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重新造反

作者:薛白杜五郎
泗州城內外的喊殺聲持續了一夜。

  李獨自一人被五花大綁着丟在冬園的一間柴房中,努力支起耳朵,試圖通過聽聲音來判斷外面的形勢。

  他心情五味雜陳,可到了後來實在太累了,還是迷迷糊糊眯着了一會。

  再睜眼時,變亂的動靜已經停歇了,有個人影在他面前。

  他醒過神定睛看了一會,見薛白正在以審視的目光看着他。

  “劉展真是個廢物。”李道,“這等形勢,他竟還殺不了你。”

  薛白道:“可見你也並不高明。”

  “我不過是反對你的成千上萬人中的一員。”李十分謙虛,道:“你殺了我也無濟於事。”

  “因爲變法?租庸調走到了盡頭,改換稅制理所當然,至於檢括田畝丁戶,只是讓高門大戶犧牲小部分利益而已。我確實沒想到你們會反抗得如此激烈,我還認爲我已十分包容你們,若依我的初衷,當收天下田畝爲公田,從根上斷絕土地兼併。

  “哈哈哈。”

  李忽然大笑起來。

  他眼神帶着些悲慘之意,可與薛白鬥爭的決心反而堅定了起來。

  “果然,你在賤籍裏待了太久,屁股坐歪了。”

  “哦?”薛白奇道,“我坐歪了?”

  “知道嗎?讓高門大戶出讓利益,這不可怕,玄宗皇帝在位時各州縣年年上貢,可有人反對他?”

  “安祿山反對他。”

  “我說的不是安祿山那等胡羯蠻者,而是助李家治天下的秀民。此事上,玄宗皇帝驅使百官的手段,你不及其萬一。”李道,“你要天下田主們納糧進貢無妨,你要均他們的田,那便是在割他們的肉。”

  “這才均多少田。”薛白不以爲然。

  在他看來,他不過是在兩稅法的基礎上稍進一步而已,離他的目標還遠呢。

  李聽他這不以爲然的語氣,反而突然發怒,大聲喝道:“重要的是態度!”

  他很難既描述出對薛白的不滿,又不顯得自己無理。

  “大唐的天下是爲李氏打下來的?是良家子!有恆產者有恆心,始知禮儀,有田有產的良家子是大唐的基石!可知世間無田無產者都是些什麼人?是俘虜、逃戶、賤隸、犯罪、盜賊、流民,這些人無恥無儀,若不管控便是禍象的根源,你登基不過幾年就要變革,將刀往良家子的脖子上架,壞大唐的根基,人家祖傳的田地、白紙黑字買來的產業,你一句話就要收繳,爲此不惜殺官,你到底站在哪邊?”

  李憤怒地揮了揮手,自覺沒能表達出其中的微妙,補充了一句。

  “你對良家子有敵意,世人都感受得到。”

  薛白聽得沉默,沒有反駁,而是道:“你們的感受很敏銳,我確實沒站在大地主的立場上考慮過問題,我沒能夠代表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應該說,我的一言一行都站在了大地主階級的對立面,確實如此。”

  這纔是李等人背叛的原因,他們並不是因爲懷疑薛白的身世,而是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衝突,發生在每一個細微的小事上。

  他們本質上是兩種人。

  薛白始終沒能融入封建貴族階級。

  他蹲下身,頗誠懇地對李道:“你說的沒錯,我沒站在你那邊,因爲我是農民的兒子。”

  “啐,你當慣了官奴,下賤慣了!”

  直至此時,李也沒罵薛白一聲“薛逆”,他憤的終究還是立場。

  薛白被罵了兩聲也不生氣,道:“沒關係,我要的是做成事情,而不是讓你們這些貴族滿意。”

  “呵,孤家寡人,你能做成什麼?”

  李臉上有些譏嘲之色,他知道薛白這次來還是想說服他回心轉意,奉行新法。可他若不低頭,只怕是不會再有生路了。

  果然,薛白聽他如此說,微微一嘆,道:“朕做不做得成,你都看不到了。”

  李自知沒有生路,釋然地笑了笑,給了薛白最後的警告。

  “你莫以爲殺了我有用,告訴你吧,反對你者遠不僅我們幾人,朝野上下皆是你的敵人。劉展兵變、泗州被圍、通濟渠封鎖,這些消息已經傳出去了,哪怕只有短短兩天,朝堂便會當你已經死了,那你就休想再活過來。你現在迷途知返,或許你的儲君還能繼位。否則,只會有越來越多人討伐‘薛逆’,到時你將失去你所有的一切。”

  言盡於此,李閉上眼。

  薛白亦無話可說。

  他意識到自己過去還是太軟弱了,與這些權貴有太多的妥協。

  他遂了他們的心願,給自己冠以李氏的姓,變法也努力尋找一個兩全的結果,沒有徹底地公田,甚至沒有重新均田。

  可惜,權貴們體諒不了他的妥協,只當他是好欺負的。

  事實便是他犯了巨大的錯了,他從一開始就以李倩名義行事,將自己困在了李倩的束縛之中。太不堅決、太不狠辣、太不徹底了。

  要大刀闊斧,要鼎力革新,豈有不流血的?

