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光元素與暗元素
“本尊,這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關係,當然這個加減都要維持在一個度上,否則加多或者減多了,都會脫離人體能夠識別的能量區間。”
“那個區間是多少呢?”肖毅有些好奇。
“這個就需要多觀察了,比如強光,可以讓人短暫的失去視覺,這肯定就是加過了,但其效果會隨着時間遞減,直至恢復視力。”
“原理是什麼呢?爲什麼會遞減?”肖毅問道。
“本尊,這就要說到光子和電子的躍遷了,雖然他們是光速和接近光速,但本質上它們運行時也是需要時間的。”
“人體本身屬於元素介質,元素本身向能量轉化的過程當中,會有電子這一過程,而電子遭遇光子,也就是能量本身。”
“光電離子,即自由電子,它根據光而發生躍遷,沒有光就會停下來。”
“吸收了強光,那就要等強光的能量消失,自由電子纔會重新迴歸成電子的形態繼而沉寂下來。”
“正常來說,人看什麼東西,光電子發揮作用,只是一閃,其立刻就會完成一次光電子的轉化。”
“以人類的視覺頻率來說,每秒可以完成25次。”
“如果超越人體所承受的頻率,那超越的頻率會發生折射,隨即散逸,由於人體當中的細胞也是由元素構成的,其也具備吸收光的能力,所以身體一旦吸收光,也就會被活化,只是具備不具備躍遷出身體的問題。”
“如果平衡被打破,正常的細胞躍遷出人的身體,這就代表着細胞已經死亡,如果沒有躍遷出身體,就代表着其光元素用完了。”
“理論上來說,這兩種結果,其實都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對於人體來說,都是有損傷的。”
“只是一個需要重造,一個需要恢復期而已。”
“那究竟那個更好呢?”肖毅有些好奇。
“相對來說,躍遷出身體要更好一些,因爲沒有躍遷出身體,又無法恢復的話,那造成的就是細胞在緩慢狀態當中死亡,還不如躍遷出去的好。”
“起碼不至於留倉下來,給身體帶來負擔。”
“人如果一下並不能接收的光,都會達到那裏呢,會持續對人體造成傷害嗎?”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一般光具備反射傷害,從宏觀到微觀一次一次遞減,繼而無限循環,所以被光照到,要迅速找一個沒有光的地方,是最好的選擇。”
“因爲只有沒有光區域,才能最快的恢復到平衡狀態。”
“當人從一個光場當中離開後,折射的光子會在折射當中逐漸遞減恢復平衡狀態,成爲天地自然的一部分。”
“這麼說來,光如果過多對於人類來說,殺傷力還是十分大的。”肖毅有些皺眉的說道。
“這主要與生命的體積有關係,要接收那個級別的能量,就要達到那個級別纔可以。”
“就像黑洞可以接收當前宇宙當中一切光,但前提卻是黑洞更要達到那個級別,能被稱作黑洞的基本上都達到了那個級別。”
“聽你這麼說,我到想是想起了人的眼睛,漆黑漆黑的,似乎也和黑洞差不多了啊。”
“本尊,相對來說,眼睛是不如黑洞的,裏面雖然有暗物質,但其是人類這個區間的暗物質。”
“也就是說對於天地能量而言,本質上都屬於熱低溫這個區間的。”
“雖然兩者的結構有些相似,但對能元躍遷的級上,是天差地別,無限和侷限的區別,要到達黑洞能夠覆蓋波段來說,其差的是一個宇宙。”
聽到這裏,肖毅似乎想到了什麼。
“冥雷,我記得你說過,黑洞理論上也是釋放幽靈粒子的,也就是中微子。”
“是的本尊,但黑洞所具備的屬性其實同時具備原子,離子,中微子三種形態。”
“受到電極磁場影響,除了中微子幾乎不會有什麼能量釋放出來。”
“這麼說來,中微子就是那個暗物質?”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你要知道,暗物質所對應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光與電。”
“說到這裏也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我們爲什麼可以看到光與電,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躍遷的方向。”
“向我們躍遷而來的,自然是光,那相反方向呢?自然也就是暗了。”
“兩者同處一個本源,但兩者的方向不同,自然所造就的結果也就不同。”
“我們一直說正反正反,其實指的就是能量的方向。”
“是進入,還是離開,這兩種能量性質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對我們看見的,反射離開的,超過我們所見範圍的,也就被稱作暗物質。”
“還在反射範圍內的,自然還是屬於正物質了,因爲其還沒有躍遷出正物質的範疇。”
“那豈不是隻要從不同的方向看待正反,反的也是正的,正的也是反的?”肖毅有些疑惑。
“是的本尊。”
“那冥雷,如果一顆恆星熄滅了,它代表什麼呢?”
