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張五穀
點了點頭,臉上有了些許笑意:
“好,很好。我相信,只要咱們衆志成城,這次定能讓李青峯死無葬身之地!”
“對,一定要讓李青峯死無葬身之地!”弟子們高聲附和。
“一定要讓李青峯死無葬身之地!”
董瑞光滿意的再次點頭,等衆人聲音漸漸弱了,這才又繼續說道:
“這個李青峯太不知天高地厚。”
“上次的事情,我估計是他哄騙了那些蠢貨,所以才讓咱們的計劃功虧一簣!”
“哼,他還真以爲自己會點小把戲就可以爲所欲爲了?”
“我定要讓他知道什麼叫害怕!”
說罷,便吩咐弟子拿着先前拍下的種種視頻再顧茅廬去請通天觀道長牛玄陽。
牛玄陽在外雖然沒什麼名氣,但聽不少跟他打過交道的人說,這牛玄陽的本事不小。
而他之所以名氣不大,是因爲爲人低調的緣故。
但也因此,董瑞光有些拿不準這牛玄陽到底有多厲害。
到底能否對付得了李青峯這個‘妖魔鬼怪’。
於是,爲了安全起見,又讓弟子去請在本地極富盛名的靈清寺的和尚。
心裏想着,即便李青峯真是什麼妖魔鬼怪,但只要有道佛兩家大師雙管齊下,想必那李青峯就算真有本事也活不長。
弟子得了命令後,就各自行事。
去請牛玄陽的人拿了視頻爲證據去登門。
去靈清寺的弟子則是將衆人湊上來的鉅額財富作爲香火錢奉到了靈清寺。
靈清寺那邊倒是好請,香火錢一奉上,住持慧明就親自出山了。
反倒是通天觀那邊有些拖拖拉拉的。
牛玄陽一把年紀了,道法高深,自然能看出一二問題來。
但是,礙於已經過世的董家老爺子曾救過他的性命,就只能讓再次登門的存善堂弟子稍作等候。
轉身出了會客廳後,牛玄陽讓人將自己的關門弟子張五穀喊來。
交代一番後,師徒二人換道而行。
牛玄陽棄客走了。
張五穀則替代師傅回到會客廳去。
存善堂弟子見牛玄陽去而不返,反而換了個年輕的道士過來,難免有些不滿。
況且這來的小道士約莫二十出頭的年紀,三十歲不到,怎能跟牛玄陽相比較?
但是,又見這年輕小道士雖然年輕,個頭也不高,但卻有一股仙氣飄飄的感覺,就強忍着心中的不滿問道:
“不知道小師傅您怎麼稱呼?”
張五穀笑了笑,十分客氣的回道:“張五穀,五穀豐登的五穀。”
沒聽過這個名字。
存善堂的弟子心中愈發不滿,但又不能表露出來。
畢竟是來求人幫忙的。
客套幾句後,又問牛玄陽爲何不來了。
張五穀就直言相告:“我師傅說,這種小場面讓我下山幫襯就行了,沒必要讓他老人家親自去一趟。”
“況且我師傅一把年紀了,來回奔波也不好,我去也是一樣的。”
話都這麼說了,存善堂的弟子也不好多說其他。
只能帶着張五穀回去。
張五穀雖然年輕,但到底是牛玄陽一手養大的孩子。
所以無論是性子還是行事氣度都不像二十出頭的人。
從容穩重,但又帶着幾分少年的純淨。
到了董家院子的時候,他擡眼看了一眼灰濛濛的房子,腳步頓住:
“這裏就是你師傅家?”
在前面帶路的男子回頭:“對,張道長,這裏就是我師傅家,您裏邊請。”
張五穀點點頭,沒說什麼,快步往裏走去。
到了裏頭,見過了董瑞光一行人後,又跟靈清寺的住持慧明相互見了。
那靈清寺的住持看起來年歲不是很大,大概只有五十左右。
但具體年齡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他在本地很有名就是了。
董瑞光奉承了兩人一番,然後就將自己如何被李青峯迫害的事情接連道來。
先說女兒董豔被李青峯重傷,但不提董豔傷害李青峯女兒一事。
然後又說自己在飯局上被李青峯打壓一事,也不說自己罔顧性命的行爲。
再說李青峯利用妖法不知從哪裏搞來許多惡犬傷害自己,但也不說自己大鬧李青峯店鋪的事。
總之,他只挑了自己可憐的一面說來,卻不說自己行事不正的一面。
經過他一番添油加醋的胡說八道後,張五穀跟慧明都各自有了神色變化。
只見那老當益壯的慧明咬牙道:“沒想到在咱們本地竟然出了這麼大一個妖魔!”
“董老,您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
“只要我出手,定能讓李青峯粉身碎骨!”
董瑞光聞言雙目放光,上前兩步,恭敬的望着慧明問道:
“大師說的可是真的?”
“真有辦法將李青峯這個妖魔給除了?”
“那是自然。”慧明臉上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
“不過是小小螞蚱而已,蹦躂不了幾日了,董老放心。”
董瑞光大喜,只覺得原本無力的身體瞬間就有了無窮的力量。
慧明大師是有本事的。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他卻清楚得很。
當初存善堂在本地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他想了許多辦法都不能驅除對方。
最後還是慧明幫忙將那人給弄走的。
只不過,請這慧明做法代價不小,做一次,得需要六位數。
六位數對於如今的董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因此他才賣了老爹的面子,特意去請牛玄陽。
要是牛玄陽出手,便可以省下幾十萬。
如果牛玄陽這邊行不通,再讓慧明做法也不遲。
於是,便將灼灼目光落在一旁的張五穀身上。
這小道士看着是年輕,但卻氣宇不凡,且聽聞他方纔說自己是牛玄陽的關門弟子,那應該是有點本事的。
就問道:“張道長,您怎麼說?”
張五穀雖然年輕,方纔聽董瑞光說起自己的悲慘遭遇時,難免義憤填膺。
但這會兒轉念一想,又覺得光是聽他一面之詞不可信。
就說道:“董老,不是我不願意幫您。”
“只是我確實年輕,只怕學藝不精,誤了您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