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拉鋸戰
張良臣皺了皺眉頭。以目前的情況看,只能在陸上想辦法擊敗敵軍!可是敵人已經是驚弓之鳥,要想再來一次之前那樣的突襲,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戰事很有可能最終進入正面對決的階段!然而正面對決
就算獲勝,也必將損失慘重!張良臣並不願意出現這樣的結果。
視線轉到高麗。兀良合臺集中二十萬元軍及六萬高麗軍對倭人防線發起反擊,雙方展開激烈戰鬥,倭人憑藉依託山勢的堡壘抵擋兀良合臺不斷掀起的猛烈攻勢。惡戰一直持續了五天,在這五天時間內,開城的高麗百姓白
天晚上都聽見南方傳來激烈的廝殺聲。
然而五天惡戰下來,元軍和高麗軍卻未能實現突破,反而損失近兩萬人馬。
元軍進攻受挫令倭人士氣大增,同時信心也爆棚了!
元軍面對倭人依靠險要地勢的防線顯得毫無辦法,有種老鼠拉龜無處着手的感覺。
雙方的戰事進入膠着狀態。
不過這種情況在十天之後被打破了。元軍水軍冒險成功將山東三萬鐵騎運到倭人防線的後方。上岸的三萬蒙古鐵騎立刻對倭人的漢江大營發起突襲。漢江大營位於漢江北岸,是前線倭軍主要的糧草轉運基地,另外,前方的傷員和後方來的支援都會先到此地,然後去往目的地,這座大營的戰略地位
不言自明!
毫無防備的倭軍在突如其來的騎兵浪潮面前毫無抵抗之力,瞬間便被殺得七零八落,隨即大營燃起熊熊烈焰。
在前線的倭軍遠遠地看到了南邊沖天的烈焰,意識到情況有變,立刻有兩萬倭軍及三千武士南下增援。
但援軍抵達漢江大營以北二十餘里的一片平原上時,等候多時的蒙古鐵騎出現了,他們如同草原上的蒼狼一般發起衝鋒,如同驚濤駭浪一般。
倭軍倉皇組織防禦。然而在毫無遮蔽的原野之上,倭人根本無法抵擋住元軍鐵騎的狂野衝鋒,就算那些武士如何的怪叫也沒有用!倭人將士和武士一片片倒在元軍一波接着一波的騎兵浪潮下!
兩個時辰之後,戰場上基本上平靜了下來,只見一片屍橫遍野的景象,兩萬三千倭人的援軍全軍覆沒,而元軍的損失卻並不大!在這種原野上,倭人根本就不是元軍的對手!
倭軍主力得知這個消息後大驚,隨即放棄防線,沿山川丘陵向南撤退,之所以沿山川丘陵行軍完全是爲了防止重蹈覆轍。而就在此時,兀良合臺率領主力發起全面反擊。
倭軍一路南撤,幾次試圖依靠山勢和城池組織抵抗,然而都被迅猛的元軍鐵騎給粉碎了。
倭軍一直被驅趕到大田縣城才終於站穩腳跟,而此時之前被他們佔領的高麗領土大半已經被元軍奪了回去。高麗軍跟隨着元軍向南行軍,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象讓他們頭皮發麻,也讓他們倍感憤怒,一座座原本非常美麗的城市、村莊都變成了廢墟,滿目瘡痍,就像是一個個被摧殘得不成人形的少女一般!道路兩
旁到處可見被倭軍屠殺的高麗百姓的屍體,還有一座座萬人坑!高麗軍已經向南推進了兩百多裏了,然而卻沒有遇見多少高麗百姓!
倭軍敗退的消息傳到幕府,幕府大爲震動。北條時宗不願意就這麼放棄,下令平賴綱接替前線指揮一職,同時增調五萬兵力和武士前往增援。
看來高麗的這場戰爭短時間內是難以分出勝負的。
視線轉到開封府。鬍子率領的游擊隊繼續按照游擊戰的指導方針遊弋在廣闊的南京路上,這裏所說的南京路大概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地區。這夥游擊隊神出鬼沒,專揀弱的打,一發現那座城市守兵薄弱,便如同狼羣一樣撲上
去,成功之後,一部分戰利品留作己用,另一部分則分發給當地的平民百姓,這使得游擊隊不斷壯大,而且竟然還越來越的人心!
而楊玉紅率領的另一支游擊隊則活躍在南京路的河南府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洛陽地區,隊伍也在不斷的戰鬥中越來越壯大。
在他們的帶動下,整個南京路涌現出了大小十幾股土匪,全都打着楊玉紅的旗號,但其實與楊玉紅並沒有什麼關係。坐鎮開封負責剿匪的趙璧看着面前的地圖,眉頭緊皺。面對愈演愈烈的匪患,這位智計頗爲忽必烈看重的大臣竟然感到有些束手無策!其實,也難怪他有這種感覺,畢竟楊玉紅他們採取的作戰方針正是後世非常著名的游擊戰術,‘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面對這樣的敵人,趙璧感到自己就彷彿一個力大無窮的壯漢,然而對手卻像是一陣風,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氣,都無法打實,這種感覺
非常難受。
趙璧感到壓力很大,不僅是面前的軍事壓力,還有來自背後的政治壓力,他知道朝廷中已經有人開始彈劾他了,如果他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進展的話,他的仕途只怕就有問題了!然而,該怎麼辦呢?
洞庭湖。“趙大人,想不到你這位堂堂的朝廷命官竟然會同我這樣一個水寇在這樣一條船上相會!”一個身量不高但卻非常精悍的漢子不無嘲諷地道。這位漢子不是別人,正是最近在洞庭湖鬧得非常厲害的水寇頭領
,楊三郎。而他的對面卻是負責來剿滅他的官軍統帥趙破虜。
趙破虜微笑着請楊三郎落座。
楊三郎在趙破虜對面坐下,拿起酒杯,看了看,狐疑地問道:“不會有毒吧?”
趙破虜笑了笑,拿起楊三郎的酒杯一口乾了,給楊三郎看了看杯底。楊三郎哈哈一笑,“看來,這一次是我小人了!”
趙破虜重新爲他斟了一杯酒,又給自己斟了一杯。
楊三郎把酒一口乾了,“趙大人,有什麼事直說吧!你身爲朝廷命官,爲什麼要偷偷摸摸地同我見面?”
趙破虜一臉真誠地道:“其實我十分佩服楊兄弟的爲人!”
楊三郎自嘲道:“趙大人竟然佩服我這樣的水寇?”趙破虜認真地道:“我雖然身在朝中,但對於民間的事情還是知道一些的!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像楊兄弟這樣的人不能爲朝廷和所用,反而淪爲水寇,實在是朝廷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