“本尊,那這自然就是能量走了啊。”
“這屬於正還是反呢?”肖毅疑惑的問道。
“能量躍遷沒了,相對而言,這裏就形成了一種能量的低位,這裏的所具備的勢能就是向這裏牽引能量了。”
“這就好比一個山丘高20米,結果我們把它挖成了一個深20米的坑。”
“這就是由相對的正高位,變成了相對的負高位。”
“那冥雷,我有些疑惑,正高位和正低位,兩者之間會相互融合嗎?”
“那要看是什麼,如果屬於固元體,相對就比較穩定屬於最穩定的元素集合,不容易發生躍遷,如果屬於能元體,其就會是液體、氣體,離子體其就會很輕易的會完成躍遷融合。”
“相對來說,主要是看以誰爲主,固元體以電子爲主以光子爲輔,能源體以光子爲主,電子爲輔。”
“像離子體基本上都使光子爲主的,所以離子體的躍遷,那是非常快的。”
“在人類的世界當中,每當達到春季之後,天空都會響起一聲聲悶雷,有人管這叫春雷,但實際上這是冷高位與熱高位相互碰撞所產生的。”
“溫度差太大,也就會形成多個溫度區間,不同的溫度區間本質上是會分層的。”
“在古代,人類把人體的區間分爲寒涼溫熱四個區間,其中寒涼並不是負高位,依然屬於正低位。”
“而溫熱,本質上也不會超過40度,其實也是正低位範疇,並不是正高位。”
“所以大自然的負高位與正高位距離人類那是非常遙遠的。”
“就算是負低位,本質上也開始結冰了,正低位依然也可以讓水煮沸。”
“而人類所處的自然區間,本質上就是正低位範疇,如果正低位以1-100攝氏度爲爲一個自然區間的話,那人類所佔用的溫度範圍大概在33%左右,其中的5-10攝氏度可以是作爲寒,11-17攝氏度可以是作爲涼,18-25攝氏度可以是做爲溫,26度以上視爲熱。”
“一旦自然溫度達到26攝氏度超過這個數值,那人體溫度自然也就會超過這個數值。”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這四個區間,相對溫這個狀態能夠長期承受,其他溫度如果長期承受都會對身體形成不利因素。”
“這四個區間,應該是人的溫度對應自然的吧?”肖毅說道。
“是的本尊,更準確的說,其對應的就是光電子平衡。”
“26攝氏度以上就是強光子,弱電子狀態,5-10攝氏度就是強電子狀態,弱光子狀態。”
“這就是活躍與不活躍的區別。”
“相對來說18-25攝氏度就是介於火與與不活躍之間。”
“一旦達到26攝氏度,人體就會進入最活躍的那個區間,其中26攝氏度更是對電子損失最小的那個活躍溫度。”
“也就是說相對更高的溫度26攝氏度可以讓人體當中的能量維持在高效狀態更久的時間。”
“但其依然屬於熱的範疇,如果長期置於其中,身體當中的光子也會大量積累繼而產生內熱,如果沒有辦法中和,那對於身體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那要如何中和呢?”肖毅有些好奇。
“自然是尋找一些低溫事物與其溫度進行同化,比如洗個澡什麼的,這都是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
“冥雷,這些狀態當中,那個人類的壽命更長久呢?”肖毅有些好奇。
“本尊,自然是維持在18-25攝氏度,但儘量靠近18攝氏度。”
“爲什麼呢?“肖毅有些好奇。