  “殺了。”

  薛白走出去時吩咐了一句,侍立在門外的士卒有些遲疑,被他冷冷瞪了一眼,連忙拔了刀趕進去。

  “噗。”

  手起刀落,一聲響,屋內的李倒地而亡。

  他是唐太宗的後代、吳王李恪的曾孫、信安王李的長子、名臣李峴的兄長,是曾經爲國立下大功、爲薛白出過力的人。

  薛白原本很尊重他,想要爭取他的支持,可惜還是走到了刀斧相向的地步。

  “噗。”

  沒過多久,李藏用也倒在了血泊當中。

  他亦是大唐宗室,是富有才幹、人口出衆的能臣,曾助薛白平定永王之亂,亦算得上是從龍之臣。

  薛白原以爲能把李藏用倚爲臂膀,任用他主持江南東道的變法,沒想到,李藏用反而成了反對變法的急先鋒。

  “噗。”

  又一刀劈落,呂嘴裏還在大喊着“冤枉”,須臾也就斷了氣。

  他是當世名士,作爲曾經追隨李亨的降臣,薛白待他不算薄。可他還是被鄧植三兩句話就說動而背叛了,若不是因爲沒氣節,便是因爲天生立場就不在薛白這邊。

  之後,是鄧彬、鄧通兄弟,以及一衆參與謀逆的官員。

  隨着刀兵劈入血肉的聲音接連作響,泗州城頭上掛起了一顆顆頭顱,皆是名臣、官吏,駭得官民膽顫心驚。

  畢竟,路邊白骨常見,高高在上的權貴遭遇這種屠戮卻不常見。

  宋州。

  鄭慈明被斬之後,繼任的宋州刺史是裴。

  裴與薛白亦是舊交,他父親是天寶年間的御史大夫裴寬,彼時裴家與薛白合力對抗李林甫,也曾並肩作戰過。

  驟然被調到宋州,裴也是焦頭爛額,艱苦地想把鄭慈明留下的爛攤子給啃下來。

  但沒過多久,南邊就傳來了讓他萬分喫驚的消息。

  “劉展造反了!他突襲泗州,攻佔城池,截斷了通濟渠,現在聖人安危不明!”

  “怎會如此?”裴大喫一驚,慌張之中不知所措,當即招過人來吩咐道:“快,五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到東都。”

  他起身踱步思忖着應對,接連又下達了好幾個命令,讓治下各縣關閉城門、緊急戒備,又往其它州縣借兵,做好南下勤王的準備。

  通濟渠是江南稅賦運往兩京要脈,下游突然阻斷,影響巨大,商旅們議論紛紛,散播着惶恐的情緒,很快引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拋掉貨船,孤身而逃,唯恐遭遇戰亂。

  這無形中擴大了叛亂帶來的影響。

  裴還在緊鑼密鼓地做着勤王的準備,但僅在兩天後,泗州消息傳來,竟是天子下旨,稱已擊敗劉展,各地不必驚慌,一切照常。

  他接旨後自然就鬆了一口氣,可心中還是有擔憂,打算上表請求南下護駕。

  正在此時,東都派了大員前來,朝廷以刑部侍郎李揆兼任河南、江淮安撫轉運使。

  裴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李揆,卻也久聞對方的大名。

  李揆出身隴西李氏姑臧房,代爲冠族。他在開元末年就中了進士,起家陳留縣尉,遷右拾遺,拜中書舍人,在玄宗朝就官位頗高。

  他本身能力出衆,這幾年雖沒有趕上機會立下出彩的功勞,但步步升遷,也官拜刑部侍郎,成了朝廷重臣。

  “李使君來得好快,可是來平叛的?”裴見了李揆,十分欣喜,見禮之後迫不及待準備隨他前往迎駕。

  “不急,聖人安危未卜,不可輕舉妄動。”

  “聖人已經安全了。”裴道:“我收到了聖旨……”

  “恐怕是假的。”李揆撫須,憂慮不已,道:“我已派人查探過,聖人已落在劉展手中,那所謂的聖旨,不過是劉展的矯詔。”

  裴疑道:“李使君才從東都來,如何知曉?”

  李揆擺擺手,也不答,嘆道:“老夫從東都來時,朝臣們皆言,國不可一日無君,紛紛要求要請殿下即位了。”

  “什麼?這未免太急了,事發至今不過數日,怎能……”

  裴話到一半,恰與李揆對視了一眼,恍然領悟了什麼。

  他驚得連退了好幾步,以難以置信的口吻道:“是你們謀劃的?”

  “不是。”李揆道:“但百官都認爲,既出了變亂,該停止新法、穩定時局。”

  話已經點明瞭,裴很快也就懂了,連連搖頭。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