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靈魂與靈魂印記
“這也就是說能量在分化的過程當中,能量處於高位時,這就是主意識,也就是爲人的狀態。”
“而當能量轉移到低位比例足夠高時,其就會切換到精神體狀態,這樣的狀態下,就會身臨其境。”
“冥雷,那進入這樣的狀態,要如何控制啊?”肖毅有些好奇的問道。
“本尊,首先就是平復情緒,因爲情緒波動越劇烈,對身體的能量消耗也就越大。”
“要知道靈體運轉,這也就需要相應的能量支持,只有能量達到一定的等級,其纔會有精神視覺成爲第一視覺。”
“冥雷,我想知道,人以精神爲第一視覺,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本尊,當然會有影響,一般而言,如果靈體在外界遭受損失,就會造成記憶丟失。”
“人在夢境當中,身臨其境,一旦在夢中遭遇不好的事情,其就可能導致記憶消散。”
“在精神世界,連說話,都是消耗精神力的,而且沒有補充,如果精神力不是十分充足,可以說,只要說幾句話,就會如同氣球一樣乾癟下去。”
“當人體與這個精神體的聯繫中斷之後,人體的本能就會重啓身體,繼而誕生新的智能。“
聽到這裏,肖毅卻是有些皺眉:“冥雷,那這樣說來,豈不是人等於靈魂死掉了?”
“是的,本尊,但從靈魂的角度來說,死亡是非常頻繁的,只是死後再進行重生而已。”
“而人體就是有這樣一個機制,直至人體的這個機制損壞,靈魂無法復生。”
“所以一個身體對於靈魂而言非常重要。”
“冥雷,我有些疑惑,那人的記憶是如何喚醒的,那靈魂印記,又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本尊,這靈魂印記,自然就是人體當中的染色體,其所釋放出的能量,具備一定的信息模塊。”
“就算其揮發成氣體,其也是存在的,這就是能量,無論集中還是分散,其都是存在的。”
“而人類能觀察到的,也只是適宜人類五感的層次而已。”
“能量區間嗎?”肖毅疑惑的問道。
“本尊,應該說是區間視覺,人體註定了人體的區間視覺,能觀察到的東西,就是人體能感知到的東西,人感知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
“是啊。”聽到這裏,肖毅也是點了點頭。
“冥雷,我很好奇,人進入夢境時的狀態,難道就真的像氣球一樣?沒有辦法獲得強大的本源嗎?”陸雪馨疑惑的問道。
“雪馨,當然是可以獲取本源的,但這個本源,其實就是元素,這要從人體當中帶出來纔行。”
“那自然當中沒有嗎?”陸雪馨追問道。
“並不是沒有,靈魂能量長短有別,快慢有別,寬窄有別,棱角有別,這麼多個角度契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緯度空間體,人的靈魂就是這樣一個緯度空間體。”
“靈魂的增長,需要靈魂印記的維持,一般而言,人體會直接連接一條紐帶,在靈魂與肉體之間,不過這個紐帶其實是無型的,就好比一個人要前往什麼地方,這個人就會與某個地方有一條紐帶。”
“而人體,其實就是自己身體所在,一般可以依靠本能返回,也可以用智能返回。“
“一般而言本能返回,消耗能量比較大,智能返回消耗能量比較小。”
“也可以這麼說,靈出去後,一般都是可以返回了,只是其中的記憶很可能直接消失掉。”
“這就好像一枚氣球,從輕氣球從空中掉下來,必然是氣球破裂了。”
“就算是破裂了,只要身體還在,卻是依然可以將氣球重新補好。”
“人體對應靈魂就是這樣的存在,不過這樣就導致其中有大部分的信息消失掉了。”
“有些可以根據眼前的信息,重新補會,甚至出去時,沒有攜帶所有信息,只是一條能量絲線的連接你的心靈空間。”
“冥雷,這能量絲線指的是什麼?”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做個比喻,心臟時刻都在工作,其時刻都可以釋放出熱量。”
“但在原子層次,熱就是光,光和電的集合,電纔會產生躍遷,產生從A點到B點融合。”
“融合的程度決定你的視覺角度,就比如夢境時,如果仔細觀察,夢境世界都有排斥之力。”
“這個排斥之力,就是自己的規則,如果你不按照它的規則運轉,其就會將你的精神排斥回到本體。”
“那這能說明什麼呢?”肖毅有些疑惑。
“本尊,A點作爲自身,也就是肉體與靈魂的結合體體,在這裏靈魂頻率長短,快慢,寬窄,棱角,都是接近於實質的,一旦擴散出無限距離後,這些能量也就會走型了。”
“相對B點,其月可能是一個靈魂頻率有長短,快慢,寬窄,棱角,接近實質的存在。”
“利用遊離能量這都是本能,一旦發現能量不是遊離的,甚至會與其規則產生對抗,自然就會將其能量排斥出來。”
聽到這裏,肖毅卻是若有所思。
“冥雷,我有些疑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豈不是說只要小心翼翼的順應規則,直至我們的規則與其本源相連,那豈不是就會產生我就可以影響那個靈界的規則了?”肖毅驚訝的問道。
“本尊,你這個說法的確是有可能的,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自身靈魂能量韌性。”
“這就好比在上古的時候,很多世界剛剛誕生人類,這樣的世界,其實環境是非常穩定的。”
“由於巨大的元素運動,導致重濁在下,清氣在上,而這個過程當中導致能量非常的統一。”
“每一個靈界,都有自己的靈力統一性,靈力越混亂,其也就越不好管理,因爲不同環境誕生不同的生命。”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主要就指的新舊元素的搭配,繼而產生出無限的造化。”
“不同的元素搭配在一起,自然效果就是不同的,這就是一種變化。”
“神話傳說當中,有天罡36變和地煞72變之說,這分別指的就是元素的36種變化和元素的72種變化,天清,地濁,同時也代表了天地當中一個時期。”
“這也就是說當時的天地之間只有108種元素相互運動。”
“在實驗室當中,我們培育植物,只需要少量的元素即可讓植物生長出來。”
“但在自然界當中,植物所承受的變化就要多的多。”
“這也說明了絕對環境的重要性。”
“冥雷,那是因爲是什麼導致天地之間的元素髮生了變化呢?”