“因爲溫度始終是在提升的,如果溫度過高,自然導致身體當中的電子大量被躍遷掉,而這種躍遷,一般是基於本能躍遷的,這會導致很多能量悄悄的流失掉,這對於人體來說無形之中降低了人類的壽命。”
“接近18攝氏度,可以讓自身的能量循環處於極低消耗狀態。”
“相對更高溫度的成長狀態,低溫有低溫的好處。”
“而且生命的成長,就是依靠溫度的提高降低提高降低來完成的。”
“這是爲什麼呢?”肖毅有些好奇。
“溫度與氣壓息息相關。”
“氣壓越大,溫度也就越低,氣壓越小溫度也就越高。”
“氣壓越大,代表元素密度也就高,而光子躍遷的時候就會受到阻隔。”
“相反氣壓密度小,光子躍遷的時候也就越容積擊穿,繼而造成大面積溫度的提升。”
“也就是說高氣壓可以阻隔光子的傳播?”肖毅疑惑的問道。
“準確的說,是光子能夠穿透的元素是有限的,一旦元素密度超過光子的密度,那光子所帶來的溫度也就不起作用了,等於是被元素中和掉了。”
“冥雷你說的這些都屬於正物質對人類的影響,那反物質呢?”肖毅有些好奇的問道。
“本尊,正物質與反物質,本質上來說就是光爲主,還是電爲主,也就是光輻射與電磁場的區別。”
“光是能量狀態的相對活躍,電是元素狀態的相對不活躍。”
“電中也是有光的,只是電爲主,光爲輔,光中也是有電的,只是光爲主,電爲輔,繼而就形成光電,電光這兩種說法。”
“光發電,電發光,兩者轉化起來非常的容易。”
“光與電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形態,比如電場形成的磁場糾纏了大量的電子與光子,而這樣的一個磁場可以實現幾千幾萬年不散,這其實就是元素。”
“而當元素開始自由釋放時候,這就是電子核心瓦解了,產生了核裂變。”
“光的比例超過電,就會產生裂變反映。”
“冥雷,你說的這個電,似乎與電線當中的電是不同的。”肖毅疑惑的說道。
“本尊,人類常用的電,屬於附着在元素表面的電,依照磁場而運行的電。”
“而咱們現在所說的這個電,卻是由光子打破了磁場平衡的電,是自由電子,並不會受到磁場的束縛。”
“可是冥雷,正常的電,分正極與負極,當兩者相互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爲什麼呢?”
“本尊這就要說道,正點與負電的由來了,正電以光主,負電以電爲主。”
“兩者者時雖然看不出什麼,但當兩者聚集成團之後就會形成不同的兩種本源。”
“不過一般情況自然界的正電,只存在恆星這樣的星體之上,比如太陽風暴就屬於正電風暴。”
“而負電一般由星球發出,本質上就是受磁場影響的元素躍遷。”
“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正電與負電的交鋒,也就會產生大量的高溫,繼而導致行星更多的元素被釋放出來,直至兩者的力量維持平衡狀態。”
“而我們所看到的燈光,就屬於正電釋放過程。”
“能量的大小與能量的密度息息相關,而在現實當中的電路,經常利用線圈達到製造高磁場高電壓目的。”
“當正電與負電接觸的一刻,只要媒介容積足夠大,緩衝範圍足夠大,也就會發出高溫高亮。”
“如果是在真空環境的話,那溫度的傳遞就會變的相對比較困難,繼而高溫與高亮就會被集中在元素表面。”
“繼而也就不會產生元素的躍遷,維持在穩定狀態。”
。