖人身體每況日下,吐蕃軍對關中虛視眈眈,長安或可能有大變局,薛白當然是調動越多的心腹兵馬在身邊越好。

  過了半個月,吐蕃軍沒有殺入關中,但分兵劫掠的戰法卻是攻破了大唐好幾個軍塞,引得朝廷震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棲筠遞迴了一封祕奏。

  祕折封着火漆,並沒有在路上被拆開的痕跡。

  薛白打開看過,承認它確實值得李棲筠如此小心翼翼。

  而此前困擾着他的一些問題,似乎也找到了答案。

  祕奏裏稱,朝堂上有高官暗中勾結吐蕃。

  之前,達扎魯恭假意和談,衆人都認爲是爲了麻痹大唐,薛白甚至還趁機與赤松德贊結盟,離間吐蕃君臣。然而,事實上,達扎魯恭也是同樣的手段,已經在暗中聯絡上了唐廷中反對薛白的大臣。

  這也解釋了爲何達扎魯恭寧願自損八百,也要傷大唐一千,因爲一直有人在把大唐的詳細情報暗中遞給達扎魯恭。

  李棲筠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有證據。

  那是探馬歸營時發現,有吐蕃牧民只帶了一隻母羊在山野裏,母羊“咩咩”地叫着。之後,探馬又發現一隻小羊則從唐軍營地的柵欄中鑽了出來,於是捉回了這隻小羊。

  開膛破肚之後,他們在小羊的腚裏發現了一封關於唐軍的情報,上面有唐軍的兵力佈署、糧草所餘幾何,甚至還有長安情況,具體到守城兵力多少,國庫還能支出多少錢糧。

  事情遞到郭子儀那裏,他自然大驚,也終於知道了爲何近來唐軍總是屢屢戰敗。

  此事必然涉及到朝廷重臣,郭子儀也擔心薛白見疑於他,遂讓李棲筠以密信遞迴長安。

  短短一封信,薛白反覆地看了很久。

  原本打消了的那個懷疑再次泛上心頭來。

  一切事情都是有關係的。

  李琮快要死了,這是大唐的祕密,本該不爲吐蕃人所知,但現在薛白敢確定,達扎魯恭一定是知道。

  在那場假意的和談當中,達扎魯恭成功地勾結了朝臣某人,得知了大唐天子李琮身體不佳,駕崩後唐廷必有權力鬥爭。因此,一場秋防戰爭早早就打響,一直拖到了第二年還未結束。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