“本尊,做一個比喻,比如說一塊磁鐵發生了斷裂,這兩塊磁鐵就不可能再次粘連在一起了,其間會釋放出龐大的斥力。”
“而在自然界當中大地,如果大地發生斷裂,其實一樣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這就好比一條輸油管道在中間斷開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就是重濁之氣在巨大壓力下瘋狂釋放。”
“在洪荒的時期的地球,其是一塊大陸,就叫盤古大陸,它是一整塊大陸,周圍更是有海洋包裹,水與土之間的交融,形成光子與電子的躍遷,繼而大量自由電子在天地之間徘徊。”
“天地大氣形成統一,繼而共振,可以說在整個盤古大陸的溫度,都是差不多的。”
“在這個時代,只需要掌握陰陽變化,精神內守,吸收精純的清氣,就可以活的活的長長久久。”
“而到了後面,天地發生異變,盤古大陸失去了原有的陰陽平衡,天傾地陷,繼而導致大陸板塊分離。”
“在這種大環境的變動之下,本來的清氣被污濁了,因爲板塊變遷,大地磁場消散,無法形成統一的磁場結界,繼而使天地溫度變化明顯,出現了四時,導致生命想要活的更長久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更高了。”
“而洪荒時期的人類,只需要知道溫度變化即可,適應起來非常的容易,相對來說,空間當中的能量波長都是長長久久的,但隨着大地板塊分裂,這種磁場能量波長也會發生變化,長的變的短了,能量相互攻伐,繼而導致清氣濁氣大爲混亂。”
“等到了末法時代,就算這種相互攻伐的氣都少之又少了,繼而整顆星球都進入了低能量時代。”
“而這個時代的人,壽命就變的非常短暫了,只有一些生活在洞天福地當中的修行者才能活的長久了。”
“冥雷,那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肖毅有些好奇的問道。
“本尊,自然是環境了,那時的整個盤古大陸,都可以說被樹木籠罩。”
“從人類挖掘煤炭,就能知道一二,這天翻地覆的過程當中到底埋葬了多少東西。”
“冥雷,那豈不是說植被只要再次豐富起來,就可以再次回到類似洪荒的時代?”
“不能說是回到盤古大陸,只能說是改善天地之間的空氣成份肯定是有作用的。”
“天地之間的空氣改變,主要針對的就是氧氣,氧氣含量越高,其燃燒效率也就越高,要知道氧氣可是一種助燃劑。”
“這對於人體來說,人體就可以激活更多的細胞,讓其同時工作。”
“這也就代表着細胞能同時誕生的靈魂能量也就更多,呼吸多少氧氣,人就能產生多大的力量。”
“隨着環境的鉅變,溫度的變化,磁場的變化,空氣的變化,水源的變化,繼而導致的就是人體的變化增多,而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就變的非常的困難。”
“冥雷,你這樣說,那些修真者,應該住在一個塑料大棚裏面吧?”
“未嘗不可,前提是要提供穩定的光合作用,讓植物可以進行必要的電子躍遷運動。”
“否則植物就不會釋放出氧氣,而是二氧化碳,氧氣會再次被植物吸收進入身體。”
“也就是說植物有充足的光時,就會釋放氧氣,沒有光就會吸收氧氣。”
“這也說明了一點,植物的求生本能,而在這種本能的作用下,植物的變化其實非常的強大。”
“從洪荒時期的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再到三皇五帝時期的四時變化,已經使我們身邊的植物動物發生着一次次的蛻變。”
“冥雷,那赤道區域不是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嗎?”陸雪馨疑惑的問道。
“是的,所以植物長期是綠色的,但由於緯度受星球自轉影響,其跨度十分之大,這也就代表能量運轉非常快。”
“高位向低位轉移,海洋氣候當中更是蘊含着大量的微鹹的海風。”
“這也正是赤道附近人類壽命爲什麼相對其他區域較短的原因。”
“在自然的循環當中,一切都在悄然的發生着,這些都是不受主觀控制的。”
“人相對天地太過渺小了,人能獨立實現自我控制,繼而實現對自身審視調整,這是非常困難的。”
聽到這話,肖毅點了點頭。
“這的確非常的難以控制啊。”肖毅感嘆着說道。
“冥雷,那我們遷移這麼多生命,到不同的星球,豈不是他們都回到了洪荒時代?”
“是的,只要自然不被破壞,所以他們是可以活的長長久久的。”
“不過隨着人數逐步提升,這些星球之上的資源也會越來越少的,直至大環境開始發生變化,這都是由生命本身決定的。”
“那人可以讓大環境變好嗎?或者說人類能改變大環境嗎?”
“本尊,人類只要願意當然是可以的,其實何止人類可以改變自然,科學也可以改變自然。”
“只是自然一旦改變,一些法則就會發生變化。”
“比如空氣當中的可燃燒氣體變多,這時如果你玩火,那就可能引發爆炸。”
“這對於大自然來說,都是相當現實的問題,而且是必然會發生的問題。”
“科學能改變自然,自然也能改變科學,這其中會有一個尺度,不能物極必反。”
“否則勢必會造成這天地之變的更加危險。”
“想象一下,能量堆積,爆炸,能量匱乏,湮滅,這兩種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